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娜
新课标和新教材都大力提倡孩子要“做自己”——自己读,自己想,自己说,自己做。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很多讲故事和续写故事的环节,这样的安排给孩子们提供了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孩子续写故事,应关注以下幾方面。
续写故事要贴近孩子生活
续写故事时,教师要引导孩子将课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沉浸式的课堂体验中唤起学生共鸣,使其产生续写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亡羊补牢》时,我在理解文章寓意环节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放羊人在修羊圈时,街坊走过来,这一次放羊人会对街坊说什么呢?经过思考和讨论,小然举手说:“多谢你提醒我修补羊圈,你可真是中国好邻居!”小金站起来说:“我错了,我不应该不听你的劝告,结果又损失了一只羊。现在我把羊圈修好了,今天狼来了就不怕了。好邻居呀,以后我要再犯错误你还得提醒我呀,我一定会改正的。”对于两名学生的续写,大家纷纷点头。看来其他学生都认可这两人对课文的理解,这样的续写也别有一番生活气息。
续写故事要重视内在逻辑
续写故事应该遵循事物的内在逻辑,而不能毫无关联地随意发挥想象。例如,在教学《揠苗助长》时,一名学生讲道:“农夫的儿子发现禾苗全都枯死了,就赶回来责备父亲不顾禾苗的生长规律,造成地里的禾苗都死了。”我提出疑问:“农夫的儿子为什么看到枯死的禾苗就回家怪父亲?中间是否还缺点什么呢?”
有学生提出:“课文中提到,是农夫把禾苗拔高的。”马上有人反对:“课文是让我们看的,而农夫的儿子是故事里的人物,他要不听父亲说是不会知道的。”经过讨论,学生看到了事情发展的合理性。孩子这样续写故事:儿子到家之后唉声叹气,告诉农夫禾苗都死了,农夫才告诉儿子自己干了蠢事。讲故事训练之后,我让学生再讲一讲《我要的是葫芦》,根据孩子们上传的录音可以看出,孩子们在故事情节发展上安排得更有逻辑、更加合理了。
续写故事要充分尊重个体思维差异
讲故事实践中,我发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编排以儿童故事为主,内容以“改变”为主线。孩子们在讲《蜘蛛开店》这个故事时,我希望孩子们续写故事,讲一讲蜘蛛第三次开店之后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
经过准备,有一个孩子把故事结局安排成蜘蛛不想开店了。我继续引导:“我们学习《画杨桃》的时候,学会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那能不能从其他角度想一想呢?”经过引导,有的孩子扮演一位德高望重的大树爷爷并告诉蜘蛛,做事情要有应对一切困难的思想准备,坚持才有收获;有的孩子劝说蜘蛛应该专心致志干好一件事。通过想和说,孩子们的思路开阔了,很多奇思妙想的火花闪现在课堂上,语文课堂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
(责编 桑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