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霞 秦莲花 钟洁平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属于脑卒中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出高致死率、致残率的特点,同时患者出现卒中相关性感染风险较大,其中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类型,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后可能进一步出现感染性肺炎,表现出明显的咳痰、咳嗽症状,随着肺炎病变范围的持续扩大,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其中大部分患者伴随发热表现。目前临床针对此类卒中并发症的治疗需以病原学检查为指导,安排实施抗菌药治疗。而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病原菌逐渐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最引起临床重视的为可产生3重及以上药物耐药性的多重耐药菌(MDROs),CIS患者因脑动脉堵塞、神经功能减退等原因导致全身多器官出现功能障碍、免疫力下降,感染MDROs的风险更高,一旦因此类感染引发感染性肺炎,可进一步增加死亡风险。主动筛查此类患者MDROs感染的病原学特点有利于早期治疗,而探究相关因素可用于此类情况的预防。本次研究探究CIS继发MDROs感染性肺炎的病原学及相关因素,现将所得成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10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231例CIS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中出现MDROs感染性肺炎的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其余未出现MDROs感染性肺炎的21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①纳入标准:均符合CIS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均接受病原学检查;年龄大于25岁。②排除标准:病原学检查前3个月内已存在肺部感染性疾患者;合并全身其他脏器器质性病变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1.2.1 样本采集 采集患者痰液标本,将所得合格标本置入收集器内,并于3 h内送至实验室实施病原菌培养。
1.2.2 检测方法 将所收集样本于血平板中接种,随后置于细菌培养箱培养,将培养箱温度设置为37 ℃,CO浓度设置为5%,持续培养至48 h后,采用MPI多功能微生物培养系统(广州市尤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32411330)鉴定菌株。
1.2.3 资料收集 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低蛋白血症、使用3种以上抗菌药物等临床资料。
1.3 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呼吸道样本进行培养,作病原学分析;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低蛋白血症、使用3种以上抗菌药物等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比较,选取差异较为明显的指标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2.1 病原菌特点 20例MDROs感染性肺炎患者共检出病原菌32株,革兰氏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比18.75%;革兰氏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比25%,见表1。
表1 32株病原菌构成特点分析
2.2 CIS患者继发MDROs感染性肺炎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卧床较久、低蛋白血症、使用3种以上抗菌药物等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IS患者继发MDROs感染性肺炎的单因素分析 例(%)
2.3 CIS患者继发MDROs感染性肺炎的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较长、卧床较久、低蛋白血症、使用3种以上抗菌药物均为CIS患者出现MDROs感染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CIS患者继发MDROs感染性肺炎的多因素分析
MDROs作为细菌变异及相关抗菌药物过度使用的结果,其感染患者往往可表现出复杂病情,难以迅速治愈,需要采用更高级的抗菌药物治疗,且容易发生细菌定植,对患者造成巨大经济压力。CIS患者作为院内感染高发群体,其自身病情较为严重,一旦合并MDROs感染性肺炎更易造成不良预后结局,对此类患者急需掌握其病原学检查结果指导治疗,另一方面需针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减少CIS患者感染MDROs风险。
相关研究显示,CIS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概率接近20%,而出现卒中后感染性肺炎的患者死亡风险可提升2.2倍,而此类感染性肺炎中存在的MDROs感染情况近年来显著增加,其与医院环境的特殊性及抗菌药物的应用有关,临床治疗多以病原学特点制定相关治疗管理措施。本次研究中,20例MDROs感染性肺炎患者共检出病原菌32株,革兰氏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比18.75%;革兰氏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比25%,提示医院需对上述常见MDROs予以重视,并进一步安排药敏试验,迅速制定行之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本次研究经单因素分析亦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不显著,而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卧床较久、低蛋白血症、使用3种以上抗菌药物等情况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更高,经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住院时间较长、卧床较久、低蛋白血症、使用3种以上抗菌药物均为CIS患者出现MDROs感染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侵入性操作并未成为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为接受此类介入操作的CIS患者数量较多,相关护理人员针对其操作无菌性的把控更加严格,在该环节取得的管理成效较为显著,而长时间住院、长时间卧床等因素的影响依旧无显著改观。
住院部作为诊疗活动频繁、医护人员及患者流量大的场所,其易引发肺感染的特点更为突出。部分CIS患者受其病情特点影响需长时间住院,该群体接触病原菌及MDROs的风险更大,出现MDROs感染性肺炎的概率更高;而长期卧床CIS患者出现接触性感染的风险更大,加之长期卧床缺乏正常活动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且受重力坠积影响,患者肺基底部毛细血管易发生淤血现象,小气道内容易出现痰液淤积,为细菌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对MDROs的耐受程度越低,亦更易出现MDROs感染性肺炎。低蛋白血症作为CIS患者营养状态恶化的主要表现,可进一步引起免疫功能的紊乱与减退,使患者难以耐受MDROs,同时可加剧患者肺水肿表现。抗菌药物大量应用亦作为MDROs感染性肺炎的重要发生因素,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超过3种,更利于MDROs菌株的筛选及产生。
综上所述,CIS患者出现MDROs感染性肺炎的病原调查所得病原菌种类较多,临床需针对相关耐药菌提前展开药敏分析,合理选择用药方案,同时需针对长时间卧床、营养状态不佳、抗菌药物应用量较多的患者实施对应预防措施,减少MDROs感染性肺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