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兴
(贵州开放大学 贵阳 550004)
社区工作者是经过一定范围的选拔或公开招考程序,被各街道(镇)或社区“两委一站”选用的工作人员,他们主要以基层社区为基本服务范围,为所辖范围内各类人群提供各类公共服务与其他公益服务。社区干部是工作表现突出,从众多社区工作者中脱颖而出,具有较高政治素质、丰富知识储备和较强业务能力的管理人员。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是优化社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本文试图对贵阳市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以进一步加强贵阳市社区干部队伍建设。
贵阳市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十分重视基层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初步建立了社区干部管理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不断完善社区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实行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双重管理,并对每名社区干部的人事档案资料实行精细化管理,为他们以后的晋升或调动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对社区干部的年度工作业绩进行公示,不仅便于广大居民进行监督,而且可以进一步强化社区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三是加强了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以提高服务群众水平满足群众各类公共服务需求作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专题培训学习与自学、轮训、专题讲座、挂职锻炼等培训方式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多渠道、科学化的社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贵阳市高度重视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把该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健全换届举措,严格换届程序。各街道按期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换届选举计划;成立街道换届选举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指派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各个社区开展调研,并随机向部分社区居民了解有关干部的综合表现情况,为顺利开展换届选举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有效促进换届选举工作扎实稳步推进。换届选举大会平稳有序进行,选举程序规范有序,选举过程公开透明,并及时做好了落选人员的安抚工作。
贵阳市政府不断创新工作机制,逐步推进社区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初步满足了所辖社区的基本需求,同时,出台了相关管理制度,制定了符合社区实际的社区干部职业化管理方案,要求社区干部要做到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全面推进社区干部职业化,不仅是新形势下社区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加强社区干部科学管理、激发社区干部主动作为的重要措施。
贵阳市所辖社区的管理工作平稳有序,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也在持续推进,但从新形势下对社区治理的新要求和客观现实来看,仍然存在差距。
准确把握党的领导与社区治理之间的关系,是坚持创新社区治理正确方向的前提。创新社区治理,根本在于通过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实现党领导社区治理、依靠群众加强社区治理。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才能为创新社区治理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心在街道社区,加强基层党建的重心也在街道社区。贵阳市委虽然历来高度重视基层党的建设,但现实中仍存在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足、新兴领域党组织覆盖不够、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有待加强等问题,社区干部在创新社区治理过程中也存在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创造力发挥不充分,精细化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对社区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不够等问题。
一方面 ,贵阳市现行的社区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健全,选拔途径相对比较单一。因各种主客观原因,部分社区干部现有的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区工作需要,他们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大多已无法晋升,只能等待退休,工作缺乏干劲。而干劲十足、知识储备丰富、业务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服务意识强的高学历年轻工作人员又因各种条件限制而“上不去”。另一方面,社区干部激励机制也不完善。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少数社区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创新精神,只求“完成”不求“做好”“做精”;还有一部分社区干部没有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提升,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特别是在网络与新媒体应用方面(如OA办公和各类手机软件)存在抵触情绪,相当一部分OA办公业务都是由年轻干部来完成的,这显然不利于高素质社区干部队伍的建设。
收入不高、没有较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是目前贵阳市社区干部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加上多数社区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大部分年轻社区干部仍处于劳务派遣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员流失。另外,社区日常工作纷繁复杂,人员配备又严重不足,社区干部不仅要解决各类琐事,还要完成各类检查,在这种情形下还要求他们进行工作创新着实困难,然而繁重的工作也并没有为他们带来高收入。由于工资待遇不高,工作稳定性差,难以获得晋升空间,加上社区干部职业化发展管理方案在具体推行和落实上还做得不够到位,使得部分社区干部产生了“干多干少都一样”的消极心态,一些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的年轻社区干部缺乏长期从事社区治理工作的信心,造成社区干部队伍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2020年,“贵阳市印发实施《关于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见》,提出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科学规范设置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建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加快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因此,有必要把基层党的建设贯穿于社区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基层党建实现从局部推进向整体推进转变,从各自封闭向共同参与转变,从简单粗放向精准发力转变,以达到加强统筹、上下联动、全面覆盖的效果。在社区治理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通过统一思想认识,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群众的“主心骨”;通过示范带动,让社区干部成为促推社区发展的“领头羊”;通过动员群众,让各界力量共同成为参与社区治理的“生力军”。尤其是社区干部,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以新思路、新手段、新要求谋划和推进社区治理工作,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社区中心工作、日常工作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作用,更好履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和教育、管理、监督社区工作者的职责,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归属感、认同感。
要做好社区工作,拥有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协调能力强、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热心为群众服务的社区干部是基本前提。新形式下,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将更趋科学化、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因此,现行的社区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激励机制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一是要拓宽社区干部的选拔途径。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采取面向社会公开选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办法,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热心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干部队伍中来,并根据各社区实际情况合理延长社区干部的换届年限,以保障社区工作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二是进一步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的年龄、性别结构,加强社区轮岗工作机制。对于社区工作中的一些关键岗位,可以采取竞聘上岗、定期轮岗的方式进行择优聘用,同时可对重要岗位的干部进行年龄限定,以此来推动社区干部年轻化。三是要优化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文化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制度,充分挖掘社区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个人潜力,不仅要定期给他们提供培训、交流的机会,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而且要竭力提高社区干部的社会地位,增强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
要防止社区人才流失,提高待遇、重视他们的职业发展是关键。一要切实落实好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待遇保障制度,畅通优秀社区干部的晋升渠道。进一步提高社区干部的平均薪酬标准,完善岗级待遇和薪酬定期增长机制,保证社区干部的收入实现可持续增长,同时按照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关专业水平等综合因素及业务工作完成情况,合理拉开薪酬差距。此外,还要建立健全职务、职称评审及管理制度,完善晋升机制,畅通晋升渠道,让年轻的社区干部“有盼头”“有希望”。二要加大社区建设投入,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合理增加相应服务设施,加强对社区干部生活和工作上的关怀,提升社区干部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三要进一步推进社区干部专业化、职业化。鼓励社区干部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对通过考试并获得相应等级证书的,按政策给予职业津贴[3]。同时,对社区干部进行分类培训,有针对性地实现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进而丰富知识储备、提高业务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每一位社区工作者的辛劳付出,更离不开优秀社区干部的科学管理。因此,在社区工作中,要不断激发社区干部的工作动力,提高履职能力,增强业务水平,加强高素质社区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