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会说话”,让美育融入日常生活

2022-01-19 19:52赵素萍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2年1期
关键词:焦作市博物院国宝

赵素萍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教师应广泛利用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作坊、动植物园、公园、游乐场、商店、社区、村庄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美术教师要拓展校外美术教育资源,引领学生在更广阔的社会空间感知作为文化载体的美术,在实践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博物馆为例,作为传承文明、彰显厚重文化的公共教育场所,博物馆为美术教师提供了丰厚的美育资源。焦作市山阳区把河南博物院的青铜器藏品作為美术资源开发美术课程,以“国宝会说话”为主题进行了博物馆美育教学的实践研究,寻找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路径。

基于课程标准开发课程,感知国宝

河南博物院的青铜器品类繁多,尤以商周时期青铜器为最。焦作市山阳区焦东路小学教师贠琦选中“鼎”作为学生认识青铜器的引子,收集河南博物院网上资源,创编了《传国重器——鼎》一课,将开发课程划入“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第一步是给学生呈现“鼎”字的甲骨文、金文,请学生分析“鼎”在古代的象征意义及文化内涵,发展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升其文化素养。第二步是播放视频《如果国宝会说话之“大克鼎”》,让学生追寻国宝的前世今生。以“后母戊鼎”为样本,学生合作探究“鼎”的铸造及纹饰特点,欣赏铭文的书法美,提高爱护文物的意识。第三步是播放视频《如果国宝会说话之“鸮尊——一只猫头鹰的待遇”》,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只猫头鹰,并写出感想。

拓展博物馆资源研学,初识国宝

焦作市山阳区人民路小学组织了“探寻华夏文明的寻美之旅”,带领学校美术社团到河南博物院进行实地探究性学习,学生在研学中收获颇丰。

第一步是了解河南博物院的文化特色。走进河南博物院,我们可以感受原始社会土与火交融的朴拙之美,领略汉唐的雄浑壮阔之美,思考宋元明清的华彩之美,将华夏中原美的历程尽收眼底。第二步是了解参观礼仪并掌握探究性学习方法。学生在参观时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意到,做好文字记录并写生。第三步是了解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和青铜器珍品。9000年前的贾湖骨笛、3000年前的云纹铜禁和妇好鸮尊让人赞叹,妇好方斝、莲鹤方壶、杜岭方鼎等亦是国之珍宝。

社团美术创作,表现国宝

研学激起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他们对承载历史文化的国宝——青铜器更是情有独钟。美术教师带领社团成员创作表现青铜器的线描美术作品,以美术语言表达对青铜器的喜爱。

第一步是领略青铜器的外在美,包括器物外形、结构、比例、纹饰、色彩等。商周青铜器造型生动传神、古朴别致,其装饰的兽面纹、云雷纹、夔龙纹、夔凤纹等粗犷凝重,极具特色。第二步是体悟青铜器的内在美,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象征意义产生共鸣。美术教师引领学生查阅国宝档案,追寻国宝的前世今生,引领学生在历史的脉搏中探寻内在美的律动。第三步是表现青铜器的艺术美。美术教师要引领学生运用点、线、面的美术语言,形象呈现青铜器的外在之美;运用文字,表达出青铜器的内在之美;以中国传统画的构图和印章,使画面富有形式美。

参加美术展览,解读国宝

在焦作市山阳区学生艺术节美术作品展中,焦作市山阳区人民路小学的24幅“国宝会说话”作品展出。展出现场,小作者为参观者做了“国宝会说话”创作过程的解读,深受参观者的喜爱。

这次尝试是个有益的探索。一是促进了学校、家庭对美育的重视。人民路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85%的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课题组教师的支教不仅使美术课堂教学开展起来,还丰富了学生的社团活动,引起了家长对美育的关注和重视。二是探寻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美育工作的途径。博物馆等社会公共教育场所拥有强大的美育功能,将这种美育功能通过课堂教学、研学、社团活动、创作展出发挥出来,引领学生、家长去感知实践,有利于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推动美育发展。

美无处不在,新时代的美术教师要运用好身边的美术资源如博物馆,从经典中汲取养分,让美育真正融入日常生活,让人们成为“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猜你喜欢
焦作市博物院国宝
当上演员的小鸭子
焦作市企业家太极拳协会揭牌
山西博物院推出“鸟尊”雪糕
春意
漫话国宝
祖孙乐
谁是[国宝]
我们是国宝
视觉
浅谈如何改善少儿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