王冰雨,姜 磊
(1.兰陵县人民医院药学部;2.兰陵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山东临沂 277700)
脑梗塞是由脑部血液供应障碍造成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病症,好发于老年群体,容易导致痴呆、偏瘫、半身不遂等不良结局。现阶段,临床上主要对慢性老年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抗凝、溶栓、稀释疗法等干预治疗,但整体疗效不佳。中医将脑梗塞归于“中风”范畴,且认为老年群体罹患此病多与气血不足、正气亏虚、年老体弱有关,宜采用活血化瘀、理气解郁的治疗原则,而血府逐瘀汤中含有白术、红花、赤芍等药物,起通络、补气、活血的功效[1]。本文通过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凝血功能检测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疗效等方面的观察,旨在对比常规治疗与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的效果差异,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慢性老年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63~82岁,平均年龄(71.8±2.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2.4±2.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兰陵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2]中相关诊断标准,并经MRI、CT等检查临床确诊;②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老年痴呆者;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④器官功能衰竭者;⑤精神疾病患者;⑥脑部器质性病变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具体方法:调整血压、进行氧疗、服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抗血小板药物等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方:白术、桃仁、防风15 g,柴胡、红花、桔梗、当归12 g,白芍、赤芍、牛膝10 g;肾阳不足者加用夜交藤、菟丝子12 g;心火旺盛者加用莲心、黄连5 g;肝阳上亢者加用桑叶10 g、珍珠母15 g、牡蛎28 g。上述药物加水煎煮,第一煎(加水600 mL)留汁200 mL,第二煎(加水500 mL)留汁200 mL,混匀2次药液,分2次,于早、晚餐2 h后温水服用。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评估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视力障碍等症状,评分越高,则表明症状严重[3];NIHSS评分: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评分越高,则表明缺损越严重[4]。②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取出血浆,采用双缩脲比色法测定FIB,采用凝固法测定APTT、PT。③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心律失常、恶心呕吐。④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效果判定分为3级,显效:流涎减少,四肢功能增强,语言功能恢复,生理自理;有效:症状有所好转,能够正常交流,不过未完全恢复;无效:病情无好转。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行配对t检验,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降低,且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NIHS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NIHS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组别 例数 中医证候积分 NIHS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2 22.81±3.42 14.57±2.62* 20.61±4.71 14.31±3.64*观察组 32 22.60±3.38# 12.96±2.57* 20.41±4.80 11.73±2.81*t值 0.247 2.482 0.168 3.174 P值 0.806 0.016 0.867 0.002
2.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检测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APTT、FIB、PT均降低,且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检测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检测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PT:凝血酶原时间。
组别 例数 APTT(s) FIB(g/L) PT(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2 39.17±2.38 29.86±2.98* 4.74±0.89 3.71±0.37* 11.95±1.88 11.54±1.05*观察组 32 39.26±2.19 27.94±2.83* 4.68±0.84# 3.32±0.71* 11.93±1.94 10.78±1.08*t值 0.157 2.643 0.277 2.756 0.042 2.854 P值 0.875 0.010 0.782 0.008 0.967 0.006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高于观察组的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63%,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脑梗塞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5]。老年人心、肺、肾等器官功能退化,且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一旦发生脑梗死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血糖升高、心衰、应激性溃疡、褥疮、骨折等,治疗的难度较大[6]。临床上认为脑梗塞大多因“动脉血管狭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所致,所以需要进行抗凝、溶栓、降压等治疗,但是目前尚无治疗慢性老年性脑梗塞的特效药物,且整体疗效不佳。而中医理论指出,该病可以归于“中风”范畴,主要病因是气血运行失调、气滞血瘀、经络阻滞等,可以依据活血化瘀原则施诊[7]。
血府逐瘀汤组方中,白术燥湿利水,柴胡疏肝理气,红花祛瘀止痛、通经,白芍益肾健脾,赤芍散瘀止痛、清热凉血,桃仁活血化瘀,防风胜湿止痛、祛风解表,桔梗引药上行、开宣肺气,当归活血、补血,牛膝引瘀血下行、活血通经,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之功效[8]。现代药理学也指出,此方中红花与桃仁含有红花甙、苦杏仁苷,能够降血脂、抗血栓,红花还能抗氧化、降低血管壁硬度[9]。本研究结果中,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均降低,且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均P<0.05),提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其原因在于:正常情况下机体内抗栓、促栓处于平衡状态,能够维持血液流动,若是此种平衡被破坏,容易发生出血、血栓形成;当出现脑梗塞时,凝血因子被激活,且易聚集在局部,网状内皮细胞难以起到清除作用,容易消耗抗凝物质,出现大量凝血酶,增强凝血功能,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表现为APTT、FIB、PT水平较高。另外,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高于观察组的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63%,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0.63%(P<0.05),提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此类患者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临床效果显著。老年患者患病后身心状态均不佳,记忆力减退,所以用药依从性不高,若是不良反应多,容易进一步降低用药依从性,影响病情控制;而本次研究发现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安全可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按时、按量用药的情况,保障药物疗效。
综上所述,对慢性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临床症状,减小神经功能的缺损,兼具有效性及安全性,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