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X ” 证书制度下物流管理专业课证融通研究与实践
——以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1-23 04:31王艳丽侯维磊田永宾司徒麦琪王红伟
物流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课证证书课程标准

王艳丽,侯维磊,田永宾,司徒麦琪,王红伟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1)

“1+X”证书制度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和制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两年多的证书试点中,存在学生考证积极性不高、考证有畏难情绪、考前培训时间冲突、考前突击培训难以实现“X”证书制度设计的初衷等问题,究其本质原因是教育的供给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X”证书内容与教学内容融合度不够、对学生考取“X”证书的激励机制不到位等,这就需要研究如何建立既能满足企业需求,又能对接行业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课证融通模式,实现“1”与“X”的有机融合,更好地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X 试点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进行了课证融通的实践探索。

1 “1+X”制度下物流管理专业课证融通的路径设计

课证融通路径为:分析物流管理“X”证书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与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对比,分析“1”与“X”的结合点,制定两者融通和衔接的方案,构建出基于物流管理“1+X”的课证融通和衔接的课程体系,编写课程标准,然后建设对应的实训环境、开发配套教材和相关资源、探索学分互认的融通方式,从而实现“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教学标准与职业等级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融合,如图1 所示。

图1 实现人才培养1 与X 相融合的整体思路框架图

2 “1+X”制度下物流管理专业课证融通的改革实践

2.1 确定课证融合方式,制定“1”与“X”的融合方案

首先专业建设负责人与课程团队一起,按照模块任务逐句、逐条分析物流管理“1+X”证书的知识、技能要求,并与现有课程体系进行逐项对比分析,确定职业等级标准中每个子任务融入的课程及融合方式。本着“将‘X’完全融合到‘1’中,同时满足教学标准总课时要求、尽量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原则下,最终确定了4 种课证融合方式。

方式1:已有内容的完善与强化。对现有课程内容依据“X”证书的职业等级标准要求进一步完善与强化,该方法是融通的主要方式,19 个子任务采取该种方式。

方式2:内容新增。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X”证书的考核内容。例如在《大学语文》课程中新增数字应用与办公文书撰写;在《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中新增6 顶帽子、商业画布等内容;在《物流网络规划基础》课程中新增最小元素法、表上作业法内容;在《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中新增目标成本法,以及对仓储成本、运输成本和配送成本的核算和控制内容等。该方法共涉及到7 个子任务。

方式3:日常渗入式。对于提升学生职业道德与服务意识的内容放入日常课程思政部分,与专业知识结合进行日常渗入式培养;对于5S 管理渗入到所有的实训课中,让学生对实训场地进行5S 管理中践行该方法;对于PDCA 分析法、SWOT 分析法、“鱼骨图分析法”等工作方法让学生在项目研究、头脑风暴、实训任务中作为工具去使用。

方式4:课程内容延伸。对于绿色物流理念、物流行业环境保护与节能处理、智能化物流系统、智慧物流发展前沿等内容采取在相关课程中知识拓展和内容延伸的方式,实时跟踪物流发展的最前沿。

2.2 根据融合方案,构建“课、证、岗、赛”融合的课程体系

在上述“1”与“X”融合方案的基础上,对接物流职业技能竞赛和物流岗位对人才的技能要求,构建了基于物流管理“1+X”课证融合的、以技能大赛引领和职业技能岗位对接的“课、证、岗、赛”四融合的新型课程体系。

“课”是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及教学所涉及的内容;“证”是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所涉及的内容;“岗”是物流企业基层作业和管理所对应的岗位技能要求;“赛”是物流管理专业所对应的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竞赛的要求,如图2 所示。

图2 “课、证、岗、赛”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图

2.3 根据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编写课程标准

根据制定的“1”与“X”的融合方案,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物流管理“1+X”的内容确定课程内容,编写课程标准。每门课程标准包含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实施建议等。为了让任课教师便于识别课证融合内容,也为后续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间的学习成果进行互认,对涉及到课证融合的课程,在课程标准的“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中,重点标识了“本任务融入物流管理‘1+X’内容”,并在教学实施建议部分详细写明校内外实训环境、教材选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与考核等方面的建议。

2.4 根据课程标准,建设“1+X”课证融合的实训环境

2.4.1 根据设定的课程内容实训要求,建设和完善校内实训的软硬件资源。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系统梳理每门课程需要设计的实训项目和未来的课程建设规划,并与现有的实训室软硬件资源进行匹配,对现有实训环境难以满足实训要求的部分,以及结合未来该专业的发展规划,提出实训环境建设的新需求,并制定了实训环境建设方案。

2.4.2 根据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和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细化工学交替类课程的组织和考核方式。“1+X”证书制度是产教融合的“黏合剂”,其实质是进一步深化校企融合、实现校企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石邮院物流管理专业始终坚持校企长效融合机制,不断深化和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自2016 年来,与中国邮政在无锡、廊坊、西安、成都等地校企共建了近10 个“仓配一体化”生产性实训基地,每年会安排所有学生去仓库进行工学交替实习。在5 年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编写了课程标准、课程培训和实施方案、课程考核方案等,并以项目立项的形式不断建设和完善课程资源,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探索线下实践教学和线上理论混合式教学,编写学生学习手册和校企教师指导手册,使学生和校企双方明确每个环节、每个任务的职责和要求,同时,在实践中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和引导,实现“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回路,切实做到“做中学、学中做”,达到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综合技能的全面提升。

2.5 研究“1”与“X”的结合点,设计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方式

分析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技能竞赛的融通点,制定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转换方式。

方式一:学生取得物流管理“1+X”证书后免修相关课程。对于课程内容与证书内容关联度大、重叠内容达90%以上的课程,设置为学分互认课程,该种方式较易实施,需要制定文件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出课证互认课程。根据课证内容的融合程度,石邮院物流管理专业把《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和《物流管理1+X 证书课程》设置为学分互认课程,学生考取物流管理“1+X”证书后可免修该课程。

方式二:取得物流管理“1+X”证书后免修相关课程的部分学时。为鼓励学习积极参加职业技能证书课程的考试,同时也让已考取证书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解决学生对已掌握内容重复学习的问题。对证书内容与课程内容融合度较低的课程,可采用部分学时置换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受到学生欢迎,但是实施起来较为复杂,会增大承担相关课程教师的工作量。需要课程团队根据考证要求和课程标准确定免修课程的教学认证单元,详细设计免修教学认证单元的教学内容、免修课时、提交学习成果的考核要求、课程评价标准等,制定部分课程内容与证书的互认机制。

方式三:根据第二课堂成果折算学分。第二课堂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课证岗赛”融合的重要途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营造潜心钻研、探究科学、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氛围,引导学生把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实践实训项目,2020 年,学校制定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认定及实施办法(试行),办法详细规定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采取积分折算方式。

3 高职物流管理“1+X”课证融通的实施建议

3.1 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和制度保障机制

(1) 组织保障。高职院校应成立“1+X”证书实施工作团队,系统策划、组织、指导学校的“1+X”证书实施工作。石邮院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如图3 所示。由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任组长负责全面工作;教务处副处长和系主任、副主任担任副组长,负责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专业建设负责人负责具体执行工作,制定课证融合方案,带领团队编写课标、建设课程资源、组织安排考前辅导培训、与项目组其他成员相互配合落实完成各项任务。

(2) 制度保障。学校制定整体“1+X”证书实施工作方案、计划和工作制度,抓好关键过程。建立激励专业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实际工作并取得预期业绩的长效机制,并按照“8”字螺旋形成持续诊改和优化的机制。项目团队根据考证工作安排和进度,制定考证计划及培训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阶段责任人,定期召开工作协调推进会议。同时,成立QQ 工作群,群策群力,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保证项目稳步推进。

(3) 资金保障。学院大力支持物流管理专业申报“1+X”证书试点工作,学院在教学运行经费中提取一定数额的经费作为试点项目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试点工作的专题研讨、师资培训、试点工作的日常运行等各环节的支出,从资金上确保试点工作的有序运行。

3.2 建设“顶层设计+落地实施”的强有力团队

学院领导小组根据专业群建设规划、双高建设计划、专业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实时安排专业建设负责人和课程团队开展相关主题的系统学习、外出培训、研讨交流等方式,甚至到参与“X”证书及标准制定的职业院校进行交流学习等方式,让建设团队紧密跟踪“X”证书考评机构的最新变化、政策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入理解“职教20 条”、教育部双高建设计划和“X”证书标准等文件的内涵要求,以及实施的具体方法、措施等,以便及时渗透至教育教学全过程。

3.3 大力推进教师、教材和教法改革

“教师”的改革,应坚持“双向双融通”,校企双方师资互兼互聘;加大培训和引进力度,让教师积极主动地紧密跟踪“职教20 条”、“双高建设计划”和“X”证书发展的最新要求,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教材”的改革,一是内容的革新,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及时融入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二是表现形式革新,编写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纸质教材+数字化资源”。三是学习方式革新,推广以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的数字课程,满足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的新需求;教法上探索“游戏化教学、任务驱动式、行动导向式”等教学方法,在真实或仿真模拟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边学边做”。

3.4 制定科学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

评价课证融通和衔接的工作效果,需要制定科学合理地评价指标和方法。课题组结合物流管理专业“1+X”试点工作,构建了课证融合评价效果的定性和定量指标体系。在确定评价指标后,可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了解专业建设负责人、任课教师、辅导员、学生的评价与反馈,并进行对比分析,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图3 “1+X”项目组织架构及分工

猜你喜欢
课证证书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WJCI 收录证书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收录证书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