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参与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巩固拓展月亮山区脱贫攻坚成果的实践与探索

2022-01-19 08:56陈登卓
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山区农户

陈登卓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贵阳 550023)

一、研究背景

“贵州曾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1],经过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全省 66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23 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2 万群众搬出大山”[2],“创造了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均为全国之最的减贫奇迹”[3]。尽管于2020年11月23日贵州脱贫攻坚实现了历史性全胜,但是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如何巩固好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因地制宜研究制定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推动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坚持走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成为贵州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月亮山区地处云贵高原向桂北盆地的过渡地带,沟谷深切,山高坡陡,地形复杂,基础设施薄弱,乡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曾是贵州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乡村产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高等院校是进行乡村产业研究和创新的重要力量,包括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高等院校作为月亮山区脱贫攻坚事业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对乡村产业发展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高等院校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科研、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主动参与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一) 基于高校职能,构建“校政企农”四方联动的运行机制

高等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重要职能,应主动融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立足农村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和发展的需要,努力构建起高等院校、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四方联动的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校政企农”要同心同向,直面难点、聚焦重点、解决痛点,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首先,高等院校应深化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建立校政长期合作共赢机制。一是对月亮山区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在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也锻炼参与师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二是高等院校可以面向月亮山区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当地发展特色产业所需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其次,高等院校应加强同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各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联合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事业中形成共生共长机制。比如,联合开展大学生农副产品营销大赛、农副产品直播大赛、“互联网+农产品”创新创业大赛等社会实践活动,在提高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进而增加产品销售量,助力乡村振兴。最后,高等院校还应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和指导,建立起农户脱贫后的终身学习机制,全面激发这些农户的学习内生动力。高等院校要以农村特色产业项目为载体,通过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使传统农民逐渐向现代农民转变,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农业升级,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终身学习的新型职业农民。

图1 “校政企农”四方联动运行机制示意图

(二)坚守底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项目

1.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贵州省月亮山区气候温暖湿润,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但生态环境脆弱,容易遭到破坏,并且破坏后不易修复。2018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制定形成了《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并经国务院同意,发布了《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明确指出了贵州生态保护红线格局为“一区三带多点”,其中的“一区”即武陵山—月亮山区,主要生态功能是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水源涵养。因此,在发展月亮山区特色产业项目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原则,积极探索将月亮山区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实现路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基于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谋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

2. 精准挑选乡村特色优势产业项目

在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月亮山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态优势,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在挑选特色产业项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产业发展不能脱离市场需求,前期要做充分的市场调研,如果盲目上马没有市场需求的项目,后期很可能会遇到诸如产品找不到销路、经济效益不好等一系列问题;二是要找准自己的细分市场,优先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避免盲目跟风;三是要因地制宜,立足本乡、本村的实际情况,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小规模产业经济。由于月亮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貌特点,各乡各村的地理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周边市场需求有限,该地区不太适合发展大规模的某一单一产业。

(三) 深化产业研究,强化知识培训与技术指导

1.通过产业研究,协助当地政府做好产业规划

高等院校作为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智力和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的时代命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把科研课题做在农村产业发展的第一线,把论文写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和完善产业规划。首先,高等院校要坚持全局观念和长远思维,突出其社会服务功能,加强校政合作,把参与乡村振兴作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立足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寻找科学研究的新方向、新课题。其次,在协助当地政府进行产业规划时,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协调好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和农村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乡村产业的发展应该以特色农业产业为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可以依托特色农业产业适当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贸易服务等第二三产业,延长主导产业的价值链,实现农民增收致富。[4]

2.成立专家咨询团队,加强对特色产业发展的培训和指导

乡村产业规划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高等院校有必要成立由育种专家、栽培专家、农业项目运营专家、市场营销专家、农村电商专家等组成的专家咨询团队,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在激活农户致富梦想的同时,对他们进行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专家咨询团队的培训指导可以采用定期培训指导和远程咨询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在特色产业发展的每个阶段,从综合素质、生产技能、产业经营管理能力、新型农民职业教育等方面对参与产业发展的农民进行定期培训(如表1所示),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农民在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

表1 专家咨询团队定期培训的内容

(四)发挥高校师生人群优势,拓宽销售渠道

1.挖掘高校自身消费潜力,破解“销路”难题

高等院校主动参与到乡村产业的发展事业中,对提升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等的发展水平,带动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在月亮山区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找不到合适的“销路”是阻碍产业发展壮大的首要原因。一所高等院校的师生人数一般在万人以上,按平均每人每天消费20元计算,每天至少就有20万元的消费潜力,每个月(按30天/月计算)可以消费600万元,虽然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人人每天都在消费的,但也可以看出高校确实算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高等院校通过在校园内开设月亮山区农特产品专卖点、乡村振兴销售专柜等形式,大力开展“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促销活动,充分挖掘学校自身的“消费”潜力,提高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拓宽月亮山区农特产品销售渠道,破解产业发展的“销路”难题,激发农户投身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对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2.利用高校优势进行“病毒式”营销,打开市场

高等院校的人员规模庞大,如果能够调动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到月亮山地区农特产品的宣传与推广活动中来,势必会对乡村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高校还有大量来自外省的教职工和学生,他们是一个更为庞大的宣传群体。如果月亮山区的小香猪、辣椒、食用菌、生态鸡等乡村产业在宣传和营销的过程中,能够借助广大师生员工的口碑传播,必定可以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拓展销售的市场范围,从而实现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技能大赛、社会实践活动等,扩大月亮山区农特产品的影响力,增加产品的销售量,助力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五)组建农业合作社,服务乡村产业发展

农业合作社是在我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由生产、经营同类农产品的农户本着“自愿联合、共同拥有、民主管理”的原则组成的互助性经济组织。[5]农业合作社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一是有利于将生产经营同类农产品的农户集中起来,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积聚规模效应。高效的农业合作社不仅能够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价格,也能够降低农产品在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的运营成本,还能够提高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的议价能力。二是有利于形成地方产业特色,打造农产品强势品牌。乡村产业以农户为单位进行分散经营,农户组织化程度低,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在市场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但通过农业合作社的成功运作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培育名优品牌,形成产业特色。三是有利于高等院校、企业等各方力量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在月亮山区成立农业合作社之后,高等院校和企业更容易找到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并依托合作社形成集科研、培训、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乡村产业发展新引擎。四是有利于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的信息化和专业化程度,以便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农产品种养结构,并通过对接农产品加工企业、运输企业和销售企业,搭建起农民有效参与市场的桥梁,最终实现增收致富。农业合作社在成立和运作过程中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真实意愿”,避免套取国家惠农资金、损害农民利益的各种投机行为,充分发挥养殖大户、种植能手、致富标兵等农村先进人物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研究小结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乡村产业要发展就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排斥外部因素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和帮扶。[6]相反,对于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市场信息相对闭塞的月亮山区农民来说,外部“志”和“智”的帮扶是很有必要的,当地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效借助外部力量来建立广泛的市场联系。高校参与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下,构建“校政企农”四方联动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帮助农户精心挑选产业项目,协助政府完善产业规划,强化对农户的知识培训与技术指导,拓展农特产品市场销路等,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选择。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山区农户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海归“新农人”投身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下)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河北加快推进细化实化县域特色产业振兴措施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