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琨
(福建工业学校,福建福州 350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提出“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要求。孙春兰在讲话中提出“深化‘三教’改革,‘课岗赛证’综合育人,全面提高中职教育水准,为社会主义建设输出合格人才资源”。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针对教职工制定了20条规制内容,提出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考取更多的职业类技能证书,从而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等。为探索具有先进性和活力性的市场营销课堂教学改革,克服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缺乏课堂活力、与岗位需求脱节、教书与育人脱节等不足问题[1],本文以中职学校教学改革为研究背景,以汽车售后服务岗位、中职学校汽车营销技能大赛对人才的核心素质、知识和技能能力需求、汽车营销的“1+X”证书技能等级考证对学生核心技能的需求为改革立足点,创新性提出“课岗赛证”融通的课程教学设计,取得较好的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课岗赛证”是“专业课程、职业岗位、技能大赛、“1+X”证书制度”的融合缩写,是基于岗位的职业标准,融入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和学生技能大赛的规程,立足专业领域1+X证书制度的考评要求,通过有效的课程设计,形成 “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证赛相融、赛教一体”的多维互融、多方相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2-4]。“课岗赛证”机制融入市场营销教学活动中,明确汽车售后服务岗位的知识范围、技能标准、素养要求,将全国中职学校汽车营销技能大赛知识点和“1+X”技能等级考试对学生核心职业技能需求内容嵌入到课程各教学模块,辅以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大赛对活力课堂要求,开发出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竞赛考核要素与课程内容衔接、“1+X”证书技能考核与课程内容衔接的典型教学设计案例。
“课岗赛证”融通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设计改革,有利于培养胜任职业岗位的技能工匠,促进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理论学习成果转为实践成果;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意识、生涯规划、职业定力,树立学生的协作意识、工匠精神以及创新创业意识[5]。“课岗赛证”融通的课程教学设计围绕着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开展教学改革,做到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融合大赛和“1+X”证书考证的技能要素驱动,采用实战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并融入课程思政要素,促进师生、生生在认知、情感和实践上的整体建构。
教育不仅是将施教者知识、技术、经验传导给学习者,更是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潜能意识,去唤醒个体的创造力、生命感和价值感[3]。因此,“课岗赛证”融通的教学改革就必须围绕激活课堂活力,唤醒学生的自尊自信、生命激情和学习热情的原则,通过系统而创新的教学改革,以实现教学内容主线清晰,教学实施目的明确,课程思政要素选择和实施得当教学改革目标[4]。
皮亚杰(1970)提出“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主体,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仅发挥助推作用,最终知识构建、转化、吸收都是需要学生自发实现。本教学设计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法,立足学生的学习经验和企业实践岗位,做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同市场营销的课程标准、职业岗位的岗位标准、技能大赛的赛项标准和“1+X”技能等级考试的证书标准有机融合[6],借助校企合作的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开展的线上“购车营销”直播活动为导线,将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互动教学理念,贯穿“品行与学业同行,才学与美德并茂”的思政教育。整体教学设计实施方案可归纳为“2-3-5”模式,“二目标”, 即以“德技双修”为目标的教学实施;“三课堂”,即借助VR全景、网络学习平台,形成线上教学的第一课堂;模拟4S店工作场景,形成情境体验的第二课堂;校企合作教学团队,企业实践的第三课堂;“五融合”,将课程与赛证融合,教学课堂与工作场景融合,教学目标与职业能力融合,学校与企业融合,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融合的“五融育人”教学设计模式,激活课堂教学活力。
市场营销是营销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具有工具性、市场性以及基础性特征。根据“课岗赛证”融通的要求,结合中职学生学习规律,将汽车营销技能大赛理论部分、技能比赛同1+X证书的技能所涉及的内容分解为8个具体任务,增加网络直播销售这一拓展任务,共9项任务,如图1所示。学生围绕9个任务,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围绕营销岗位的岗位职责要求,9个任务分别对标汽车营销赛项标准,“1+X”汽车专业领域的汽车营销评估与金融保险服务技术—模块初级证书标准中相应的子任务,将汽车销售过程中涉及到的客户接待知识、汽车知识、营销技巧知识等融于模拟的工作之中,并用赛项标准和证书标准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实现学生学习从信息获取提炼为知识,知识理解内化为智慧,运用智慧实现创造的过程,促进学生学习力、职业力、素养力和创造力的形成。
图1 课岗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模型
1.构建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对职业岗位工作过程9个任务模块采用实例分析、案例导入、问题预设、分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采用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布置,学生分小组协作完成任务,解决问题,通过学练、学用统一,激发学生探索、参与,从而实现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掌握汽车产品基础知识、了解汽车销售的流程;掌握汽车销售流程各环节的知识要领。能力目标:能够掌握客户需求分析、职业礼仪呈现、商品介绍、潜在客户识别与开发、销售技巧的应用、客户关系管理、试乘试驾、交车、直播销售等汽车销售各环节的职业能力。素养目标:树立汽车销售人员规范的操作意识;培养团队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培育学生爱岗敬业、诚信为本、认真专注、谦虚严谨、技艺求精的专业精神。
2.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侧重对接“1+X”证书突破教学重难点。重点突破校内学习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的衔接,将汽车销售流程各环节对应的职业能力与“1+X”汽车专业领域的汽车营销评估与金融保险服务技术—模块初级证书标准对接,将教学内容细分量化,并用证书标准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外两个环节的资源优势,创新校企联合培养,发挥企业主导作用,实施内外联动,实现学生学习从信息获取提炼为知识,知识理解内化为智慧,运用智慧实现创造的过程。在知识内化过程中,突破教学重点及难点。
3.以“理实一体,德技双修”为目标的“五融育人”教学实施模式。全系列课程以大众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线上“购车营销”直播活动为主线,将活动各环节工作与教材结合,基于情境体验、企业实践、线上学习“三课堂”,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学校与企业融合,校内课堂与工作场景融合,教学目标和职业能力融合,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融合,运用项目驱动法、情景模拟法、互动式等教学方法组织实施。
为培育新时代具有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优秀汽车营销人,实现知识技能教育与品德培养的同向同行,构建“品行与学业同行,才学与美德并茂”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以“一心”“八穆”作为思政点,培养德技并修的技能人才。所谓的“一心”是指营销之心,包涵经营自己的心、经营团队的心及经营用户的心;“八穆”是指汽车营销之术,包涵崇礼、敬宾、崇德、敬贤、崇文、敬匠、崇真、敬业。其中,“一心”在基础知识端学习期间导入,“八穆”在技能端学习期间导入,实现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全流程的导入。“一心”“八穆”课程思政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一心”“八穆”课程思政结构
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多模块、多角度、线上线下互补的“分层进阶”式考核评价体系[7]。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学习效率等标准,由高到低将学生分为极优层、潜力层、奋斗层3个层次,同时按学情进行学习小组的组合,并同赋予不同层度要求,实现因材施教[8]。根据课前、课中、课后学习平台数据采集,科学设置按难度分级的学习机制和作业任务,量化知识点,为学生定制更有针对性、适用性、效率性的课程。
1.课前。统一布置任务,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上传学习平台,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评价,结合教材,确定课程要达到的奋斗层、潜力层、极优层这3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重难点。
2.课中。根据计划进行教学,对于本节课重难点布置任务,小组协同完成,3个层次的学生共同探讨,极优层同学引领示范,潜力层同学协同实施,奋斗层同学在极优层同学示范引领下具体操作,3层次相互促进,协同进步。
3.课后。将作业分为基础、中级、发展3个等级,3个等级作业均涵盖知识、能力、素质3个方面内容。处于极优层的同学根据课堂掌握情况选做,处于潜力层的同学在完成中级任务基础上选做,处于奋斗层次的同学在完成基础任务基础上选做。
4.每二单元进行一次评比,不同层次的同学可进阶也可降阶,从而实现针对性、具体性的个性化教学管理,提高学生的持续性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自2019年9月开始实施以来,历经两轮六个市场营销及汽车营销专业班的实验,证明基于“课岗赛证”融通的课程教学设计改革,让整个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和谐、积极,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厌学为想学、会学、乐学;通过思政融入课程,树立了学生严谨、认真、规范的工作意识,形成了爱岗敬业、诚信为本、认真专注、严谨专注的工匠精神;同时,通过分析近两年学生的技能及学业水平考试数据(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2020年较2019年优秀率提高26%),访谈企业对学生的跟岗实践评价,明显发现了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都得到显著提升。教师教学的成就感、获得感增强,主动求变的意识增强,促进市场营销课程教师爱教、学生爱学的良性循环。
“课岗赛证”和市场营销教学有机融合,可完善教学体系、重构课程内容、优化评价机制,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把职业素养、企业需求、岗位胜任力等元素归入到课程教学中,让职业教育和心智教育相结合,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目的,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实践力、就业力和素养力,而且也易于把教学设计改革经验总结推广到其它课程的教学中,起到辐射和推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