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为VKH的双侧后巩膜炎1例

2022-01-18 09:33牛媖杜宁王玉萍张文芳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视盘脉络膜巩膜

牛媖 杜宁 王玉萍 张文芳

后巩膜炎是发生在锯齿缘以后巩膜的炎症,是一种罕见但却威胁视力的疾病,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常常被误诊、漏诊。在中国人群中,后巩膜炎占巩膜炎的17.3%,发病年龄在8~65岁之间,2.9%为男性,双侧发病率3.6%[1]。因而双侧后巩膜炎的诊断尤为困难,这些患者经常被误诊为Vogt-Koyanagi-Harada[2]。我们报告1例发生于中年男性的罕见双侧后巩膜炎。

患者男性,43岁。因2周前出现头疼、双眼疼痛、眼红及视力下降遂来眼科门诊就诊,自服吲哚美辛后头痛及眼痛症状有所缓解。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1.0,左眼BCVA 0.6,右眼眼压16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8 mmHg,眼前段裂隙灯检查示双眼结膜充血,周边前房浅,前房无KP及炎性细胞。考虑双眼青光眼?行双眼视野、视盘相干光析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生物力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仅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提示6点位房角窄、睫状体脱离、脉络膜上腔积液,小瞳孔下眼底检查示双眼视盘水肿。青光眼专业医生排除青光眼诊断,考虑眼底病,遂请眼底病专业医生会诊。散瞳后眼底检查示右眼玻璃体腔无细胞漂浮,视盘水肿,视盘周围放射状视网膜条纹,视盘颞上方及鼻上方视网膜分别可见1PD及0.5PD大小类圆形灰白色隆起,360°脉络膜皱褶(图1A)。左眼玻璃体腔无细胞漂浮,视盘水肿,视盘及黄斑区放射状视网膜条纹,360°脉络膜皱褶(图1B)。

图1 患者眼底彩照像。 1A(右眼)示视盘水肿,视盘周围放射状视网膜条纹(蓝色箭头),视盘鼻上方及颞上方局部视网膜灰白色隆起(黑色箭头)。1B(左眼)示视盘水肿,视盘及黄斑区放射状视网膜条纹(蓝色箭头)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提示右眼早期后极部针尖状强荧光,晚期视盘强荧光伴视盘旁荧光素渗漏,视盘颞上方荧光素蓄积。左眼早期后极部针尖样强荧光,晚期视盘强荧光伴视盘旁荧光素渗漏。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提示右眼脉络膜充盈时间正常,早期弱荧光黑斑,晚期片状荧光遮蔽伴点状高荧光。左眼脉络膜充盈时间正常,早期弱荧光黑斑,晚期点状高荧光(图2A、2B)。OCT提示双眼视网膜下积液,黄斑中心凹鼻侧神经上皮层脱离,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皱褶(图2C、2D)。以双眼VKH收住入院,但患者在入院后第2天常规行B型超声检查,结果提示双眼眼球壁增厚,Tenon囊积液,“T”型征表现(图2E、2F)。进一步完善眼眶核磁,提示双眼眼球壁弥漫性增厚,局部似见分层,考虑脉络膜上腔积液。再次查体发现患者双眼后赤道部巩膜血管迂曲扩张,左眼眼球上转轻度受限,患者否认眼部手术及外伤史,至此明确双眼后巩膜炎的诊断,并行血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传染病全套、TORCH、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试验及胸部CT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最终诊断为双眼特发性后巩膜炎。给予口服类固醇治疗,美卓乐48 mg(0.8 mg/kg),20 d时患者头痛及眼痛症状消失,双眼视力均恢复至1.5,眼底视盘界清色正,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条纹及脉络膜皱褶均消失。OCT提示视网膜下积液完全吸收,B型超声提示眼球壁厚度基本恢复正常,UBM提示6点位房角开放、脉络膜上腔积液消失。出院后嘱患者2周减1片美卓乐,随访3个月患者病情稳定无复发,无晚霞样眼底改变。

图2 患者FFA、OCT、B超像。 2A(右眼)示FFA示晚期视盘强荧光伴视盘旁荧光素渗漏,视盘颞上方荧光素蓄积。ICGA示晚期片状荧光遮蔽伴点状高荧光。2B(左眼)示 FFA示晚期视盘强荧光伴视盘旁荧光素渗漏,ICGA示晚期点状高荧光。2C(右眼)和2D(左眼)示OCT提示视网膜下积液,黄斑中心凹鼻侧神经上皮层脱离,RPE层皱褶。2E(右眼)和2F(左眼)示双眼眼球壁增厚,Tenon囊积液,“T”型征表现 图3 患者20 d OCT、B型超声像。 3A(右眼)和3B(左眼)示 OCT提示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3C(右眼)和3D(左眼)示B型超声提示眼球壁厚度基本恢复正常

讨论:约50%的后巩膜炎是特发性的,4%-10%是由感染因素造成,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3],40%与系统性免疫疾病相关,最主要的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ANCA相关系统性血管炎及克罗恩病[4],手术和外伤病因仅在一些病例报告中被描述[7]。后巩膜炎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视力下降、眼痛、眼红、头痛,若巩膜炎症波及眼外肌,则可出现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眼底最常见的体征是脉络膜皱褶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其次是视盘水肿[7]。尽管通过FFA及OCT后巩膜炎可误诊为其他一些疾病,但特征性的B超表现可明确诊断。最常见的特征是巩膜壁弥漫性或结节性增厚,超过一半的患者巩膜壁增厚大于2 mm;另一个特征是“T”型征:液体在Tenon囊聚集,超过40%的患者表现出了“T”型征[2]。

我们病例的独特之处是1例中年男性双侧后巩膜炎。近五年关于双侧后巩膜炎的病例报告有两例,Mallick[8]等报告了1例14岁男性患者,Belenje等[9]报告了1例老年女性患者。我们患者的症状是眼红、眼痛、头疼及视力下降,查体发现眼球上转受限,眼底视盘水肿,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脉络膜皱褶及视网膜条纹,以上均符合后巩膜炎的典型表现。尽管VKH也可有类似的表现,但特征性的B型超声结果可明确诊断,我们患者的B超提示双眼眼球壁增厚(约2.5 mm),Tenon囊积液,符合后巩膜炎的典型B型超声表现。急性VKH患者发病初期初始视力范围为0.05至0.8,平均0.4[10],而后巩膜炎发病初期初始视力较好,有半数患者的BCVA (logMAR)低于0.5,表明在后巩膜炎中BCVA可能不会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在早期阶段,可能的解释是后巩膜炎最初的炎症发生在巩膜上,而不是视网膜上[11],McCluskey[12]和Yang[1]也得出类似的结论,我们的患者的BCVA右眼为1.0,左眼为0.6,符合这一特点。FFA提示针尖样荧光素渗漏伴视盘强荧光[9],OCT无高反射点及视网膜下膜结构[13],前房、玻璃体无细胞漂浮以及ICGA未见脉络膜充盈时间延迟均是后巩膜炎区别于VKH的特点[10]。后巩膜炎最重要的MRI影像学表现为巩膜增强,巩膜增厚,间接征像是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脉络膜上腔液体[14],我们患者的MRI也提示了眼球壁增厚,脉络膜上腔液体。

目前后巩膜炎的一线治疗方案是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治疗效果通常是好的,约1/3视力下降严重或是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患者需要加用免疫抑制剂,依旧可以取得不错的疗效[4,7]。研究表明大约一半的双侧后巩膜炎患者会复发,复发时间往往是在停止治疗后的18个月[2],因此我们也向患者交代了按嘱服用激素,定期复查,有眼睛不适或是视力下降随时就诊。我们的病例也表明了立即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性,因为患者的病情可在几天内可发生恶化,若视网膜脱离波及黄斑区,视力将显著下降。

因此,遇到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的患者须警惕后巩膜炎。后巩膜炎病变位置深,仔细的体格检查可发现深层巩膜血管受累。提高对于后巩膜炎的认识可以大大降低其误诊率及漏诊率。

猜你喜欢
视盘脉络膜巩膜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近视发生发展中脉络膜变化的研究进展
OCTA与OCT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盘结构的比较
视盘黑色素细胞瘤1例
近视眼视盘形态学变化与开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来龙去脉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伴视盘出血的埋藏性视盘玻璃疣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眼底影像特征陈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