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案件风险新特点与防控对策探究
——对商业银行案件风险情况的审计调查

2022-01-18 08:48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武汉分局课题组
农银学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违规商业银行案件

■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武汉分局课题组

当前,银行业面临着传统风险与新型风险交织、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关联、营销冲动与风险管理博弈等一系列新情况,并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等新特点,商业银行当前所面临的案防形势严峻复杂、案防压力愈发增大。

一、商业银行案件风险防控现状

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商业银行高度重视案件和风险防控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查防并举、惩防并重、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不断推进各行风控案防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违规严处的案防工作机制,打好防范案件风险持久战。总体来说,员工案防风控意识全面增强,合规经营氛围不断向好,商业银行物防技防能力提升,案发数量、案发金额呈逐年下降态势。

(一)健全案防体系,压实案防责任

商业银行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确立从严治行、守住风控案防的底线,层层签订案件防控责任书。各级行一把手负总责,并将责任分解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位员工,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工作机制。加强案防基础管理,健全案防制度,完善了案防工作考核体系,将内控管理与案件防控履职情况纳入各级行、领导班子的综合绩效考评。围绕“追责必严”,压紧压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两级班子成员及部门的“一岗双责”,确保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关键环节管控到位。

(二)开展案防警示教育,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氛围

将警示教育作为合规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以案说法,长抓不懈,做到警钟长鸣。召开案防工作会议,对典型违规案例的成因及后果进行了深刻剖析,并对问题责任人进行处理通报,充分发挥严格惩处违规的威慑作用。强化文化引领,培养健康情趣,多层次、多方面开展有益的、系列化的、常态化的员工活动,规范好员工八小时外的生活圈、交际圈,防止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

(三)围绕案防重点,优化案防手段

针对案防领域出现的新特点、新风险,优化案件风险排查手段,努力遏制少数机构、少数业务案件风险多发频发的势头,如开展非法集资账户核查、员工私购pos套现专项整治、员工行为排查和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等,将案件风险扼杀在萌芽之中。严格履行条线自律监管职责,发出《合规风险提示函》,对风险点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和改进措施。以问题为导向,绷紧案防之弦,聚焦基础管理薄弱领域,实施重点加固,堵塞管理漏洞,完善内控机制。充分利用网格监督职责管理、预警信息处理等功能,抓实员工行为管理的主体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

当然,当前商业银行依然存在不容忽视的案件风险压力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社会风险向银行渗透速度不断加剧。银保监会网站公开信息显示,全国检察机关办理非法集资犯罪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如2019年全国打击非法集资案件达5,888起,涉案金额5434.2亿。当前,非法集资案件呈现名目繁多、伪造“外衣”、熟人文化、区域扩散等一些新形势、新特点。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金融的形式,以高息为诱惑,披着合法的外衣,逃避监管,大肆进行集资活动,其中也不乏银行从业人员利用银行场所、身份及印章等参与或从事非法集资活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银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防控压力陡增,外部侵害、内外勾结作案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民间融资、非法集资等外部风险加速向银行体系传导,案防风控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

二是科创速度与监管手段滞后对比鲜明。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等新兴业务和金融创新产品迅速发展,与制度篱笆、系统控制、监管手段相对滞后形成鲜明反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现代高科技手段发达,假印章、假凭证、假合同以假乱真,导致贷款欺诈、存款盗转、虚假开户、冒名贷款等风险激增。在以前传统的利用职务之便内外勾结骗取贷款,以贷谋私、接受贿赂的基础上,内外勾结作案手段也不断翻新。

三是内外部检查揭示案件风险隐患较多。当前,因银行从业人员道德风险所导致的各类犯罪仍然呈现高发态势,道德风险往往引发次生危害,不仅威胁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也使得银行面临了很大的声誉风险和舆情压力。但少数基层行还存在信用风险与员工道德风险交织的特点,员工信用卡套现、出借信用卡、理财私售、代客理财等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二、当前商业银行案件风险的新特点

调查发现,商业银行传统的挪用公款、贪污、携款潜逃等类型案件减少,出现了涉贷领域、涉贷人员违规违法增多,少数重点区域重点业务领域案防形势严峻,员工道德风险呈多发频发等新特点。

(一)涉贷领域、涉贷人员案件风险隐患突出

部分基层行信贷基础管理不牢,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治理不够,基层行“干净办贷”理念不强,案件风险与贷款关联度高,商业银行涉贷领域涉贷人员与信贷客户往来牟利的现象屡禁不止。少数涉贷岗位员工以贷谋私、占用客户资金、民间高息借贷、被诉被执行,个别事件已酿成案件隐患。部分信贷客户经理与客户内外勾结以虚假资料骗贷、违规准入、信贷流程“门户大开”,对问题贷款“一路绿灯”,贷后管理“重放轻管”,导致贷款损失。部分行人员管理缺位,重要岗位员工未轮岗情况突出,追责问题不严,处理避重就轻较为普遍,发现重大违规风险时为规避责任不报送,以解除劳动合同方式隐瞒案件风险,未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少数基层高管带头违规、以贷谋私,破坏了行内金融生态,危害极大,影响极坏。

(二)少数重点区域、重点业务领域案防形势严峻

部分基层行存在错误的业绩观和家长式庇护思想,对违规行为姑息造就,对重点岗位“关键少数”人员的涉诉、涉赌、民间借贷等重大违规问题熟视无赌,视而不见,错误的业绩观助长了“案防靠运气”的侥幸心理,少数领导干部甚至是一把手没有站在从严治党、从严治行的高度开展案件防控工作,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部分行好人主义、人情文化盛行,“内部消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思想浓厚,责任追究偏宽偏软,同质同类问题反复发生,形成案件风险隐患。少数基层机构对制度执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以感情代替原则、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基层员工对合规经营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参与案件防控意愿较低,干部员工的合规融入感不强。

(三)员工道德风险呈多发频发态势

在强监管、严监管的背景下,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大,巡视、合规检查、部门自律监管多管齐下,但相互之间协作衔接不够,各类风险信息未能实现信息互通、成果共享,一、二、三道防线案防力量有待整合,案件防控协同机制尚未形成,未有效形成监管合力。个别部门尽职监督和风险排查流于形式,部分行员工行为排查手段不足、排查不细不深,对不断翻新的违规手段措手无策,部分行对风险麻痹大意、对新型违规现象缺乏警惕、对案件风险排查、信访等反映的重要线索核查不到位,员工违规行为类型问题比较突出,呈现违规的层面扩大、违规技术含量提高、违规金额增加等特征,员工道德风险呈多发频发态势,甚至极易演变成案件风险。内外部审计检查发现,因民间借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对外担保等导致诉讼涉及的员工线索不少,个别员工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员仍然在高管岗位、客户经理、运营主管等关键岗位。部分行员工利用职务和岗位便利参与民间融资牟利、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问题屡查屡犯、长期存在。

(四)新型违规现象开始显现

违规手法由利用本行账户转换为利用他行账户或控制他人账户,甚至第三方POS、微信、支付宝等方式,违规领域从挪用农户贷款、信用卡套现等传统业务领域向线上业务、隐性飞单、倒卖客户个人信息、违规代客理财等新领域延伸,呈现领域分散化、作案手段隐蔽化趋势,现有的监测和审计检查手段难以识别核实,少数经营行对不断翻新的违规手段措手无策,如员工伙同不法中介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线上信贷产品违规向客户收取高额中介费牟利,不仅变相抬高客户融资成本,也给银行带来严重声誉风险和被监管处罚的风险隐患。

三、商业银行案防对策与建议

案防工作责任缺失,基层行案防基础不牢,重点区域和涉贷领域案件治理不到位是引发案件风险的主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要做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当前,少数商业银行基层机构案件防控形势仍较为严峻,与中央守住金融风控案防底线和强监管政策背道而驰,与商业银行从严治行、从严管理、从严带队伍的要求相悖,蚕食了业务发展成果,带坏了队伍和作风,对商业银行声誉带来破坏性影响。

(一)抓实案防责任

案防责任是组织推动案防工作的关键。各级行要层层压实压紧案防责任,将案防责任分解到各级领导干部、分解到各业务条线。要抓“一把手”,“一把手”重视、明白、负责、努力、勤勉、到位,案防工作的进展、质量、效果就不一样,“一把手”要做担当作为的责任人,切实履责,把案件防控基础扎牢。要完善基础管理和基层管理,加强案防教育,筑牢案防基础,对存在案件风险的员工行为要勇于掀盖子、挤脓疮,下重锤、施猛药进行治理。在员工中筑牢案件防控的思想长城,破除好人主义和人情文化,守住法律底线、政策底线、道德底线,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纪律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营造“干净办贷”的合规文化氛围和风清气正、安全稳健的良好经营环境。

(二)抓实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综合治理

加强监管力量协同,构建案件防控协同机制是增强案防工作合力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少数基层行案防基础不牢、管理薄弱和案件风险多发,以及涉贷领域、涉贷人员案件风险突出的问题,各级行要牢牢紧盯少数案防重点区域、牢牢紧盯信贷业务领域的案件防控,拟定案防整治方案,开展有针对性的案件风险综合治理、尽职监督和合规性检查。各级行要深挖细查信用风险集中暴露、操作风险频发、案件风险多发等背后的根源,把“内鬼”一个一个拎出来。要增强责任追究的“精度”和“硬度”,该处理的处理、该开除的开除、该移交司法的及时移交司法,杜绝“带病”上岗、“带病”提拔、辞职避责、责任下沉等追责不严的问题发生。

(三)抓实员工行为管理

针对员工道德风险多发频发,以及重要岗位员工未轮岗问题突出等问题,重点是各级行要牢牢抓住关键环节、管住关键人,严防死守,关注员工八小时外的行为。业务主管部门和内控部门要加强风险排查,运用系统内外大数据,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排查重点关注全行员工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以及员工与客户非正常资金往来、充当资金掮客、兼职经商办企业、参与非法集资或民间借贷、过度举债和消费等不良行为,防止员工道德风险向商业银行业务转嫁渗透。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特别是对高管人员、基层网点负责人、客户经理等重点岗位人员的轮岗。

(四)抓实法律合规教育

培植“严管就是厚爱”“我的合规我负责、别人的合规我有责”的合规文化是立足长远控制案件风险的根本。处理好业务发展与案防的关系,加强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引导员工真正树立正确业绩观和合规守法意识,形成“严于律已、乐于他律、敢于律他”的良好氛围,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案件风险。确立异常人员名单,强化思想疏导,落实帮扶措施,综合干部员工个体综合素质的差异性及八小时外活动的各种特点,通过员工行为定期排查,管思想管行为管责任,做好风险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帮扶转化工作。

(五)抓实审计检查和大数据应用技术

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实现全行内外部案件风险信息数据挖掘与共享,是提升大数据案防能力的前提。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力量,增强及时发现、自我纠错能力,加大对案防重点区域、重点业务、重点人员的审计监测力度和专项审计检查频度,充分揭示案件风险,加强审计调研,与经营行研究破解案防对策,提高审计价值。要坚持科技强审,利用审计的工具、模型、手段和非现场技能,联手和督导被审行发现、消除风险隐患,充分利用内外部系统查询手段,提高大数据应用能力和检查技术,提高防控精准度,定期排查员工非法集资、民间借贷、经商办企业、与客户非正常资金往来、涉诉涉失信被执行、涉“黄赌毒”等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控制,将案件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

风险把控 摄影: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鹤壁分行 杭 斌

猜你喜欢
违规商业银行案件
违规借调的多重“算计”
一起放火案件的调查:火灾案件中的“神秘来电”
“左脚丢鞋”案件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违规动火作业致9死18伤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违规试放存放 爆炸5死1伤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驾照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