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灿
食品安全影响着国计民生,因此必须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同时通过开展有效的科普教育,使人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将饮食不当的危害减轻[1]。在校学生是一群比较特殊的消费团体,食品卫生与安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特别重要,学生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而且也深受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几年的食品安全新闻报道中,学校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肠道疾病频频发生,严重危害在校学生的生命健康,并给其生活、学习环境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究其原因可得,在校学生的判断能力与生活自理、自律能力相对较弱,食品安全认知相对较少,容易受外界良莠不齐信息的影响。因此,提高在校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认知水平,了解其饮食习惯,并实施健康教育变得尤为必要[2-3]。本次研究就选取厦门市学生620名,探讨在校学生食品安全认知及行为调查,为健康教育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现将研究过程与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厦门市六个区各1所学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62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共发放问卷626份,但因各种不可抵抗因素导致无效问卷有6份,回收有效问卷62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04%,故最终研究总人数为620名,其中男生355名,女生265名,年龄16~21岁,平均年龄为(19.8±1.2)岁。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厦门市六间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初中、高中以及大学各选两间学校。依据健康教育知识-态度-行为模型,结合实际情况,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然后制定《食品安全KAP调查问卷》,最后打印好650份问卷,同时培训发放问卷的调查工作人员,让其熟练掌握问卷的所有内容以及注意事项。问卷按照班级为单位开展调查,调查员首先对填写问卷的注意事项进行集中说明,然后通过不记名方式发放给学生并在现场督导其填写。
调查内容包括:(1)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父母亲学历、是否接受食品相关课程学习、月饮食消费等;(2)食品安全知识:包括食品食用方法、储存方法、安全标识等;(3)食品安全态度:包括是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希望通过何种途径接受食品安全知识学习;(4)食品安全行为:包括早餐情况、进食场所、甜点食品、油炸食品、盐渍食品、膨化食品的进食情况等。
众所周知,不同的学校会开设不同的课程。而本研究选中做调查的部分学校是有开设食品相关课程的。因此,第一个要比较的就是开设食品相关课程和未开设食品相关课程关于食品安全问题回答的正确率。相较于未开设食品相关课程的学生,开设食品相关课程的学生具备更高的食品安全知识回答正确率(P<0.05)。详情见表1。
表1 开设食品相关课程的学生与未开设的食品安全问题回答正确率比较[名(%)]
表1 (续)
学生的特征非常多,比如性别、生源地、父母受教育程度等等。相较之下,母亲学历为高中及以上的学生、城镇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得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和父亲学历对学生的食品安全认知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学生的食品安全认知度得分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食品选购中会关注生产日期与保质期的学生共375名(60.48%),关注食品标签的学生共131名(21.13%)。基本每日坚持吃早餐的学生共348名(56.13%),每周至少吃2次及以上甜点与膨化食品的学生共401名(64.68%),其中每周至少吃2次及以上甜点的学生421名(67.90%),每周至少吃2次及以上膨化食品的学生320名(51.61%),每周至少吃2次及以上油炸食物的学生共302名(48.71%),每周至少吃2次及以上盐渍食品的学生共185名(29.84%)。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学生早餐和零食摄入频率情况分析[名(%)]
通过开展调查可知,关心食品安全问题的学生共436名(70.32%),认为自身具备较好食品安全意识的学生共366名(59.03%),愿意接受食品安全教育的学生共551名(88.87%),其中308名(55.90%)学生希望通过电脑、手机来获取食品安全知识,243名(44.10%)学生希望通过课堂学习食品安全知识。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有70.32%学生关心食品安全问题,59.03%学生认为自己具备较好的食品安全意识,88.87%学生愿意接受食品安全教育;但学生具备的食品安全知识得分较低,导致学生无法合理选择健康的食物,未开设食品相关课程的学生则不具备较高的食品安全知识回答正确率。
由此可见,学生的食品安全态度较好,这有助于学生建立食品安全的观念,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同时结果也说明了开展食品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它可有效提升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掌握度,有利于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之下,城镇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得分相对于农村的学生更高,即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掌握度更高,主要原因在于城镇居民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以及生活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因此对于饮食安全更为关注,因此城镇学生具备更高的饮食安全知识评分[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之下,母亲学历为高中及以上的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得分更高,且母亲学历水平越高,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掌握度也就越高,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家庭均是由母亲来做饭,因此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学生的食品安全认知与态度[6]。而中国传统中的父亲,普遍都是沉稳如山、寡言少语,跟学生之间相对没有那么亲密,所以平时沟通交流传达的信息相对较少,这可能就是造成父亲学历对学生食品安全认知度中的影响相对较小的原因。
所以说,当今社会应该要更加注重提高现代女性的教育水平,一定要摒弃“男重女轻”“女人无才便是德”这种旧思想旧观念,为培育更优秀更健康的下一代奠定基础。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近30%的学生不关心或者少关心食品安全问题,超过40%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食品安全意识;学生在消费选购时有近40%的学生不关注生产日期与保质期,有近80%的学生不关注食品标签;还有超过10%的学生表示不愿意接受学校的食品安全教育;56.13%学生基本每日坚持吃早餐的学生,64.68%学生每周至少吃两次及以上甜点与膨化食品,其中67.90%学生每周至少吃两次及以上甜品,51.61%学生每周至少吃两次及以上膨化食品,48.71%学生每周至少吃两次及以上油炸食物,另有29.84%学生每周至少吃两次及以上盐渍食品。
由此可见,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情况不容乐观,而且普遍存在不良饮食行为,因此学校需要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开展健康教育,使其改正自身的不良饮食习惯,减少食用甜点与膨化食物、油炸食物以及腌渍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厦门市学生在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获取途径上,超过50%以上的学生要求新颖,接近现代生活气息,希望通过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来获取食品安全知识,因此在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过程中,作为校方可借助互联网与智能手机推送相关食品安全知识,促使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水平提高[8-9]。
当然还有学生是希望通过课堂学习来获取食品安全知识,所以学校也要相应地开展食品相关课程。遵照“知信行”的理论,需要将获取的知识转变为信念,才能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10-11]。研究表明,食品专业的学生因能系统学习食品安全知识,所以在实际生活中会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问题[12-13]。
总而言之,校方要多管齐下,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同时进行,向学生传递食品安全知识。例如,开设食品相关课程(选修课),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或饮食健康行等竞赛,宣传栏张贴食品安全相关海报,公共影像设备重复播放食品安全常见案例的视频等等。学生出来社会后就是国家的栋梁、社会的脊梁、家庭的支柱,所以做好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是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14],决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厦门市学校学生的食品安全态度较好,但食品安全意识薄弱,且具有不良饮食行为,需加强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饮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