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术特点、教学训练与常见错误的分析与研究

2022-01-18 05:31
四川体育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发力教练员乒乓球

尹 庆

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术特点、教学训练与常见错误的分析与研究

尹 庆

四川体育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近年来,国际乒乓球水平的高速发展对中国乒乓球队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和更严格的挑战。中国乒乓球队想要保持在国际赛场上的统治力,必须面对新形势探索新的训练方法,强化运动员基本技术。在当今国际国内的乒乓球赛场上,正手弧圈球技术起到主导性作用。本文以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正手弧圈球技术特点、教学训练和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总结正手弧圈球技术教学训练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广大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和爱好者提供帮助和借鉴。

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教学训练;分析研究

正手拉弧圈球是乒乓球运动中极为重要的技术,该技术的运用能够体现运动员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日常训练中把正手弧圈球练到极致,将会在比赛中给对手造成极大的威胁。高质量的正手弧圈球能够直接得分,迫使对手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还能为自己创造主动的局面。随着乒乓球运动的不断发展,正手弧圈这项技术已成为乒乓球运动员能否登上世界乒坛高峰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国际乒联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在悉尼奥运会之后,乒乓球比赛改用直径40mm,重量2.7g的大球,以取代38mm的小球;2014年7月进行再次改革,从40mm正式进入40+时代,比赛采用41mm用球,进一步增大球的直径。通过不停的改革,乒乓球的体积逐渐加大,使球旋转变弱、速度变慢,使比赛回合变多,极大的增加了正手弧圈球技术的使用率,让比赛变得更具观赏性。

1 正手弧圈球技术的形成原理及主要特点

1.1 正手弧圈球技术的形成原理

乒乓球形成弧圈球的原因是海绵发生形变给予球不过球心的力导致球旋转,球在空中旋转引发空气流速增加而产生的压力上旋向下走。弧圈球是一种强烈的上旋球,既有强大的攻击力又有很强的稳定性。

1.2 正手弧圈球技术的主要特点

稳定性与攻击性为正手弧圈球技术的两个主要特点。

(1)正手弧圈球技术的稳定性较高,即:主动失误率相对较低。由于在击球过程中运动员将会增加击球的力度和旋转,此时的乒乓球将在球拍摩擦力的作用下呈现出持续旋转上升的状态,能够减少球的失误次数,是击球质量和稳定的双保险。

(2)正手弧圈球技术的攻击性较强,即:对接球者具有巨大的威胁和挑战。通过旋转与速度的最优结合表现和上升的击球动作,可以有效地改变球的运行轨迹,从而提高击球的质量,使球产生极为强大的力量。

2 正手弧圈球技术的动作结构分析

正手弧圈球其完整的技术可划分引拍动作、挥拍击球、随挥、还原回位4个阶段(图1)。运动员在使用正手弧圈球技术时,会有以躯干为轴,腰腹发力的蹬转,通过身体的转动产生力矩和增加惯量,使运动员手臂获得快速的转动速度,击球的动能随之增大,使球获得较快的初速度,从而增加对方击球的难度,增强击打效果。

图1 正手弧圈球技术动作结构示意图

2.1 引拍动作——舒展到位

引拍是正手弧圈球技术的起始阶段,引拍动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挥拍击球的效果。正手弧圈球引拍的主要阶段,首先是运动员右手握拍,以身体髋关节为主支点,右脚稍向后撤半步,弯腰收腹,右腿向下屈膝,左腿自然跟住向右弯曲,右臂随着身体带动向右侧后方展开,身体重心下降并将右腿作为主要支撑点。在此阶段,右臂与下肢的动作形成一致的用力方向,使身体肌肉受力收缩,便可以因此获得较大的势能,为下一步的挥拍做好充分的准备,此阶段也是能量储备的阶段,其目的是为了留出更多的空间。引拍的幅度如果太小,很大程度会影响肌肉的蓄力,对后面的一系列连贯动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反复进行练习,熟练掌握引拍的动作技巧。

2.2 挥拍击球——精准干脆

当完成引拍的动作后,运动员迎球将身体向左进行蹬转,充分释放引拍时形成的势能,并主动通过球与球拍的撞击产生能量传递给乒乓球。挥拍击球是正手弧圈球技术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挥拍击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回球的准确性和质量。挥拍击球方向决定了回球的旋转和轨迹,挥拍击球速度将决定了回球力度的大小。在挥拍击球时,运动员的下肢、核心和上肢肌群充分协调配合,以最快速度向球释放最大的作用力,将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协调配合集中到一点然后瞬间发力。想要提升击球的力量和速度,在使用规范动作的基础上,更要充分加强运动员上肢、下肢和核心区域的力量,通过身体素质与技术训练相结合,提升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

2.3 随挥动作——自然放松

挥拍击球后的随挥动作是球拍完成击球后手臂顺势向前的自然放松动作,是对身体惯性的释放与缓冲。随挥动作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和整体动作的协调流畅。随挥阶段时身体肌肉逐渐放松,手臂速度逐渐降低,充分地保持动作的结构和身体的稳定性。

2.4 还原回位——衔接迅速

正手弧圈球整体技术动作最终以还原回位为收尾,在还原回位过程中身体重心需迅速恢复至击球前的站位,身体像橡皮筋一样,弹出去之后继而收缩回原点,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便于更好的迎接来球且迅速衔接下个动作。

3 正手弧圈球技术教学训练方法

3.1 注重模仿练习,形成正确动作模式

在正手弧圈球技术教学训练过程中,首先要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来球前的准备姿势为左脚稍在前,微微屈膝收腹,重心在双脚的前脚掌。身体向右微转,肩关节自然下沉;击球时用大臂带动小臂,以肘关节为轴,向身体右侧打开,大小臂之间的夹角约为140°,肘关节离身体约一拳;引拍高度由来球决定的,原则上应适当比球低,球拍向前倾斜约60°,在身体右侧摩擦击球;击球的过程中,右脚主动蹬踏,髋关节带动腰部向左旋转,大臂带动小臂迅速摩擦击球,击球后球拍向左前方挥动。整个动作需要身体各部位配合协调发力,做到充分的舒展放松。

在动作学习阶段,教练员要通过标准规范的示范动作让运动员了解该动作的整体模式和发力过程。徒手挥拍模仿是学习和练习该动作的重要过程,是形成肌肉记忆达到动作自动化不可或缺的手段。尤其是当动作还没定型时,不要过高的要求运动员的击球命中率,当动作标准后,再快速训练技术的稳定性。

3.2 运用多球训练,强化动作肌肉记忆

在动作逐渐成型后,教练员可以使用发多球进行练习。需要注意的是多球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定点发球逐步过渡到不定点供球,根据运动员掌握动作的情况调整供球的速度、节奏、落点和旋转强度。初始训练时供球不宜太过旋转,应时刻观察运动员的击球动作,及时提醒纠正错误,让运动员掌握击打与摩擦相结合的动作要领和本体感觉。

此外,多球训练还有一个目的便是增强运动员的体能与心肺功能。进行多球练习时,教练员可以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制定训练计划,用数量来带动训练的质量。初始时期可先连续定点拉球50个,练习5组,后期逐渐提升为不定点全台拉球,大范围跑动30—40个球左右,练习5组。训练时中间休息的时间不宜太长,给运动员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后,便可继续供球。而运动员则要根据来球情况及时判断落点和调整站位进行回击。

运用多球练习可以制造出连续多板同样的球,不断强化正确动作的动作模式,形成肌肉记忆,快速达到稳定的效果。

3.3 结合对拉练习,增强模拟实战效果

当运动员的正手弧圈球技术熟练到一定程度时,教练员需要适时调整训练方案,采用对拉练习,保持好多球练习中养成的良好动作和习惯,增强运动员之间互动性练习效果。对拉练习需要在运动员对正手拉弧圈球技术有一定的基础上,不断变换回球的位置及旋转,促使运动员能够合理的处理在比赛中遇到的各种来球情况,逐步提高自身正手弧圈球技术水平。

在熟练掌握正手弧圈球技术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技战术练习,以技术与战术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实战运用能力和水平。

4 正手弧圈球技术教学训练中常见错误及纠正办法

4.1 引拍不到位,击球摩擦不足

在正手弧圈球教学训练中,常会因为引拍不充分,造成击球时摩擦不够而导致球下网。主要是由于引拍的动作过小导致击球摩擦不足。解决此类问题,可要求运动员在背部靠墙的位置做徒手挥拍,引拍动作每次都需碰到墙壁。重复挥拍练习时,教练员需要时刻提醒运动员去感受身体重心的前后移动和引拍的幅度,增强其对正确动作的认知。多球训练时,教练员也要不断通过口令去引导运动员正确引拍,逐渐形成习惯。解决击球摩擦不足的问题,可以让运动员进行自抛自拉,体会摩擦击球的感觉,找到自身认为最好发力的击球点,循序渐进加强击球旋转的能力。

4.2 击球点过早或过晚,击球质量不高

在正手弧圈球技术教学训练中,运动员经常会出现击球点过早、击球点过晚、挥拍过早、击球点离身体过远等错误。出现此类错误就会容易造成拉空或发不上力的情况。教练可用声音和视觉信号提示运动员在合适的时机击球,并根据来球的情况提醒运动员判断击球位置适时移动脚步和调整位置。运动员则应靠身体找点,判断来球速度以及位置,找准节奏。

4.3 击球发力部位不正确,回球控制不稳

在正手弧圈球技术教学训练中,运动员经常会出现发力不正确而导致整个技术控球不稳定,影响命中率。常见因素是因为用力部位不正确,不依靠身体旋转发力,过分依赖手腕或手臂发力。正手弧圈球击球时一定要注意肩膀大关节配合身体大肌肉群用力的重要性,明确身体重心的移动时机,有意识的用身体带动手臂。时刻注意击球刹那以小臂的快速收缩为主,切勿过多依靠腕关节发力。腕关节应该相对固定,只用来传递力量和控制球的弧线及落点。

4.4 重心向上过多,向前动作不明显

运动员在使用正手弧圈球技术时,出现向前的动作不明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身体重心太高,且击球时前迎不够。正确的站位应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收腹含胸,身体重心微微前倾并最终落在两个前脚掌之间,上大臂自然下垂并靠近身体,小臂与大臂始终保持垂直的状态。另一个要注意的是降低重心时一定要把髋关节打开,而不是过分的屈膝下蹲或弯腰耸肩。

5 结 论

(1)乒乓球运动员在初始训练阶段要对正手弧圈球技术充分打好基础,当该技术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对其他技术进行提升拓展。在训练时务必要让运动员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在运动员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正手前冲弧圈球的技术要领的基础上,再不断提高其回球的速度、力量、旋转和控制落点等能力。

(2)梳理青少年运动员在学习正手弧圈球技术中容易出现的各类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是乒乓球运动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内容。教练员要学会构建科学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去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对正手弧圈球技术的实战应用,以此促进乒乓球队伍的梯队建设和整体发展。

(3)在乒乓球进入“大球时代”后,弧圈球作为将下旋球变为上旋球的重要技术,在国际赛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正手弧圈球的学习过程并不是那么简单,而且会不断伴随着困难的出现。所以教练员在日常教学训练中,要十分重视该技术的练习比例,不断提高正手弧圈球的回球质量和稳定性,进而强化运动员比赛实战中的应用能力。

[1] 许白军.乒乓球运动员正手前冲弧圈球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21.

[2] 陈天宇.乒乓球正手拉弧圈球技术教学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3):59~60.

[3] 黄静娴,姚辉洲.乒乓球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正手弧圈球技术的训练手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1):25~26.

[4] 冯誉隆.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正手弧圈球技术稳定性的作用研究[J].运动,2018(03):24~25.

[5] 张晓栋,张志伟,肖丹丹,等.王皓马琳正手直板弧圈球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对比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36(05):110~114.

[6] 吴钟权.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46(16):46~47.

[7] 詹晓红,刘洪磊.乒乓球正手弧圈球的技术研究——以丁宁为例[J].才智,2016(22):244.

[8] 刘 思.乒乓球正手前冲弧圈球技术的训练方法研究[J].运动,2016(07):15~16.

Analysis and Study on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Training and Common Errors of Forehand Loop in Table Tennis

YI Qing

Sichuan Sports College,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level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and stricter challenges to Chinese table tennis teams than ever before. If China's table tennis team wants to maintain its dominance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it must face the new situation, explore new training methods and strengthen the basic skills of athletes. In today's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table tennis field, forehand loop technology plays a leading role. This paper takes the forehand loop technology of table tennis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duc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training, common errors and correction methods of forehand loop technology, studies and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forehand loop technology teaching and training,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majority of table tennis players Coaches and enthusiasts provide help and reference.

Table tennis; Forehand loop; Teaching and training; Analysis and study

G846

A

1007―6891(2022)01―0074―03

10.13932/j.cnki.sctykx.2022.01.17

2021-03-18

2021-10-31

猜你喜欢
发力教练员乒乓球
乒乓球悬浮术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靠拢的乒乓球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瞄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发力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