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昉,崔严尹,刘金萍,郝梓旭
长春中医药大学健康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重点,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正常人群,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也高于普通院校大学生[1]。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医学高校在改善创新创业环境、营造创新创业氛围过程中通过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心理、树立专业自信、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具备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的开拓型人才,从而提升就业创业质量。情绪智力、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均是调节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变量[2-3],研究将情绪智力、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共同纳入心理健康作用机制探究创新创业教育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路径,为有针对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来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
本研究以延边大学、北华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三所院校中大一阶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医学类大一新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跟踪调查。2019年9月,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每所学校医学相关专业的大一新生里随机抽取10个班级,每个班级抽取40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2019年12月,以同样方法发放给该批次学生1200份问卷,整合有效问卷总数为1163份,有效回收率为96.83%(此阶段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受课堂思政的影响时间较短,对比其他阶段干扰效果相对较弱)。
1.2.1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GHQ-20)。由李虹等人编制[4],共20个题目,分为3个维度:自我肯定、忧郁和焦虑。以否=0、是=1计分,第7题、11-20题采用正向计分,分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1.2.2 社会支持自评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我国学者肖水源编制[5],该量表共10个条目,分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总分范围在12-66分之间,得分越高社会支持水平越高。
1.2.3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eale)。由王才康等人翻译修订[6],该量表共有10个项目,受试者在4个等级上进行自我评定。
1.2.4 情绪智力量表。由刘艳梅修订[7],该量表共21个条目,分为5个维度:对他人情绪调节(ERO)、对他人情绪评价(AEO)、对自己情绪评价(AES)、对自己情绪调节(ERS)和情绪运用(UPES);计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为5个等级,分别赋值1-5分。
1.2.5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由郑日昌编制[8],共28个项目,4个维度(交谈行为、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异性交往)。采用反向计分,满分为28分,0-8分说明人际交往困扰较严重;9-14分说明存在一定的人际交往困扰,15-28分说明不存在或较少存在人际交往困扰。
总量表Cronbach's alpha为0.936,各分量表Cronbach's alpha介于0.790-0.973之间,均大于0.9,说明量表组间效度良好;KMO值为0.975,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P<0.001,根据特征值大于1共抽取5个公因子,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
使用SPSS 22.0和AMOS 22.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信效度检验、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和中介效应检验。
1163名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19.23±1.14)岁,男生341人(29.3%),女生822人(70.7%),符合医学院校性别分布特征;家庭所在地为城镇632人(54.3%),农村531人(45.7%)。创新创业教育前各维度得分为心理健康(13.84±3.58)分、社会支持(50.35±10.90)分、情绪智力(81.26±15.02)分、人际交往(21.06±7.30)分、自我效能得分为(28.72±5.62)分。创新创业教育各维度得分为心理健康(15.17±2.60)分、社会支持(50.75±9.45)分、情绪智力(81.74±13.29)分、人际交往(22.50±5.72)分、自我效能、为(29.28±5.03)分。
问卷数据的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共线问题,因此对全部题项进行单因素检验,分离第一个公因子检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9]。因子分析显示,第一个因子方差解释率为17.813%<40%,因此认为该数据共同方法偏差不严重。运用Pearson相关法检验各变量间相关关系(见表1、表2),各变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该数据可进一步分析。
表1 创新创业教育前各研究变量相关性分析
表2 创新创业教育后各研究变量相关性分析
大一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前心理健康平均得分为(4.69±4.24)分,普遍低于正常人群水平[1](为方便对比,此处对心理健康量表第7题、11-20题进行负向赋分),其专业的特殊性更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医学生作为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后备军,其知识水平、创新能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对数据资料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见表3),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后的医学生在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和自我效能的各维度得分提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创新创业教育能兼顾学生自我统合能力、人际交往等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学生通过彼此的良性互动,建立起人际关系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丰富自我效能;情绪智力和社会支持的前后差异并不显著(P>0.05),情绪智力和社会支持属于内隐性素质,受遗传和生长经历的影响,短时间的干预较难有显著改变。
表3 是否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各研究变量得分差异比较
本研究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结构模型假设。根据MI指数增设e1与e3、e5和e8、e7和e9的共变关系,最终获得创新创业教育前后医学生心理健康未受限制模型,该模型的拟合指标为RMSEA=0.039<0.05、90%CI为(0.038-0.044)、PCLOSE=1>0.5、AGFI=0.941>0.90、CMIN/DF=4.562<5、GFI=0.962>0.90、NFI=0.975>0.90、IFI=0.980>0.90、CFI=0.980>0.90,模型拟合较好。根据表4、图1、图2,干预前情绪智力→心理健康、自我效能→心理健康的路径系数没有显著性,其他路径均有显著性,干预后情绪智力→心理健康的路径系数没有显著性,其他路径均显著。
图1 创新创业教育前医学生心理健康结构模型
图2 创新创业教育后医学生心理健康结构模型
表4 创新创业教育前后医学生心理健康模型路径系数和中介效应分解
研究采用Bootstrap法抽样1000次检验95%置信区间下各中介效应的显著性。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在人际关系→心理健康路径关系中介作用均显著,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估计值由0.099上升至0.101,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估计值由-0.002上升至0.035;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在情绪智力→心理健康路径关系的中介作用均显著,社会支持中介效应估计值由0.141下降至0.094,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估计值由-0.024上升至0.077。
研究发现自我效能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由不显著变为显著,即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激发医学生自我效能感,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刘洋认为积极的自我效能感能促成高水平的心理健康状况,一个拥有高水平自我效能感的人往往更倾向于采取健康积极的行为,其心理健康状况也会表现出较高的水平[10]。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资源有直接关联[11],吉林省医学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均设有团体训练项目,学生通过课堂的良性互动不断感受自身自我效能感的增强。此外,校方的提供的教育支持及客观环境是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保障[12],近年来吉林省高校调动和挖掘多方资源积极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开展实践性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平台,学生在参加创新创业竞赛过程中发掘新问题并自主进行调研和讨论,机会识别能力和利用能力会得到训练,自我效能感得以提升,提示医学院校应结合自身情况,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营造积极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创新创业教育前后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都对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社会支持反应的是个体与其人际关系交互程度的感知能力,二者变动具有一致性,这意味着个体得到的社会支持感知越多,处理问题上多采用更为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反之,社会支持感知度低的个体更倾向于回避问题来消极处理[13]。创新创业教育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直接影响有所下降,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直接效应也相应下降,有研究认为社会支持感知能力在逆境中的调节作用优于在普通环境中[14],大一新生正处于对环境变化适应的阶段,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在此阶段能有效发挥对心理健康的良性效用,创新创业教育后的学生渐渐适应大学生活,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促进效果下降。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对医学生心理健康一定程度上具有保护功能,建议医学院校对低年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应注重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加强对学生交谈、交际、交友能力的训练,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研究发现创新创业教育能显著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均衡水平,通过发挥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中介效应来维持心理健康稳态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能提高社会支持在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紧密相关,良性的人际关系互动能提高医学生社会支持感悟,从而减轻忧郁、焦虑等负面情绪[15];社会支持在情绪智力对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降低[16],情绪智力较高的个体在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中往往能有更优异的表现,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构建相对平稳的社会支持感知环境,顺境中社会支持促进作用降低,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也相对减弱;创新创业教育能提高自我效能感在情绪智力对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情绪智力越高的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也越强[17],当个体具有较高的情绪智力时越会观察、预见、调控自己的心理状况,建议相关部门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针对医学生群体培养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性,重视医学生自我情绪智力调控能力的提高。医学生专业化的思维方式以及相对固定的就业模式导致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自我效能感制约性和风险规避性的特点,提示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通过把控医学生职业前景认知水平、专业领域熟悉程度促进医学生积极自我效能感意识的提升。
本研究揭示了创新创业教育能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提升,且情绪智力、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均为动态促进理论的有效成分。本研究未有效控制课堂思政对心理健康的干扰,建议后续试验设置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深入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前后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