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庆玲 崖东玥 林嘉茵
(1.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广西 南宁 530028;2.中国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广西 钦州 535000)
2021 年9 月2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提出2025年实现东中西三条通路持续强化,通道、港口和物流枢纽运营更加高效,通道建设对沿线经济和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有机衔接“一带一路”中国西北地区,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接“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与东盟国家战略对接的具体成果,对于国内多个地区联动发展、互联互通有着重要意义。广西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交汇门户的结合点,当前广西北部湾港正朝着2025 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000 万标箱、海铁联运集装箱量50 万标箱的目标迈进。在此背景下,加强广西北部湾港航金融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路径研究,对北部湾港口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金融与港航发展互为促进。戴勇(2010)全面分析全球航运金融体系特征,认为发展信贷、基金、公开发行股票等产品体系对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具有借鉴意义。唐宋元和蔡展鸿(2016)通过分析广州航运金融发展目标,提出从发展航运结算、航运融资、航运保险三个方面支持港口建设。李群(2009)认为船舶融资对船舶发展有重要支持作用,提出设立船舶融资资产转让信托、船舶投资基金、将船舶融资资产证券化等设想,并提出相关配套政策及监管建议。
金融创新对航运业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王志达(2019)深入分析大连市航运金融产业现状及不足,针对性地提出通过制度创新促进港航业发展、积极促进航运保险业发展、完善航运金融交易平台、加快航运金融人才引进与培养、进行航运金融专项统计、完善航运金融配套服务等具体对策建议。Maniati et al.(2020)运用多变量方法探索港航金融中心的船舶融资创新研究,提出港航金融创新需考虑宏观经济环境、金融生态、航运政策和运输市场状况。郝新蓉和陈光梅(2018)通过分析表明,应从建立多层次融资方式、完善航运保险服务市场、择机发展港航金融衍生品等方面推进港航金融服务创新,进而助推航运业发展。计小青和曹啸(2011)认为航运金融市场发展关键在于为金融机构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降低金融机构从事航运金融业务的成本,便利金融机构在航运金融产品设计以及风险控制方面满足航运企业实际需求。
现有研究表明,港航金融对航运服务体系发展模式以及发展前景具有积极影响,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与配套金融服务、资产资源、金融生态环境密不可分,航运业和金融业经过长时间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品体系,融资租赁、衍生产品等金融创新将成为新增长动力。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将北部湾港航金融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进行联动分析,以期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探索出一条新的支持路径。
港航金融是指在港航运输行业资本化运营过程中,通过研发和使用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港航运输行业、金融业等领域资金进行投融资、金融服务等经济活动而产生的一系列与此相关的综合性业务总称。
1.航运融资及结算业务体系。港航金融中的融资业务为航运业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传统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债券融资、信贷融资、融资租赁、航运产业基金融资等,其中银行贷款是航运融资的主要来源。
北部湾区域金融机构服务领域涉及船舶融资、海上建设工程金融服务、港口建设工程金融服务和水上运输行业金融服务。从具体金融产品来看,金融服务仍以传统信贷融资产品为主,根据对北部湾金融业银行和保险机构开展的调查,开展融资服务、保函服务、船舶购置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占比分别为88.9%、55.6%和55.6%。针对港航业务特点的金融产品尚在起步阶段,开展“船长+船东综合授信”、船舶经营性租赁、理财避险服务和“银港通”的金融机构占比排名靠后。国际航运结算以美元、欧元结算为主,结算银行多为国外货主指定的外资银行,但近年来,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西部陆海新通道、自贸区等多项有利于人民币跨境结算便利化的政策红利在北部湾港口叠加,港口服务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占比逐步上升。
2.航运保险体系。目前广西北部湾港保险机构已开展的航运保险业务包括海损估算、分保和理赔业务。通过对北部湾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开展的调查显示,北部湾区域45.8%的保险机构已开展海洋运输货物保险业务,58.3%的保险机构已开展物流货物保险业务,船舶建造保险业务和航运责任保险业务则发生较少。广西北部湾区域海运风险较高,船舶公司规模小且集中在低附加值的船代、货代业务,欠缺承担巨额赔付责任的能力。《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提出在未来5年内重点构建包括航运保险创新示范区在内的“一核多点”的保险创新格局。在此背景下,需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参与航运产业建设,提供完善的金融保险服务。
3.航运衍生品服务体系。发展航运衍生品体系可帮助航运经营主体降低风险,但北部湾港当前尚未建立完善的航运衍生品服务体系。一方面,套期保值为航运行业参与者提供避险机会,预计运价大幅下跌,船企可以通过卖出远期对冲下跌风险锁定利润;预计运价大幅上升,货主和货代可以通过买入远期上涨风险锁定利润。另一方面,船运衍生品价格形成机制实际上体现了市场交易商对未来运费价值的预测,船运衍生品价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价格的动态走势,企业可以及时得到价格信息进而指导生产经营。
1.推进“智慧港口”建设,提升综合实力。航运管理部门利用多式联运、电子口岸及无纸化通关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航运成本。北部湾港铁路、海关和口岸各部门建立业务协作快速响应机制,推动铁路集装箱进港通道智能化升级,提高船舶疏港效率,钦州港降低海铁联运综合物流成本18%~38%,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港口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2.发挥区域优势,创新金融服务。2020 年,钦州港在全球100 大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排名中位列第47名,国际贸易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流将促使国际金融机构参与国际结算,推动境内机构与海外金融机构开展跨境资产转让等创新业务,加快提升港航金融服务水平。
3.形成产业聚集,完善航运金融布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有利于航运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更多金融机构进入港区,推动中高端制造业发展,推动本地经济发展,提升对外开放程度,培育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物流组织、跨境金融、船运服务、总部基地等功能,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引进先进的航运金融理念和产品,完善广西航运金融布局,提升航运金融水平,降低综合运营成本。
4.营造良好氛围,搭建人才发展平台。通过“人才+项目+资金”“飞地引才”等模式吸引人才,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人才集聚、平台建设、管理机制、服务保障等方面释放更大政策红利,厚植人才发展沃土。
1.港航金融配套政策不健全。航运产业投资大、风险大、回报周期长,需要政策法规大力扶持,但广西目前仅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金融政策提及扶持航运产业,配套政策仍不够健全,支持力度不足。
2.港航金融仍以传统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为主。广西目前的港航金融产业链结构并不完整,集中于大量中小航运企业如民营船东、货运代理企业,但缺少专业港航金融机构及配套服务,如咨询、评估等专业机构。
3.港航金融相关人才缺乏。广西金融机构接触港航金融业务及广西港航企业接触金融业务时间较短,因此缺少扎实的理论知识及丰富的从业经验的航运行业及金融行业复合人才。
4.港航金融融资渠道单一。广西港航金融限于缺少配套政策、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航运人才等原因,融资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但广西的中小航运相关企业由于缺少资产及抗风险能力,较难获得银行贷款支持。
1.分析原理。灰色关联度分析旨在透过综合评价分析方法,在不同含义、不同领域、不存在明确影响关系的指标之间去寻求关联度。相对于其他分析方法,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于指标发展变化态势提供了量化的度量,且对于数据量要求不高,适用于起步较晚、动态变化较为明显的北部湾港航业和金融业。
2.分析步骤。因指标中有数值类指标、比率类指标,指标单位有米、吨、美元等,为了在不同数量和量纲的指标中进行客观比较分析,采用初值法对北部湾港航业和金融业指标进行处理。
对于一个参考数列X0有若干个比较数列X1,X2,…,Xn,构建公式(1)来表示各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在各个时间序列的关联系数。
其中,ρ为分辨系数,通常取0.5。两级最小差记为Δmin,两级最大差记为Δmax。各比较数列Xi曲线上的每一个点与参考数列X0曲线上的每一个点的绝对差值记为Δ0i(k)。
3.分析指标。根据定性分析和北部湾港航业和金融业发展实际和数据可获取性,选取2015~2019年的60个数据指标,建立北部湾港航业、金融业指标体系。金融业指标体系包括北部湾港金融业增加值(X0)、金融业法人机构数(X1)、金融业贷款余额(X2)、保费收入(X3)、外商直接投资金额(X4)和财政收入(X5),其中金融业增加值(X0)为参照指标。港航业指标体系包括北部湾港海洋经济总产值增速(Y0)、港口吞吐量(Y1)、集装箱吞吐量(Y2)、码头长度(Y3)、固定资产投资额(Y4)和进出口额(Y5),其中北部湾港海洋经济总产值增速(Y0)为参照指标。
由于北部湾港航金融发展起步较晚,北部湾港的金融数据不完整,因此本文选用历年《广西统计年鉴》中的广西金融业增加值指代北部湾港金融业增加值,广西贷款余额、保费收入、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指代北部湾港贷款余额、保费收入、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其中保费收入为运输项下保费收入数据。数据来源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和《广西统计年鉴》。
运用初值法对数据进行无纲量化处理(标记为X0',X1',X2',…,Xn'),分别作四次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指标间平均灰色关联度较高,说明选取的评价指标与参照指标之间有较为紧密的联系,能较好地说明参照指标变化的原因,具体指标关联程度出现分化。
1.金融业增加值与金融业评价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逐个计算每个评价指标与参照指标金融业增加值(X0)的极差,得Δmax=1.15,Δmin=0,取分辨系数ρ=0.5,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
表1 金融业增加值与金融业评价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
金融业贷款余额与金融业增加值联系最为紧密,关联系数高达0.905225,其次是财政收入,关联系数为0.853409,再次是保费收入,关联系数为0.703457。相比之下,金融业法人机构数和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变化趋势则与金融业增加值变化趋势一致性较低,相关系数分别为0.498605和0.560743。
2.北部湾港海洋经济总产值与港航业评价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逐个计算每个评价指标与参照指标北部湾港海洋经济总产值增速(Y0)的极差,得Δmax=1.9,Δmin=0,取分辨系数ρ=0.5,具体数值如表2所示。
表2 北部湾港海洋经济总产值与港航业评价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
码头长度与北部湾港海洋经济总产值联系最为紧密,关联系数高达0.838339,其次是进出口额,关联系数为0.825616,再次是港口吞吐量,关联系数为0.816087。相比之下,固定资产投资额和集装箱吞吐量的变化趋势则与北部湾港海洋经济总产值关联度性较低,相关系数分别为0.729893和0.604780。
3.北部湾港金融业增加值与港航业评价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逐个计算每个评价指标与参照指标(X0)金融业增加值的极差,得Δmax=1.23,Δmin=0,取分辨系数ρ=0.5,具体数值如表3所示。
表3 金融业增加值与港航业评价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额与金融业增加值联系最为紧密,关联系数高达0.970569,其次是港口吞吐量,关联系数为0.818807,再次是进出口额,关联系数为0.807026。相比之下,码头长度和集装箱吞吐量的变化趋势则与金融业增加值关联度性较低,相关系数分别为0.786832和0.650345。
4.北部湾港海洋经济总产值与金融业评价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逐个计算每个评价指标与参照指标(Y0)北部湾港海洋经济总产值的极差,得Δmax=1.83,Δmin=0,取分辨系数ρ=0.5,具体数值如表4所示。
表4 北部湾港海洋经济总产值与金融业评价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
保费收入与北部湾港海洋经济总产值联系最为紧密,关联系数高达0.916191,其次是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关联系数为0.818833,再次是财政收入,关联系数为0.784012。相比之下,金融业贷款余额和金融业法人机构数的变化趋势则与北部湾港海洋经济总产值关联度性较低,相关系数分别为0.706410和0.511950。
1.数据平稳性检验。以2015 年数据为基年,分别对2016 年至2019 年样本数据进行双样本等方差t检验,取显著性水平α=0.05,各年t值为0.097461、0.191479、0.319111、0. 090575;当显著性水平α=0.05时,t(10)=2.228,各t值均小于2.228,表明样本数据是稳定的。
2.格兰杰因果检验。运用EViews10 对数据进行处理,取置信水平为5%,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置信水平下,金融业增加值(X0)是码头长度(Y3)的格兰杰原因,北部湾港海洋经济总产值增速(Y0)是贷款余额(X2)的格兰杰原因,财政收入(X5)是北部湾港海洋经济总产值增速(Y0)的格兰杰原因。
北部湾港金融业增加值与港航业评价指标的平均灰色关联度为0.81,北部湾港海洋经济总产值与金融业评价指标的平均灰色关联度为0.75,说明二者呈现协调发展态势。一方面,金融业增加值(X0)是码头长度(Y3)的格兰杰原因,金融业的繁荣能为航运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信贷、保险、衍生品等金融服务,为航运发展注入金融活水。2019 年,广西金融机构累计向西部陆海新通道基础设施项目授信3530 亿元,发放贷款404亿元;金融机构创新推出账单、仓单、运单等物流融资产品,累计发放贷款74 亿元。另一方面,北部湾港海洋经济总产值增速(Y0)是贷款余额(X2)的格兰杰原因,说明航运业经营过程中扩张的资金需求能为金融业带来增长动力。
北部湾港金融业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作用明显,固定资产投资额与金融业增加值联系最为紧密,关联系数高达0.970569。在北部湾港区建设初期,码头建设和船舶建造都需要大量资金,未来广西有106个西部陆海新通道在建重大项目,与金融支持密不可分。根据《广西“物流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大会战实施方案》,2020~2022 年,广西将建设物流信息平台,积极发展多式联运,计划投资1066.5亿元人民币建设324个“物流网”项目,推动现代物流创新发展。港口吞吐量是港口活力与发展前景的体现,航运业发展壮大吸引更多企业落地港区,从企业前期筹备到运营扩张产生的航运保险、融资担保等环节都为金融业提供了巨大业务需求和广阔发展空间。
港口吞吐量与金融业增加值关联系数为0.818807。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创新试点和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政策推进背景下,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稳步发展,推动中国—东盟双边贸易投资便利化进入更高水平。2021年1~6月,钦州港口岸对东盟十国进出口额9 亿元,2021 年1~7 月,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外贸集装箱达6.4 万标箱,同比增长55%。《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方案》试点政策实施后,可为“两国双园”企业提供双向各200亿资金自由流动额度,为马来西亚银行提供约1000 亿人民币资金支持。截至2021 年8 月24 日,钦州市辖区内累计办理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业务35笔,金额合计15.32亿元,其中境内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量10.01亿元,双向流动便利化业务量500万元,同业融资业务5.28亿元。
财政收入(X5)是北部湾港海洋经济总产值增速(Y0)的格兰杰原因,保费收入与北部湾港海洋经济总产值联系最为紧密,关联系数高达0.916191,其次是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关联系数为0.818833。说明政府财税、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在北部湾港海洋经济发展中起到主体作用,同时,航运保险为海上运输业务保驾护航,为载运货物财产提供担保,为航运业发展提供保障。金融除了发挥资金支持作用外,更成为技术引进和沟通合作的纽带,外资入港区不仅带来更优惠的境外融资资源,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PSA)等外资企业落地港区更提升了北部湾港航业经营管理水平。
一是推动海铁联运“一单制”金融创新。陆海新通道涉及海铁联运、跨境公路、国际铁路等多种物流组织方式,港航金融应主动创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开展账单、仓单、运单标准化融资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陆海新通道“一单到底”的标准体系和提升多式联运一体化服务水平,促进物流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二是发展海外融资业务。争取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机构的支持,充分发挥融资协调功能,对符合条件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境外项目给予信贷支持。三是建立西部陆海新通道航运企业结算中心。构建北部湾港航金融资金结算服务体系,为贸易、投融资及港航物流等资金结算提供更快捷便利的服务,推进结算服务市场对外开放,提高港航金融体系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需求的适配性。
一是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型港航金融市场。整合资源,拓展股权、债券、信托等融资业务,拓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融资渠道。二是发展航运融资租赁业务。利用向海临港产业的聚集优势,发展航运融资租赁业务,搭建金融机构及企业合作交流平台,推动成熟的航运企业参与成立金融租赁公司,创新融资租赁服务。三是构建陆海联运“一站式”融资服务体系。完善港口、船舶、物流等全产业链港航金融服务模式,建立航运及相关产业发展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支持符合条件的航运企业开展融资,撬动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与融资,构建陆海联运“一站式”融资服务体系。
一是利用自贸区政策红利,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开发港航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助推航运交易以及金融交易合作,创新符合地区实际的金融衍生工具,为港航金融规避市场风险。二是培育面向东盟的区域性港航金融衍生品市场,提高北部湾港航金融衍生品在市场交易中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增强北部湾航运衍生品的国际参与度及影响力。三是完善航运保险市场监管制度。借鉴发达地区航运保险产品的成熟机制,丰富航运保险产品,引导航运企业树立风险中性意识,并加强对相关部门、企业的保险业务知识培训,培育专业化金融人才,共同促进航运保险健康发展。
一是探索在东盟地区建设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紧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自贸区等战略机遇,扩大离岸人民币存贷款、结算、中资企业海外资金托管等业务,创新保税港区离岸金融业务,逐步完善东盟离岸市场的基础设施。二是发挥金融合作的纽带作用。大力引进外资,促成技术合作,借鉴国外先进港口管理和智慧港口信息化建设经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港口群。三是建立复合型港航金融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鼓励开展国际合作与加强高校相关专业设置,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体系及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围绕港口建设、航运、金融、贸易等重点领域需求精准引进人才,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引才引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