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2-01-24 06:54殷梦杰王晓维沈建东付守忠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24期
关键词:消融经皮微波

殷梦杰,戴 锋,王 斌,王晓维,沈建东,丁 苇,付守忠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科,江苏 南通 226000)

原发性肝癌起源于肝上皮或间叶的恶性肿瘤,多由脂肪肝、乙醇、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血吸虫、遗传、情绪、环境等原因引起,其具有起病隐匿、发展迅速的特点。目前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方法为肝动脉化疗栓塞,该治疗方法是将导管插入到肿瘤供血靶动脉后,以适当的速度注入适量的栓塞剂,使靶动脉闭塞,引起肿瘤组织的缺血坏死,但同时受肿瘤供血动脉来源、肿瘤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发生在特殊部位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单纯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往往难以实现使肿瘤细胞的完全坏死的效果,所以联合其他治疗方法是临床研究的热点[1]。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是在超声引导下将微波消融电极植入靶组织中,向目标区域发送微波,使靶组织在短时间内温度上升,促使组织坏死,实现病灶的局部灭活,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患者恢复快等优势[2]。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为38、10例;年龄33~67岁,平均(46.76±3.03)岁;肿瘤直径1.7~13 cm,平均(7.94±1.62) cm;肿瘤分型[3]:巨块型23例,结节型13例,弥漫型1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为37、11例;年龄34~66岁,平均(47.21±2.97)岁;肿瘤直径1.5~13 cm,平均(7.56±1.13) cm;肿瘤分型:巨块型21例,结节型14例,弥漫型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肝癌的治疗与康复》[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血常规、凝血功能、肾功能正常者;入院前未接受过其他抗肿瘤治疗者等。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肝脏疾病者;有肝内转移或远处转移者;合并有其他肿瘤者等。本研究已通过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在血管造影机的监视下,经股动脉穿刺将RH-5F导管插入肝总动脉,注入对比剂行动脉造影,对病灶位置、数量、血液供应情况进行观察,灌注100 mg奥沙利铂甘露醇注射液(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531,规格:100 mL∶奥沙利铂50 mg与甘露醇5.1 g);于肝左、右动脉肿瘤供血分支,将20~40 mg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05,规格:10 mg/支)与8~20 mL碘化油混合配制成乳剂缓慢注入,碘化油总量可根据患者肝肿瘤体积、血供情况及肝功能情况调整;拔除动脉导管,压迫止血穿刺点。观察组患者在肝动脉化疗栓塞后1~2周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患者左侧位或仰卧位,经超声扫描确定穿刺位置并将穿刺针刺入病灶,设置微波消融治疗仪(南京维京九洲医疗器械研发中心,型号:MTC-3 C)功率为60 W,根据肿瘤位置和大小设置治疗时间为120~300 s,病灶直径≥ 3 cm时进行由深至浅、多点叠加分段消融,病灶直径<3 cm时从中心穿刺一次并进行整体消融,消融期间经超声监测患者病灶变化情况,消融完成后24 h内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完全缓解:病灶完全消失,持续4周以上;部分缓解:无新病灶出现,原病灶缩小≥ 30%;病情稳定:介于部分缓解和病情进展之间;病情进展:病灶增大>20%,或出现新病灶[5]。总缓解率 = 完全缓解率 + 部分缓解率。②肝功能。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采集两组患者早晨空腹状态下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检测血清AST、ALB、ALT、TBiL水平。③肿瘤标记物。血液采集与血清制备方法同②,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 -Ag(SCC-Ag)水平。④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百分比,并计算CD4+/CD8+比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 例(%)]、(±s)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χ2、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肝功能 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AST、AL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LB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T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B:白蛋白;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TBiL:总胆红素。

AST(U/L) ALB(g/L) ALT(U/L) TBiL(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 48 50.64±2.64 46.85±3.64* 37.22±2.27 40.75±2.64* 52.23±4.27 42.28±3.75* 21.72±3.71 20.64±4.64观察组 48 51.22±2.52 41.28±2.27* 37.53±2.52 44.23±1.78* 53.22±4.77 35.78±3.27* 20.68±3.77 20.51±4.27 t值 1.101 8.996 0.633 7.572 1.071 9.051 1.362 0.14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2.3 肿瘤标记物 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CA50、CA19-9、CA724、SCC-Ag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CA50:糖类抗原50;CA19-9:糖类抗原19-9;CA724:糖类抗原724;SCC-Ag:鳞状细胞癌抗原-Ag。

CA50(kU/L) CA19-9(kU/L) CA724(kU/L) SCC-Ag(μg/L)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 48 71.68±8.22 52.28±5.25* 73.26±8.81 62.31±7.76* 24.64±3.25 21.78±3.73* 7.28±0.82 5.53±0.82*观察组 48 70.27±8.72 41.28±5.33* 72.23±9.23 51.21±6.22* 25.28±2.88 16.22±2.21* 7.31±0.84 3.74±0.68*t值 0.815 10.187 0.559 7.733 1.021 8.885 0.177 11.64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2.4 T淋巴细胞亚群 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百分比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s)

表4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

组别 例数 CD3+(%) CD4+(%) CD8+(%) CD4+/CD8+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 48 56.22±4.72 58.22±3.85* 28.78±3.65 32.64±2.27* 25.28±3.32 23.39±1.36* 1.14±0.13 1.40±0.23*观察组 48 54.85±4.26 60.68±6.68* 28.64±3.64 38.23±2.78* 24.23±3.29 20.67±0.63* 1.18±0.15 1.85±0.43*t值 1.493 2.211 0.188 10.791 1.556 12.573 1.396 6.39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恶性肿瘤疾病,由于肝癌肿瘤细胞的供血来自肝动脉,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可通过导管向患者肝动脉注入化疗药物,使得肿瘤细胞局部化疗药物浓度远高于周围正常组织的浓度,有效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阻断肿瘤供血,使肿瘤细胞缺血坏死,但单纯使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会使肿瘤血管新生,进而增加患者后期复发的风险[6]。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是在实时超声的引导下进行穿刺并将微波消融电极插入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灶中,在目标区域内发射微波信号,使得病灶局部温度在短时间内即升温至60~100 ℃,促进肿瘤细胞坏死,使病灶中的肿瘤细胞全部灭活,还可增强病灶组织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促进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摄取,起到增强化疗药物作用的效果,且电极只涉及直径5 cm范围,对其余的肝组织影响不大[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AST、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可有效降低肝功能损伤,且疗效显著。

CA50、CA19-9、CA724、SCC-Ag是原发性肝癌患者重要的肿瘤标记物,其主要由肝癌细胞合成分泌,其水平升高说明患者病情加重[8]。在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之前先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可促进病灶体积缩小,同时阻断病灶供血的血管,降低病灶部位血液的运行效果,加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的治疗效果,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的热效应可使得肿瘤细胞坏死,组织凝固,有效预防病灶中血管新生而降低肝癌复发的风险,还可促进病灶局部温度升高,使肿瘤与肝脏周围免疫细胞的数量增加,增强肝脏局部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CA50、CA19-9、CA724、SCC-Ag水平及CD8+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外周血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可有效降低肿瘤标记物水平,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可有效降低患者肿瘤标记物水平,减轻肝功能损伤,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且疗效显著,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消融经皮微波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微波视觉概念、方向与应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消融边界:城市中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见信如晤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消融
为什么
仲夏夜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