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军,郑林慧
摘 要: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已成为当前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本文从信息技术利用层面探讨如何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实现地理作业的“减负增效”。以安徽省宣城中学为实验学校,开展了智慧校园平台下高中地理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研究表明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可以实现地理作业的“四化”——作业准备精细化、作业分层个性化、作业管理信息化、作业生成校本化。
关键词:智慧校园;地理作业;减负增效
中图分类号:G633.55;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2)01-0055-04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近年来,全国掀起了智慧教育的浪潮,智慧校园的实践场所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关注和青睐。智慧校园功能包括: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和智慧生活服务。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和中小学开始建设智慧校园,但研究较多的是智慧管理和智慧生活服务方面[1],对于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的理论及实践研究相对较少。智慧校园作为一种智慧学习环境,必将会变革学习、教学和管理方式,也势必为作业设计与实施带来深刻的变革。
安徽省宣城中学是一所较早建成智慧校园的学校,近年来,笔者以该校为实验学校,开展了智慧校园平台下高中地理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研究表明,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可以实现地理作业的“四化”——作业准备精细化、作业分层个性化、作业管理信息化、作业生成校本化。
一、作业准备精细化
传统的作业准备是教师利用现有的教辅资料,如基础训练、课时训练等,按照课时进度对学生无差别地布置作业。大多数教师在作业准备环节花费的时间与精力甚少,由此带来的影响则是作业的针对性及有效性大打折扣。背离课标要求的重复性作业、同层次作业比比皆是,不僅加剧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对于巩固所学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育核心素养作用不大。只有精心准备的基于课标要求的作业才是教学的有效环节,才能发挥实质性的功效。
如何才能准备好作业?在纸质作业的时代,教师往往凭个人经验和喜好,挑选部分训练题供学生完成,更有甚者不加挑选,以整套辅导资料代替作业,这些现象无法实现优质作业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发挥其素材来源丰富、作业修改便捷、利于长期保存等优势,以教研组为单位,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改完善”的操作流程,实现作业准备的精细化。下面以人教版(2019版)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的一道作业题准备为例加以说明。在个人初备阶段,某教师选取了一篇有关北京新农村的新闻报道为素材,稍加处理,以一幅图片和三小段文字为情境,设计了思考题(图1),要求学生说明合理利用乡村空间的意义。
在利用智慧校园平台进行集体研讨阶段,地理教研组教师提出了如下意见或建议。
一是图文资料中的图像不能很好地展现出该新农村居住区、生活区、公共服务区等空间布局。建议更换为能较完整清晰体现该新农村空间布局的照片。
二是设问过于宏大、宽泛,与图文材料的适切性较差。建议分步骤设问,以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并降低设问难度。
三是本节内容对应的课标内容要求是“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这条课标的要求实际是一个思维进阶的过程,即结合具体的典型实例,先分析该城镇(或乡村)的空间结构特点,进而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结构的意义。而作业的设问直接要求“说明合理利用乡村空间的意义”,没有解释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因而建议增加有关解释该乡村空间结构的设问。
根据教研组同仁的意见、建议,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该教师更换了一幅能直观反映乡村空间结构特点的图片。与原图片相比,该图片中的乡村居住区、公共区、道路、水系、农田等的分布一目了然,这就为学生充分挖掘图像资源,获取有用信息,思考、解决问题提供了充足的材料支撑。接着对设问进行优化,采用分步设问的方法,要求学生先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其次加工信息,最后输出信息。在解释了该乡村空间结构特点之后,再深化到对乡村空间合理利用意义的探讨,设问的层次性得以体现。修改、完善后的作业题如图2所示。
和传统的纸质作业设计准备流程比较,利用智能校园平台进行电子作业设计的准备工作能够集中全组教师的智慧,能够更好地依据课标要求和实际学情设计作业,也能够更方便有效地修改作业设计,实现作业的科学化、精细化。另外,对于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易错点、易混点和难点,可以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发系列微课程资源,特别是作业讲评方面的系列微课程资源,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解决课堂讲授时间有限的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作业分层个性化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长期以来受班级授课制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整齐划一,在作业布置方面更为明显。面向全体学生布置同质化作业是教师的基本操作,由此带来了部分学生“吃不饱”“吃不好”,少数学生“吃不下”“吃不了”的问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一些教师也想尝试对学生进行分层作业,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障碍重重。主要表现在:同一班级、同一年级的学生兴趣、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存在差异,仅凭人力和脑力去分析每位学生的特质并以此准确地进行分层界定极为困难。若单凭考试成绩进行分层又显得片面。另外,教师人为分层有贴标签的嫌疑,难以得到学生及家长的认可。这些情况导致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为避免分层的麻烦,又想提高考试成绩,简单粗暴的题海战术成为“最佳选项”。
在智慧校园平台下,利用算法的优势,使实现作业分层布置个性化、人性化成为可能。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学业水平质量要求,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A、B、C三个水平层级的作业供学生选择,也可以通过进阶训练的方法,当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A层次(水平一)的作业后,可以进阶完成后续层次的作业,如果在某个水平层级作业完成质量不高,系统可推送相关微课对有关知识点或重难点内容加以讲解,待学生学习完毕,再完成该水平层级的作业(图3)。如此反复进行,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知识、消除知识盲点,防止因为知识缺漏过多累积以后造成后续学习困难。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系统,利用该系统开展学情分析和诊断,有利于实现对学生的学科能力、学习思想、方法技巧、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的数据挖掘,构建学生画像,帮助学生规划最佳学习路径。[2]
三、作业管理信息化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长期以来,受制于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学校的作业管理流于形式,大多数学校仅在每学期安排一至两次对教师作业评阅情况的检查,对于各年级、各班级作业比例结构、作业总量、作业质量等方面的管理与评价基本没有涉及。现在,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深入推进,利用平台管理优势,学校完全可以实现对作业全过程的管理,提升教育质量。
1.作业布置环节
当前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科教师本位主义思想严重,“个人只扫门前雪”,缺乏整体观念,导致每科作业貌似数量不大,但各科作业总量累加起来,学生的负担很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校、年级组、班级对各科作业的总量管理、质量管理,难以做到科学化、定量化。现在,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各科作业的布置数量、类型,每日各班级学生的作业总量,学生完成作业的平均时长等信息一目了然(图4)。学校可以根据获得的数据,及时提醒、通知相关年级、班级、教师控制作业的数量、种类、时长,真正做到“减负”。
2.作业反馈环节
“减负”的同时还要“增效”,作业全批全改、精批精改是教师的重要工作,比较耗时费力。智慧校园学习平台上的作业管理模块有自动批改功能,特别是针对一些客观性试题,这样学生作业情况的反馈具有即时性,由此改变了作业情况反馈的滞后性,能够起到评价反哺学习的积极作用。作业讲评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利用作业平台实现作业讲评方式多样化。作业管理模块中有“作业解析”功能,可在错题平台自动推送解析,学生认真研习解析内容,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发挥统一教学的优势。学生根据作业模块上的试题对错情况形成个性化错题集,学生可查阅作业讲评的授课回放,教师也可进行个性化辅导。
3.作业错题整理环节
传统整理错题本的方法步骤是第一步将错题抄录下来或将试题剪切下来粘贴到错题本上;第二步分析错误原因,并将正确的解题思路、解题过程记录下来;第三步寻找相同考点的相关习题反复练习,加以巩固。整个流程耗时费力,效率不高,更大的缺陷在于大多数学生很难对错误原因分析到位,也不容易找到相同考点的典型试题进行变式训练。宣城中学利用智慧校园平臺研制开发了个性化学习作业手册。其基本流程是:教师命制、准备作业—学生作答—后台智能批改—数据采集—建立个性化错题集,如图5所示。
四、作业生成校本化
作业校本化是指以校为本,符合学校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作业体系。在传统的学校管理及教学模式下,作业完全服务于考试,以考试的题型、题量、难度等为依据,建立起依赖教辅资料为主的作业体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指向。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实践力作为基本活动经验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在参与系列地理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地理实践活动通过考察、实验和调查等方式,让学生走进真实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对客观世界进行观察、思考,进而认识和理解真实的地理现象、过程与特征。[3]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作业以纸质的书面作业为主,大量机械性、重复性作业占据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作用不大。借助智慧校园平台,教师可以创新作业形式,以项目化学习活动、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形式让学生走进真实的自然和社会大课堂,将地理学科知识、地理学的思想方法、地理学科价值观渗透其中,学生用手触摸、用脚丈量、用眼观察、用心交流、用脑思考,认识和理解真实世界中的地理现象。
如在开展“校园树木与环境的关系”项目化学习时,需要学生对校园内的树木名称、数量、生长状况、栽种地点等进行调查。不少学生对树木了解甚少,缺乏必要的认知,调查的难度不小。现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对于不认识的树木,可以借助网络查找相关资料,用平板拍摄树木的生长状况,并将记录情况及时上传至智慧校园平台,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
如在开展“农民工现象”的研究性学习中,需要学生实地走访了解当地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年龄、性别结构、外出方向、主要从事的行业、收入情况、存在的问题等。除了进行文字记录外,还可以照片、视频的形式加以记录,并及时上传至智慧校园平台,为后续深入分析现象、探讨对策提供实证材料,也可避免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弄虚作假。
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实现作业生成的校本化,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特色发展。
在国家大力实施“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减负增效”是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有效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可以实现作业准备精准化、作业分层个性化、作业管理信息化、作业生成校本化,为“减负增效”提供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王运武. 我国数字校园建设研究综述[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4):39-50.
[2]庞珩.个性化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长春:吉林大学,2015.
[3]梁彦庆. 实施POE教学策略,培养地理实践力素养[J]. 地理教育,20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