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燕萍 蔡伟 许文燕
由于现在社会的飞速发展,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出现的进步,医院的规模逐渐扩大,医务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量随之增多,在纷繁复杂的日常工作中十分容易引发不良事件,严重威胁到临床患者的生命安全[1-2]。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属于护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手术室护理质量对于医疗质量以及患者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影响,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承担较大的责任,护理工作期间存在极强的责任心,与手术操作人员保持细致敏捷的配合,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严格遵照无菌操作执行,将安全护理作为工作目标,排除各类不安全因素,避免差错事件的出现,从而为手术患者提供合理高质的护理服务。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小组成员做到分工明确,对护理工作人员开展全方位工作管理,确保护理程序可以规范执行,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风险,帮助临床患者可以及早出院[3]。现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诊的手术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给予其质控小组管理模式,组建三级质控小组体系,确保护理管理工作的系统性与全面性,将其纳入研究组,选取2018年1—12月手术患者100例,给予常规管理,将其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患者接受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之后的护理效果,对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质控小组管理模式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诊的手术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给予其质控小组管理模式,组建三级质控小组体系,确保护理管理工作的系统性与全面性,将其纳入研究组,选取2018年1—12月手术患者100例,给予常规管理,将其纳入对照组;对照组100例手术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14~70岁,平均(41.5±3.7)岁,接受妇科手术患者30例,接受骨科手术患者50例,接受胸外科手术患者20例;研究组100例手术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13~72岁,平均(40.8±4.2)岁,接受妇科手术患者33例,接受骨科手术患者48例,接受胸外科手术患者19例;两组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全部接受手术治疗,精神状态正常;两组排除标准:精神状态异常,意识障碍,无法正常沟通患者[4];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13名,其中包含护师3名,护师5名,护士4名,护理工作人员年龄25~48岁,平均(35.8±3.4)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00例患者全部同意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100例手术患者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护理工作人员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为其提供相对应的基础性护理服务,调节手术室的湿度与温度。
研究组100例手术患者接受质控小组管理模式:组建质量控制小组,保证质量控制管理的多样化,其中涉及到护理文书、质量检验、专科敏感数据监控、基础护理控制、消毒隔离院感监控、压力性损伤以及健康宣传教育术前术后访视等小组,选择手术室护长作为领导,组长作为中坚力量,责任护士作为核心的三级质控小组方案,组长需要具备非常强的能力以及较高的素质,同时临床经验丰富;强化培训力度,对于手术室所有护理工作人员开展统一培训,确保所有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以及责任意识获得提升,进一步保证手术室护理质量,此外需要严格落实手术室核心制度,护长制定质量控制标准表格,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质量控制标准,组长对于表格进行解释,倘若出现问题马上进行探讨;不断改进护理质量,根据质量控制表格中的标准抽查护理工作人员,记录护理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每周上报工作记录,每个月按时组织持续质量改进会议,探讨护理工作期间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将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挂钩,确保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获得提高,帮助手术患者能够及早恢复出院;开展闭环管理,明确控制标准,对于活动成效进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操作,准确消除偏离计划以及标准的现象[5]。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三级质控小组管理时间为3个月,两组患者在出院时评价护理管理效果,住院时间在1~3个月。
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时间到手术结束,在准备出院时接受不良事件统计、护理得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价;统计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患者接受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之后产生不良事件情况,其中包含跌倒、走失、并发症以及护患纠纷。
评价两组手术患者接受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之后的护理得分情况,其中包含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健康教育以及护理操作,每项总得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护理效果越佳[6]。
选择我科自制手术室护理满意度问卷统计两组手术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其中包含住院环境、护理态度、护理技能以及护患沟通四项内容,总分100分,得分超出80分代表满意,得分在60~79分代表一般,得分低于59分代表不满意,将结果划分成为满意、一般与不满意[7]。
利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所得各项数据进行处理,(±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n,%)表示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患者接受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之后的护理情况得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情况得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情况得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心理护理 基础护理 健康教育 护理操作 专科护理 护理文书研究组 100 96.8±1.7 97.3±1.6 97.2±1.8 95.5±2.6 98.61±1.1 97.89±1.8对照组 100 81.5±2.2 79.0±1.7 83.0±2.4 80.3±2.2 82.64±1.6 88.60±1.2 t值 - 55.030 78.389 47.333 44.629 82.250 42.943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两组手术患者中不良事件产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比较[例(%)]
两组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6,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大量研究资料显示,护理质量具体指的是护理工作人员为临床患者提供的基础性护理服务以及专业护理技术服务的效果和满足患者实际需求的服务,护理质量属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产生的一类客观表现,同时属于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核心[8]。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存在熟练的操作技术以及快速应变能力,科室管理人员需要依照手术室实际情况,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以及道德修养,同时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各项新技术以及新仪器的使用方法。三级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应用到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首先手术室质量控制的形式产生改变,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多个质量控制小组,并且存在相同体系,即护长-组长-责任护士[9]。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具有极大的优势,开展质控小组管理模式之后,医院手术室护理质量获得了提高,护理优良事件得到提高,不良事件出现率下降,手术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开展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期间,不断采取闭环管理方案,利用制定标准,对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流程进行规范化,明确每一名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及时纠正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所具有的隐患问题,将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与绩效成绩进行挂钩,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0-11]。因为三级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关乎到消毒隔离、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传教育、压力性损伤控制以及质量检查等项目,保证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更为安全细致,确保管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12]。手术室护理人员性格情操方面,需要具备自强不息、自尊以及自重的精神,同时保持高度责任心、爱心与同情心,当患者进入到手术室之后,无论男女老幼,清醒或是昏迷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期间没有家属陪伴,所以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具备同情心和爱心,和患者与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关心并且体贴患者,缓解患者的陌生感、恐惧感以及孤独感,促进患者全面康复[13]。通过对比研究资料可见,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诊的手术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给予其质控小组管理模式,组建三级质控小组体系,确保护理管理工作的系统性与全面性,将其纳入研究组,选取2018年1—12月手术患者100例,给予常规管理,将其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患者接受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之后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患者接受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之后的护理情况得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100例患者中产生不良事件0例,不良事件出现率为0,对照组100例患者中产生不良事件3例,不良事件出现率为3.0%,两组手术患者中产生不良事件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00例患者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0%,对照组100例患者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4.0%,两组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现在我们国家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健康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升高,医护人员不但需要为患者提供医学护理服务,同时需要为患者提供心理与生理等护理服务,因此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尤其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强化手术室护理服务能够促进患者的疾病恢复,提升医院社会竞争力[11,14]。
总而言之,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三级质控小组管理模式效果明显,可以提高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出现风险,保证手术室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