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珊,廖群英,王慧莉
(四川师范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数论函数是数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研究数论问题不可或缺的工具.18 世纪,欧拉首次提出了欧拉函数的概念:正整数n 的欧拉函数φ(n)定义为序列1,2,…,n中与n互素的正整数的个数[1].该函数在RSA 公钥密码体制建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2002 年,为了将Lehmer 同余式的模从素数平方推广到任意整数的平方,Cai[3]定义了正整数n的广义欧拉函数:对给定正整数e,正整数n的广义欧拉函数φe(n)为序列中与n互素的数的个数,易证
其中μ(n)为n的麦比乌斯函数.显然,当e =1 时,φ1(n)=φ(n),即著名的欧拉函数;特别地,e|φ(n)时,有.目前为止,已经得到e =3,4,6 的准确计算公式和e =5 的部分计算公式[5-7],以及某些特殊的e,φe(n)的计算公式[8-9].
对于任意正整数n,数学家Smarandache定义n的Smarandache函数S(n)为满足n|m!的最小正整数n,并提出了很多有趣的数论问题[10].伪Smarandache函数Z(n)定义为最小的正整数m,使得1 +2 +…+m能被n整除[11],即
而Smarandache LCM函数SL(n)则定义为最小的正整数m,使得1,2,…,m 的最小公倍数能被n 整除[12],即
2005 年之后,许多学者研究了关于Smarandache LCM函数、伪Smarandache 函数和广义Euler函数相关性质及方程问题,并取得了一些好的结果[13-16].同时,也有很多学者研究了相关的复合方程问题,例如:朱杰等[17-18]研究了方程Z(n)=φe(SL(n))的可解性,并给出了全部的正整数解;杨张媛等[19]给出了方程Z(SL(n))=(n)(e =1,2)的所有正整数解;基于欧拉函数是积性函数和相关函数的基本性质,张利霞等[20-22]给出了方程S(SL(n))=φe(n)和Z(SL(n))=φe(n)(e =1,2)的所有正整数解.但是当e >2 时,φe(n)不是积性函数,故文献[22]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方程Z(SL(n))=φ3(n)有可数个解.
本文证明了上述猜想,进而利用e =4,6 时广义欧拉函数φe(n)的准确计算公式,讨论了数论函数方程
的可解性,即证明了如下主要结果.
定理1.1若e =3,则方程(1)的解为n =45,72,90.
定理1.2若e =4,则方程(1)的解为n =5p,10p,8p1,12p2,其中,p、p1、p2为奇素数且p ≥7,p1≥11,p2≥5.
定理1.3若e =6,则方程(1)的解为n =7p,14p,其中p >7 为奇素数.
为后文叙述方便,设n、s为正整数,记Ω(n)为n的素因子个数(重复计数),ω(n)为n 的不同的素因子个数,并规定Ω(1)=ω(1)=0.为证明本文的主要结果,需要如下几个引理.
引理2.1[23]设正整数n的标准分解式为n =,则
特别地,当p为素数且α≥1 时,SL(pα)=pα.
引理2.2[24]对任意素数p ≥3 及α ∈N,Z(pα)=pα-1;当p =2 时,Z(2α)=2α+1-1.
引理2.3[6]若,其中α,αi≥0,pi是不同的素数,且gcd(pi,3)=1(i =1,2,…,s),则
引理2.6[21]1)若n =3α,α >1,则;
2)若n =2α,α >2,则φ4(n)=;
3)若n =2α3β>6,则
定理1.1 的证明当e =3 时,方程(1)即为Z(SL(n))=φ3(n).显然,n =1,2,3 不是方程的解.
现设n >3.若n =3α(α >1),则由引理2.1~2.2 可知Z(SL(n))=Z(3α)=3α-1.再由引理2.6可知φ3(3α)=2 ×3α-2,此时方程(1)即为3α-1 =2 ×3α-2,显然无解.故不妨设,其中,p1、…、ps为互不相同的素数,且s≥1,α≥0,α1,…,αs≥1.
若3α=max{3α,|i =1,2,…,s},又α∈{0,1},故n =6.此时由引理2.1~2.2可知Z(SL(6))=Z(3)=2,又φ3(6)=1,显然此时方程无解.
对比等式两边的奇偶性可知s =1,即
又α∈{0,1},则
矛盾.故ps为奇素数,且ps≡5(mod 6),则由引理2.2可知Z(SL(n))=Z()=-1,再由引理2.3,方程(1)即为
对比等式两边的奇偶性可知s≥2.若s =2,由(2)式可得
则(ps-1)|2,与ps≡5(mod 6)矛盾,故s≥3.由(2)式得
由s≥3 且pi≡2(mod 3)(1≤i≤s),故至少存在s-1 个pi满足pi≥5(1≤i≤s),不妨设ps-1≥5.则
由(3)式可得
矛盾,即此时方程无解.
2)α≥2 或α∈{0,1}且存在pi≡1(mod 3)(1≤i≤s).
故此时方程(1)为2·3α-2φ(t)=3α-1.考虑等式两边3 的个数可知α =2,从而φ(t)=4,即t =5,8,10,12.又gcd(t,3)=1,故t =5,8,10,相应的n =45,72,90,经检验均为方程的解.
故方程(1)为
对比等式两边的奇偶性可知矛盾.故ps为奇素数,由引理2.2 知
对比等式两边ps的个数可知αs=1,即
从而φ(ts)=3,矛盾.
综上,定理1.1 得证.
定理1.2 的证明当e =4 时,方程(1)即为Z(SL(n))=φ4(n).显然,n =1,2,3,4 不是方程的解.
现设n >4.若n =2α(α≥3),则由引理2.1~2.2 可知
则(ps-1)|2s,又ps≡3(mod 4),故ps=3.若s =1,则φ(ts)=φ(2α)=1,再由(4)式可得
矛盾.故s≥2,又ps=3 且pi≡3(mod 4)(i =1,2,…,s),故pi≥7(1≤i≤s-1),则
再由(4)式可得
矛盾,即此时方程无解.
2)α≥2 或α∈{0,1}且存在pi≡1(mod 4)(1≤i≤s).
若2α>max,…,s},则α≥3,由引理2.1~2.2 可得
对比等式两边ps的个数可知αs=1,即
则φ(ts)=4,从而ts=5,8,10,12,相应的n =5p,10p(p >5),8p1(p1≥11),12p2(p2≥5),其中p、p1、p2均为素数.经检验均为方程的解.
综上,定理1.2 得证.
定理1.3 的证明当e =6 时,方程(1)即为Z(SL(n))=φ6(n),显然,n =1,2,3,4,5,6 均不是解.
设n =2α3β>6(α,β≥0).若β =0,则α≥3,由引理2.1~2.2,Z(SL(n))=2α+1-1,再由引理2.6,
故矛盾;若β =1,则α ≥3,由引理2.1~2.2,Z(SL(n))=2α+1-1,再由引理2.6,
矛盾;若β≥2,由引理2.6,
若2α>3β,则α≥4,由引理2.1~2.2,Z(SL(n))=2α+1-1,方程(1)为
等式两边奇偶性不同,矛盾.若3β>2α,则由引理2.1~2.2,
方程(1)为
对比等式两边3 的个数,可知β =2,从而φ(2α)=8,即α =4,与3β>2α矛盾,故此时方程无解.不妨设
其中,p1、…、ps为互不相同的素数,且s≥1,α≥0,α1,…,αs≥1.令,则gcd(ts,ps)=1,有以下4 种情况.
若s =1,则φ(ts)=φ(3β)≤2,再由(6)式,
矛盾;若s =2,由(5)式可得
又ps=5,故矛盾.若s≥3,则至少存在s-1 个pi满足pi≥11(1≤i≤s),此时pi-1 >23.不妨设ps-1≥11,从而
再由(6)式可知
矛盾,故此时方程无解.
2)α =1,β∈{0,1}且pi≡5(mod 6)(i =1,2,…,s).
故(ps-1)|2s,又ps≡5(mod 6),则s≥2.若s =2,则ps=5 且p1≥11,从而φ(ts)=φ(3β·)≥10.由(7)式可得
矛盾.对s≥3,由(7)式及类似定理1.3 的1)的证明可得
矛盾,故此时方程无解.
3)α≥2,β∈{0,1}且pi≡5(mod 6)(i =1,2,…,s).
对比等式两边2 的个数,可知矛盾.
矛盾,故此时方程无解.
4)β≥2,或β∈{0,1}且存在pi≡1(mod 6)(1≤i≤s).
综上,定理1.3 得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