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宏,孟全菊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〇五医院康复科,上海 200050)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以突发性、急性发作及神经功能缺损为特征。脑卒中导致脑功能受损,大脑是身体的中枢,中枢神经受损后可导致肢体偏瘫,并且长时间的卧床,丧失劳动能力且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来说,早期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可恢复患者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且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单独进行康复训练患者恢复周期长,治疗依从性差,影响康复的信心和预后[1]。中医认为,脑卒中属“中风”范畴,其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虚血瘀、肝肾亏虚为主要病因,对于偏瘫患者应以疏通经络为主,以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2]。针灸可利用针刺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机体阴阳、平肝熄风的作用;推拿是在针灸之后在人体上进行推拿按揉,以起到推行气血运行的功效,从而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3]。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〇五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7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各8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36例;年龄50~78岁,平均(53.35±3.30)岁;病程 15~90 d,平均(41.43±8.01) d。观察组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35例;年龄51~79岁,平均(54.25±3.15)岁;病程15~90 d,平均(42.03±7.38) 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西医参照《脑卒中》[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中医参照《中医内科学》[5]中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脑卒中后确诊为偏瘫者,且单侧肢体无法运动;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者等。排除标准: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既往有脑卒中病史者等。本研究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〇五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①体位疗法:健侧卧位,肩关节在可承受的条件下,充分伸展,尽量弯曲90°,然后分别伸展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关节。患侧卧位,肩关节在可忍受的条件下充分向前伸展,然后分别伸展肘关节、背伸腕和手指关节。仰卧位,在疼痛或胀痛可以忍受的情况下,肩胛骨尽量向前伸展,然后伸展上肢、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可以在患侧的肩胛骨下放置一个垫子,以帮助患者康复。坐姿,将患肢置于胸前的架子上,使肩胛骨保持向前伸展,防止患肢脱垂。②被动运动:对患肢的肩、肘、腕及手指关节进行被动运动,关节活动时注意静脉回流,适当抬高患肢,避免充血。③主动运动:两手掌相触,十指相扣。患侧肘关节积极伸展,早期未受伤的上肢可适当辅助患侧完成肩关节的主动运动,后期在患者功能改善后尽量鼓励患侧主动活动。治疗时间为45 min/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推拿治疗。取头部百会穴为主穴,患肢取阳明经、少阳经腧穴,上肢选取曲池、大陵、手三里、合谷、外关穴,下肢选取穴以环跳、太溪、阳陵泉、悬钟、梁丘、三阴交、足三里穴为主,常规消毒后以0.4 mm×40 mm不锈钢毫针刺入,待刺入阻力变小后开始运针捻转,捻转频率为150~200 次/min,3~4 min/次,留针30 min,连接电针治疗仪,20 min/次,1次/d。拔针后,头面部与项部推拿采取揉法、拿法、点按法按摩,持续5 min;上肢推拿重点为偏瘫侧,持续10 min;下肢推拿手法同上肢,持续15 min。推拿时需指导患者尽最大努力做主动运动,指导患者呼吸需保持均匀,防止推拿时闭气或用力,1次/d。两组患者均以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治愈: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日常生活可自行解决,劳动能力不受影响;显效:患者肢体功能明显恢复,日常独立行走不受影响,生活基本独立,劳动基本不受影响;有效: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改善,日常行走需要家人搀扶,劳动有所改善;无效:肢体功能未恢复或加重,日常生活与行走不可自理,无劳动能力,需要家人帮助[6]。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Fugl-Meyer量表(FMA)[8]、Barthel指数(BI)[9]。采用 NIHSS 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值范围0~42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FMA评分评估肢体运动功能,分值范围0~100分,分值越高肢体功能越灵活;采用BI评分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分值范围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③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早晨空腹状态下,静脉血2 mL,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检测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与血浆黏度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 例(%)]、(±s)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χ2、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NIHSS、FMA、BI评分 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FMA、Bar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 NIHSS、FMA、BI评分比较 ( ±s , 分 )
表2 两组患者 NIHSS、FMA、BI评分比较 ( ±s , 分 )
注:与治疗前比,*P<0.05。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FMA:Fugl-Meyer量表;BI:Barthel指数。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FMA评分 BI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89 17.42±1.88 12.42±3.45* 66.22±8.36 73.88±10.73* 55.07±7.45 62.26±12.39*观察组 89 17.33±2.13 7.56±3.02* 67.04±9.53 86.62±11.94* 54.99±6.99 78.45±12.45*t值 0.299 10.000 0.610 7.487 0.074 8.69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血液流变学指标 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观察组患者血浆黏度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照组患者血浆黏度低于治疗前,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 ±s , mPa·s)
表3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 ±s , mPa·s)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全血高切黏度 全血低切黏度 血浆黏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89 5.38±0.45 4.87±0.89* 16.72±0.57 14.45±0.45* 1.90±0.69 1.75±0.45观察组 89 5.44±0.45 4.11±0.51* 16.88±0.66 9.26±0.59* 1.88±0.72 1.16±0.39*t值 0.889 6.990 1.731 65.985 0.189 9.34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脑卒中是临床中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往往伴有以偏瘫为主要表现的运动障碍,致使患者健康与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还给社会与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压力。大多数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缺乏科学且合理的康复训练意识,导致其长期卧床产生体位性痉挛、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等严重症状,因此,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尽早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可预防脑卒中后继发性脑功能损伤,但单纯康复训练效果欠佳,需联合治疗[10]。
中医认为,脑卒中患者脑窍失养,脑为元神之府,脑元神失用,五脏六腑的精气充盈度也会受影响,中风偏瘫是阴亏于下,阳亢于上,阳气化风而动,血随气逆,横窜筋脉,蒙蔽清窍,而出现肢体活动不灵,语言不利,以及偏瘫的症状[11]。通过针灸可间接影响气在气道和器官中的运行,从而调节气、血、脏腑、神经等功能,其中百会穴为诸阳之会,功可醒脑开窍;曲池是大肠经的合穴,是治疗上肢痿痹的重要穴位;针灸大陵穴具有理气止痛、舒筋活络、祛风止痹的功效;环跳穴为足少阳胆经的经穴,是治疗腰腿疾病重要的穴位,针刺之功可健脾益气、舒筋止痛;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具有滋阴补髓之功效等,通过针刺以上各穴位可有效反射性刺激脑神经功能,将运动的下位控制转化为上位控制,从而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FMA、Bar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可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强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当脑卒中偏瘫血液黏度变大时,流动性就会变差,堵塞毛细血管,很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不利于偏瘫肢体的血液循环。针灸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其可使患者血液黏度下降,血液流速加快,使供应病变部位脑组织的血液充盈,进一步促使侧支循环的建立,加快大脑皮层功能与患肢功能的恢复[13]。推拿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主要原因在于手法作用力可对肌肉产生刺激,并传导至脊髓运动后角,经过感觉区域传输至大脑中枢,从而调节作用部位肌肉和周围血管的生理过程[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示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促进患者恢复。
综上,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从而增强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