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玲 吴丰娣 麦思资
作者单位:1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妇科;2心理科,广东 佛山 528300
输卵管是女性卵细胞输注到子宫的重要管道,但容易受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支原体感染和先天解剖结构异常等因素影响而堵塞,且占到女性不孕诱因的四分之一以上[1]。需要通过宫腔镜进行检查,并配合重建手术治疗,但由于患者治疗期间承受着机体不适感及家庭压力,常出现焦虑、恐慌等情绪波动,甚至出现抑郁自杀的情况[2]。因此治疗期间无法达到理想效果,需要干预手段以提升患者配合度。常规干预仅对配合治疗及宣教做基础辅助干预,患者出现负性心理时如未作及时引导,可导致其诊疗期间的主观能动性变差,无法有效配合治疗。增设心理干预,可将其心理状态向良性发展引导,提升患者的诊疗安全感、护士信任度及治疗配合度,从而以积极心态面对整体的治疗方案。既往研究中,输卵管堵塞性不孕患者护理措施研究中对心理护理的积极作用探究较少,护理措施也相对泛化,缺乏个性化护理特征,导致心理护理措施作用十分有限。本研究纳入58例患者,对其分别给予差异护理模式,重点强化了心理护理措施的针对性,旨在探究输卵管堵塞性不孕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如何采取高效化心理护理措施,总结其护理作用,内容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2020年6月~2021年2月我院诊治并护理的58例输卵管堵塞性不孕患者,通过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疏导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49岁,平均(31.93±4.83)岁;疏导组患者年龄27~42岁,平均(32.97±3.01)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方案:辅助检查,配合医师用药或进行围术期的护理,规范日常饮食等生活习惯,进行治疗的基础宣教等[3]。
疏导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设心理疏导护理干预:①科学宣教。悲观以及绝望的负性情绪主要在患者对疾病存在不科学认识、对治疗方案不了解的情况下,出现明显的害怕手术及预后治疗失败情感。对于此类患者,应从科学的角度讲解疾病成因,站在患者角度切实思考实际问题,充分倾听,以和蔼的语气解答困惑。配合印发宣传手册及分享康复案例等,提升其信心。让患者充分熟悉手术室及看护病房环境,掌握手术前后的注意细节,提升患者对手术的认同感及配合度,避免患者对就诊环境及麻醉等产生恐惧感;②家人参与。自卑以及抑郁的负性情绪主要在患者害怕无法生育或失去家人支持的情况下发生。应当对家属进行科学引导,与其进行治疗及相关受孕办法的介绍,提升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感;③解决问题。焦虑以及抗拒的负性情绪主要在患者自身家庭经济拮据等情况下产生,担心治疗或受孕的相关费用,出现抗拒治疗等。应当站在患者角度,充分倾听困难,谋求解决措施,转移其注意力等;④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期间及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输卵管堵塞性不孕患者进行评估,当评分未改善时要及时改变心理护理措施,必要时联合专业心理医生对输卵管堵塞性不孕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输卵管堵塞性不孕患者居家期间,护理人员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提供远程心理服务,安抚其情绪,并对其家庭成员进行安抚。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心理测评值。通过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负性情绪进行评分。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原始总分×1.25,结果四舍五入取整数,界值为53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原始总分×1.25,结果四舍五入取整数,界值为50分[4]。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为重度焦虑。
上述数据由输卵管堵塞性不孕患者的相关心理护理研究人员负责为其发放调查问卷,并获得相关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 20.0 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抑郁测评值比较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前抑郁测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干预后两组患者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疏导组患者的抑郁测评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抑郁测评值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抑郁测评值比较(±s,分)
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tP对照组2963.17±2.3151.57±3.7314.23810.0000疏导组2962.26±2.2948.62±2.2822.68060.0000 t 1.50653.6339 P 0.13750.0006
2.2 两组患者的焦虑测评值比较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前焦虑测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干预后两组患者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疏导组患者的焦虑测评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焦虑测评值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焦虑测评值比较(±s,分)
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tP对照组2960.64±2.2850.26±3.7112.34180.0000疏导组2959.38±2.5447.17±3.4115.46390.0000 t 1.98793.3022 P 0.05170.0017
大部分输卵管堵塞引发的不孕是由继发感染引起的,但也可能由阑尾发生穿孔、流产后引发感染或手术后出现相关粘连等并发症引起[5,6]。发现不及时、治疗不配合都会影响预后,需要科学的干预配合。因此应当对患者进行科学宣教,引导其接受相关细菌培养及血清学的检查,及早发现并科学治疗。
常规护理是通过对患者的检查引导、配合治疗或受孕、调整其日常饮食等生活习惯,并进行适当的治疗基础宣教等进行干预。患者的负性情绪无法得到排解,部分患者出现不配合治疗、抑郁自杀的情况[7,8]。
考虑到常规方案干预中尚存的多种弊端,本研究在护理期间以常规干预方案为基础,增加心理的疏导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对于输卵管堵塞性不孕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是重点,根据情况反馈,进行针对性、适宜性更强的疏导办法:①多数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度不完全,出现片面解读、过度绝望的情况,以至于对于治疗及受孕产生悲观情绪。需要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宣教,降低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排斥感或对人工受孕引发身体不适的恐惧感。也应设身处地为患者的实际情况着想,切实倾听患者的疑惑并认真解答,与宣传手册进行配合,用通俗易懂的办法让患者提升受孕信心。②不孕患者易害怕无法生育而失去家人的支持。在科学宣教的同时,也应让患者家属参与其中,让家人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更为科学地引导家属正确认识疾病,帮助其寻求相关受孕的解决办法,提升家属在治疗及受孕期间的参与度及关注度,在疏导患者情绪方面,充分发挥家属的主观能动性,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安全感。③患者会因不同的实际问题抗拒治疗和人工受孕,或在多次受孕失败后出现心灰意冷、自杀等极端倾向。对于家庭经济拮据的患者,在调节患者矛盾心理的前提下,应积极帮助寻求解决办法。对于多次失败出现失望情绪的患者,也应转移其注意力,分享成功案例,组建微信病友群交流经验,以相互鼓励等方式,提升患者的信心。此次心理护理同既往开展的心理护理措施有明显的不同,其主要特色体现在可变性与延伸性,不仅治疗期间对输卵管堵塞性不孕患者及家属进行常规心理护理,并且结合相关评估量表进行动态改变,并注重其出院后的远程心理辅导,因此其心理护理措施应用效果更佳。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给予心理疏导干预后,患者的负性心理测评值均较护理前有大幅下降,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缓解患者的情绪波动,提升其对治疗的配合意识,且疏导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针对性心理疏导可以更好地提升干预服务质量。输卵管堵塞性不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因担心预后的疗效欠佳、治疗或受孕费用昂贵、身体不适、体外受精的胚胎移植多次失败等,造成精神压力过大,致使出现负性情绪障碍[9~11]。这种负性情绪一方面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保持良好心态是治疗的重要辅助;另一方面负性情绪会使患者出现抗拒、不配合治疗的情况。因此只有心理的疏导干预,才能让患者科学认识疾病和治疗,增加患者的配合度,提升整体疗效。
综上所述,在对输卵管堵塞性不孕患者的护理中,增加心理疏导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顺利手术治疗,提升人工受孕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