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杏花,谢丽娟,洪 光,黄云鸿,梁春恒
(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广东 湛江 524033)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腰椎退行性改变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腰椎综合征,所出现的腰部疼痛和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我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项目主要有牵引、推拿、中药热奄包、针灸、艾灸等,但在中医特色治疗期间,患者常因疾病、疼痛等因素影响依从性。据统计报道,80%~90%的LDH患者可经保守治疗得到缓解甚至痊愈(症状消失)[1],但功能锻炼依从性较差[2-3],需要给予护理干预。5E康复模式(鼓励、教育、运动、工作、评估)是近些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的教育模式,即通过5个环节的针对性指导,从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进行调整,促进患者康复[4-6]。近年来,国内有多篇报道[7-8]将5E康复模式应用于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效果优于常规模式。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非常重视健康教育工作,采用5E康复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集中宣教,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将2020年3—12月收治在本院骨三区的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 21例,女 13例,年龄 44~86 岁,平均(59.10±2.17)岁。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3—12月收治在同病区同病种的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 44~85 岁,平均(58.96±2.66)岁。纳入标准:(1)体查符合腰椎不同节段神经根受累产生的特殊表现,并结合CT或MRI等检查确诊为 LDH;(2)康复期患者;(3)居住在本市;(4)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异常或认知障碍;(2)有严重运动功能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者;(3)合并恶性肿瘤患者;(4)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士负责发放相关健康教育资料结合口头讲解,利用查房时间进行床边宣教。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5E康复模式的健康教育。5E康复模式分为5个环节:(1)鼓励:鼓励患者分享自己的感受,积极表达自己的观念、看法以及经验,让康复患者激励同伴,他们之间互相讨论、相互帮助,从而减轻患者烦恼,增强康复信心。(2)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主要分型、有哪些临床症状、哪些人容易罹患此病、如何预防和注意饮食、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操等各方面的知识。(3)运动:选择环境安静的舒适的活动室,播放《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操》视频,现场讲解,每天下午5:00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加。①太空车:仰卧位,双手垫在腰间,双下肢蹬空做踩单车状,时间逐渐增加;②飞燕式:患者仰卧床上挺腹塌腰,头上抬,双臂用力背伸,双腿后抬如燕飞式,持续数秒或更长时间,每组8~12次,量力而行;③拱桥式:仰卧位,双侧屈肘、屈髋膝,以头、双肘、双足五点支撑,做挺腹伸腰动作成“拱桥”状,持续数秒或更长时间,每组10~20次,量力而行。(4)工作:鼓励患者照顾自己,少依赖别人。当腰痛、腰麻症状改善时,戴着腰部护具下床活动和参与工作,主动参与康复活动,做一个对家庭和社会有责任感的人。(5)评估:检查患者是否能够坚持每天完成练习功能操,评估患者对太空车、飞燕式和拱桥式锻炼执行情况,评估患者的疾病认知度、锻炼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1.3.1 疾病认知度 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调查问卷(A、B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为疾病相关的日常知识,包括治疗、饮食、休息、锻炼、复查5个方面,得分0~100分,60分合格。
1.3.2 锻炼依从性 参照相关文献[9-10]自行设计康复锻炼依从率调查表并经骨科专家审核通过,表内有1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评分越高说明依从性越好。满分40分,分为两档,30分及以上为高度依从,30分以下为低度依从。依从率=高度依从人数/患者总人数×100%。
1.3.3 生活质量 采用美国医学研究所制订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QOL)进行评分。量表共8个维度、36个项目,每个维度得分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生活质量分低、中、高3个层次,得分<70分为低,得分70~80分为中,得分>80分为高。
1.3.4 满意度 采用我院护理部统一制作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主要评价教育模式、内容以及护士的沟通技巧、态度、关爱等,共有15个项目,每个项目答案均有4个选项: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对应得分分别为6分、4分、2分、1分,采用百分制计算。
将数据导入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疾病认知度得分均较低,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疾病认知度得分明显提高,对照组提高不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认知度得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认知度得分比较(±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t P 61.03±7.70 61.53±7.94 0.247 0.806 91.00±3.39 63.34±6.42 22.679 0.000
干预后,对照组高度、低度依从人数分别为24人、8人,依从率为75.00%,而观察组高度、低度依从人数分别为32人、2人,依从率为94.12%,观察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锻炼依从率和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8个维度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s,分)
组别 心理健康 情绪角色 社会功能 躯体功能 躯体角色 疼痛 活力 总健康观察组对照组t P 67.45±4.10 42.56±3.27 32.527<0.05 73.26±3.37 48.06±4.61 31.062<0.05 66.72±4.20 51.46±3.40 12.098<0.05 81.04±3.27 59.37±4.21 16.288<0.05 71.74±4.29 57.12±4.08 15.121<0.05 79.60±3.25 63.04±6.89 14.607<0.05 71.81±4.27 58.37±4.20 13.103<0.05 70.34±3.31 59.12±4.10 16.227<0.05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在我国成年人中为10%~13%[1],患者病因复杂多样,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腿部疼痛,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据临床观察,患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认知水平较低,主动锻炼意识不强。本次调查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得分均较低,观察组和对照组得分分别为(61.03±7.70)分和(61.53±7.94)分,患者不了解自身病情、缺乏药物知识、担忧药物不良反应、不了解药物疗效及功能锻炼。观察组通过鼓励、教育等形式进行健康宣教,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如病因、症状、治疗方法、饮食指导,播放功能操,训练患者康复运动,有效缓解了患者不良情绪和疼痛。护理人员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加深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其认识到康复锻炼对疾病治疗的意义。调查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疾病认知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此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于椎体生理曲线改变和退行性变化而导致的腰椎综合征。传统医学认为腰脊在慢性劳损的基础上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阻碍气机正常运行,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由于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创伤较大,而且对腰椎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因而通常情况下采取保守治疗干预。我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特色治疗是通过松筋、调曲和练功,以促进人体内气血流通,使腰肌和筋骨得到气血的温煦和濡养,再通过整脊调曲疗法纠正脊柱关节的变形、错位,恢复正常的生理弯度。但常规的健康教育是由责任护士发放相关健康教育资料结合口头讲解,未调动患者学习兴趣,大多数患者锻炼依从性不高。5E康复模式以视频为载体结合图片讲解,教会患者完成太空车、飞燕式和拱桥式的腰部练习,掌握体位、站立、转移和行走的训练技巧,学会整套康复锻炼操。将5E康复护理模式的鼓励、教育、运动、工作和评估5个内容融合在一起,全方位对患者进行心理、运动干预,提高了患者的锻炼依从性。如表2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锻炼依从率为94.12%,对照组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5E康复模式的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锻炼依从性。
尽管中医特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有很多,但尚无彻底治愈的良方,由于病程较长,病势沉痼,患者易产生悲观抑郁情绪。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必然对健康教育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5E康复模式强调护士是一个多元角色,既是管理者、教育者,又是支持者、协调者,鼓励患者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如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要绝对卧硬板床休息,以减少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待症状基本缓解才能在围腰保护下离床活动,安慰患者配合治疗,锻炼颈部、肩部和腰部肌肉群以及韧带的力量、韧性,对维持颈、腰椎小关节的稳定大有裨益。基于5E康复模式的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系统的教育活动,能激发患者的治疗热情,患者坚持每日康复活动,不放任自己,可有效促进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如表3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8个维度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5E康复模式,先提高患者的认知,改善心境,调整状态,再对患者进行行为干预,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使其积极主动参与自己的健康管理,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效果显著,如表2显示,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