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林
脑静脉窦血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以上矢状窦、乙状窦、横窦为主要发病部位,其次为海绵窦、直窦[1]。脑静脉窦血栓虽发病率不高,但致死率极高,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临床发现,因脑静脉窦血栓病因多、病因机制复杂,缺乏特异性表现,临床误诊率高,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影响患者救治效果。因此,尽早诊断、及时治疗,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价值[2]。以往临床多采取X 线、CT 等检查方法,价格低,能被多数患者接受,虽然可达到诊断目的,但其诊断效果方面欠理想。随着医学水平的提升,磁共振凭借无创性、诊断准确率高的特点,在临床疾病中逐渐推广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为探究磁共振诊断用于脑静脉窦血栓中的临床价值,现以76 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76 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 例。对照组:女21 例,男17 例;年龄24~66 岁,平均年龄(36.93±9.69)岁;病程12 h~5 个月,平均病程(2.24±0.92)个月。研究组:女26 例,男12 例;年龄25~69 岁,平均年龄(36.89±10.71)岁;病程10 h~5 个月,平均病程(2.22±0.93)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过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特征确诊为脑静脉窦血栓,所有患者表现为程度不一的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症状,患者可配合研究至完成;排除标准[3]: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患者,资料不完整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CT 检查。仪器型号:SOMATOM Spirit,厂家:西门子公司。检测方法如下:患者取仰卧位,设置仪器参数如下:层厚5 mm,层间距5 mm,对患者头颅进行常规扫描。
1.2.2 研究组 采用磁共振检查。仪器型号:SIGNA Pioneer,厂家:美国GE 公司。检测方法如下: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仪器参数设置为:矩阵256×256,层厚6.0 mm,层间距0.6 mm,对患者开展常规轴位、矢状位、冠状位等多方位扫描检查,以T2WI、T1WI 序列进行扫描,扫描部位包括颅内全面扫描,病灶处增强扫描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 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7.37%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n,%)
2.2 两组影像学特征分析 对照组CT 影像学表现如下:38 例患者中,显示界限不明显6 例,静脉窦部位高密度影(呈片状)12 例,对于存在出血症状患者,CT扫描发现病灶内有团块状、斑片状,且有11 例患者出现索带征、12 例患者出现高密度三角征、7 例患者出现孔三角征。研究组磁共振影像学表现如下:38 例患者中,累及上矢状窦14 例、横窦10 例、直窦8 例、乙状窦6 例。影像学显示静脉窦内信号不稳定,且累及处无流空特征。上矢状窦血栓患者T1WI 表现为中等略高信号、T2WI 为低信号,横窦血栓表现为短T1、短T2 改变。上矢状窦累及横窦、乙状窦血栓患者,表现为短T1、长T2 信号。
脑静脉窦血栓作为特殊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低、病死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备受医学界关注与重视。脑静脉窦血栓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多因脑静脉系统狭窄或者出现闭塞,致使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导致[4]。因脑静脉窦血栓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且病因复杂,且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相对少,给临床诊断造成巨大困难,增加了临床误诊率。若患者不能及时发现、有效治疗,一旦形成,则会阻塞静脉系统,患者表现为恶心、头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意识障碍,增加了患者死亡风险。此外,对于不同部位的血栓,其导致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也不同,例如,对于上矢状窦静脉血栓、横窦静脉血栓患者,以恶心、剧烈疼痛为主,部分患者出现颅内压升高;对于海绵窦血栓患者,则以眼部症状为主,如眼球运动异常、眼睑下垂等[5,6]。基于此,选取科学、高效的诊断方法,可以尽早发现,防止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是临床脑静脉窦血栓诊断的“金标准”,该诊断方法可以掌握患者血管扩张情况,能清晰显示累及病灶,且显影时间长,诊断准确率高,但该诊断方法对患者耐受性要求极高,且诊断中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存在创伤性,患者接受度差。因此,需要寻找更合理的诊断方法,以提高脑静脉窦血栓诊断准确率,降低该疾病引起的死亡率。
CT、磁共振诊断是临床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CT 诊断的优势在于[7]:①分辨率高,可以清晰显示细微的病变,可以减少因组织重叠的容积效应;②可以连续扫描若干层,能进行冠状面、矢状面重建;③无创伤性,且操作便捷,患者接受度高;④扫描速度快、扫描范围大。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应用CT 诊断,虽然可以清晰的观察患者的病变情况,但是存在颅骨伪影,影响图像质量,且不能准确判断静脉窦、浅静脉的病变情况,影响临床诊断结果。近几年,人们对磁共振技术研究越来越完善,且其相关设备在不断更新,磁共振诊断因无创伤性、操作安全、快捷,在临床多种疾病诊断中逐渐推广应用。磁共振诊断的优势体现在[8]:①磁共振对人体无电离辐射损伤,安全性高;②可以多序列成像,为病变性质的确定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便于准确诊断;③磁共振不需要重建即可获得多方位图像。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实施磁共振检查,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成像,且分辨率高,能提高诊断效果;④血栓信号变化对其影响小,可以清晰的显示血管闭塞、窦腔粗细等征象。相关研究指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不同时期,其磁共振诊断影像学特点也不同,血栓可以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1 周、1~2 周、>2 周)3 个时期,当血栓处于急性期时,磁共振影像学表现为T1WI 等信号、T2WI 低信号;当血栓处于慢性期时,磁共振影像学表现为T1WI、T2WI 均为混杂信号;当血栓处于亚急性期,磁共振影像学表现为T1WI、T2WI 均为高信号,因此,应用磁共振诊断,可以通过T1WI、T2WI 影像学表现的区别,对疾病的时期予以有效判断[9]。刘广生等[10]对82 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应用CT 诊断的阳性率为64.63%,应用磁共振诊断的阳性率为96.34%,应用磁共振诊断效果优于CT 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 扫描方便简单,多用于急性脑静脉窦患者诊断,磁共振可以更清晰显示患者特征,多用于慢性、亚急性患者诊断,建议在实际诊断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对本次研究结果分析,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相比CT 诊断,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应用磁共振诊断的准确性更高,与上述报道结果具有相近性。作者研究中发现,当正常静脉窦流动相关增强高信号时,也容易被误认为是脑静脉窦血栓,基于此问题,在应用磁共振诊断时,可以借助以下方面进行区分:①延长重复时间(TR),观察静脉窦内高信号情况,若仍存在,则判断为脑静脉窦血栓;②T2WI 静脉窦为低信号、静脉窦壁显示为高信号,则可诊断为脑静脉窦血栓;③多次进行多方位(矢状面、冠状面等)扫描显示正常静脉窦血液无流空信号,存在短T1 信号。根据上述信号情况,可以有效对正常静脉窦、脑静脉窦血栓进行区别,从而降低误诊率。本次研究受到研究时间影响,选取样本有限,未对不同分期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可以深入探讨,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此外,作者认为,磁共振诊断虽然准确性高,但价格昂贵,对于家庭经济困难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CT扫描速度快、应用范围广泛,且价格低廉,在实际临床中可以结合患者病情、家庭情况等,选择最佳的诊断方法。
综上所述,磁共振诊断用于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准确率高,应用价值大,值得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