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肿瘤采用磁共振诊断的价值研究

2022-01-18 06:45李迎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5期
关键词:室管膜脑膜瘤侧脑室

李迎

脑室肿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类型,但是种类却比较复杂,这种肿瘤源自于脑室,多数或者全部病灶均处于脑室内,其主要包括起源于脑室的肿瘤与起源于脑室周边结构后突入脑室内部的肿瘤2 个类型,以前者居多,后者则在临床中非常的罕见。脑室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多样化,而且大多数情况并无典型特征,所以临床诊断与鉴别难度比较大[1,2]。相关研究指出[3,4],脑室肿瘤的特异性表现非常缺乏,特别发病早期极容易被忽视,但随着病情发展,会引发颅内压急剧升高、呼吸骤停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阻止该病恶化,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基于此本文研究了脑室肿瘤采用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并将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8 月~2019 年8 月期间本院接收的25 例脑室肿瘤患者,其中男13 例,女12 例;年龄26~69 岁,平均年龄(41.38±9.21)岁;病程2 个月~3 年,平均病程(1.56±0.48)年;颅内压增高15 例,神经系统症状者10 例。本次研究经由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且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签字知晓。纳入标准:所有入选者均经临床病理诊断确诊为脑室肿瘤患者;患者依从性良好,可以正常配合完成磁共振检查;均无钆喷酸葡胺过敏史或者是禁忌证。排除标准:患有颅内占位性病变者;存在脑室肿瘤手术禁忌证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开展磁共振诊断,仪器设备采用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生产的MAGNETOM VERIO 1.5T 核磁共振成像仪,由医务人员帮助患者以仰卧体位躺于扫描床上,以听眶线为扫描的基线,开展冠状位、矢状位以及轴位的全方位扫查,层厚设置为5 mm,层间距设置为1 mm,间隔时间设置为1 s;待常规的扫描完成之后,于患者的肘部静脉取0.2 ml/kg的钆喷酸葡胺(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31)注射,特殊情况可在0.5 h 内于同一位置重复进行给药,开展增强扫描时,磁共振的各项参数作如下设置:T1WI 的重复时间设置为2000 ms,回波时间设置为12 ms,矩阵设置为288×203;T2WI 的重复时间设置为3000 ms,回波时间设置为80 ms,矩阵设置为384×246,两者的层厚度均设置为5 mm,层间距均设置为1 mm。

1.3 观察指标 检查完成后,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明确脑室肿瘤类型检出率与脑室肿瘤病灶部位检出率。肿瘤类型主要包括室管膜瘤、脑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胶质瘤、室管膜下瘤以及中枢神经细胞瘤;病灶部位主要包括侧脑室、四脑室以及三脑室。

2 结果

2.1 磁共振诊断不同类型脑室肿瘤的结果分析 手术病理结果显示,室管膜瘤8 例、脉络丛乳头状瘤6 例、脑膜瘤5 例、室管膜下瘤3 例、胶质瘤2 例以及中枢神经细胞瘤1 例;磁共振诊断结果显示,室管膜瘤7 例(87.5%)、脉络丛乳头状瘤6 例(100.0%)、脑膜瘤5 例(100.0%)、室管膜下瘤3 例(100.0%)、胶质瘤2 例(100.0%)以及中枢神经细胞瘤1 例(100.0%)。见表1。

表1 磁共振诊断不同类型脑室肿瘤的结果(n)

2.2 磁共振诊断不同脑室肿瘤病灶部位的结果分析25 例患者中,除1 例未能经磁共振检查明确病灶部位之外,其余24 例患者的病灶部位均被检出。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侧脑室病灶13 例、四脑室病灶10 例、三脑室病灶2 例;磁共振检出侧脑室病灶12 例、四脑室病灶10 例、三脑室病灶2 例,检出率分别为92.31%(12/13)、100.00%(10/10)及100.00%(2/2)。

3 讨论

脑室肿瘤虽说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种疾病类型,但受到多类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正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并成为医学界与临床高度关注的一种疾病类型。脑室肿瘤在发病早期没有典型的特异性临床症状与表现,只有在肿瘤病灶对患者的脑室与周围组织结构形成持续性压迫之后,才会引发头晕、头痛、恶心以及呕吐等多种临床症状,而到了疾病晚期甚至会引发颅内压急剧增高与突然呼吸停止等严重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5,6]。当前,临床上诊断脑室肿瘤主要是以影像学手段为主,特别是随着影像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磁共振逐步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得到推广,成为脑室肿瘤早期疾病诊断的一种重要方式。

经本次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的脑室肿瘤其影像学表现也有所差异,具体表现如下。①室管膜瘤:该类型是以脑室内或者是脑室作为中心的一种占位性病变,T1WI 呈现为略低信号,T2WI 则呈现为高信号,病变的边缘较为光滑,无水肿症状或呈现轻度水肿,常见大片样囊变或者钙化情形,且强化明显。②脉络丛乳头状瘤。该类型在脑室肿瘤比较少见,肿瘤生长得极为缓慢,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以中老年人高发,T1WI主要呈现为等、低信号,内部微囊状会呈现低信号区;T2WI 多呈现为均匀性高信号,经增强扫描,无强化征象[7,8]。③脑膜瘤:这种类型在颅内脑膜瘤中占到了2%,以成年女性多发,磁共振的下边缘轮廓显示清楚,T1WI 呈现为低信号,增强后更为清晰,T2WI 呈现为稍高信号,经动态性增强扫描后表现为均质强化,若受到血管密度、钙化灶以及囊样病变影响,回声则呈现为不均匀状。④室管膜下瘤:这种类型的肿瘤生长得比较缓慢,而且是一种非侵袭性的良性肿瘤,不易对患者周围脑实质造成侵犯,极少见到脑水肿或者钙化现象,经增强扫描之后,不会呈现强化或是仅出现轻微的强化。⑤胶质瘤:这种类型以成人为疾病高发群体,病灶多处于侧脑室,其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钙化,主要呈现为低信号[9,10]。⑥中枢神经细胞瘤:这种类型的肿瘤主要处于侧脑室内位置,边界轮廓显示比较清晰,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分于预后较为良好的良性肿瘤,于磁共振之下可见到明显的钙化病灶与囊性病变,由于血管流空所以可以见到大小不均的低信号区,这一信号也是该肿瘤类型鉴别诊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故磁共振检查在脑室肿瘤疾病鉴别诊断中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1,12]。

本次研究显示,手术病理结果显示,室管膜瘤8 例、脉络丛乳头状瘤6 例、脑膜瘤5 例、室管膜下瘤3 例、胶质瘤2 例以及中枢神经细胞瘤1 例;磁共振诊断结果显示,室管膜瘤7 例(87.5%)、脉络丛乳头状瘤6 例(100.0%)、脑膜瘤5 例(100.0%)、室管膜下瘤3 例(100.0%)、胶质瘤2 例(100.0%)以及中枢神经细胞瘤1 例(100.0%)。且25 例患者中除1 例未能经磁共振检查明确病灶部位之外,其余24 例患者的病理部位均被检出,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侧脑室病灶13 例、四脑室病灶10 例、三脑室病灶2 例;磁共振检出侧脑室病灶12 例、四脑室病灶10 例、三脑室病灶2 例,检出率分别 为92.31%(12/13)、100.00%(10/10) 及100.00%(2/2)。由这一研究结果可以证实磁共振诊断是脑室肿瘤诊断与鉴别的一种有效影像学检查手段,疾病诊断检出率较高,并且可以对患者的具体病灶部位进行明确。

综上所述,磁共振检查应用于脑室肿瘤鉴别诊断中检出率与准确率均较高,可以为患者的后期疾病治疗提供可靠、科学的临床依据,值得在临床积极、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室管膜脑膜瘤侧脑室
新生儿颅内室管膜下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T2-MRI全域直方图鉴别儿童后颅窝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
侧脑室三角区病变的手术方法
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