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角下职业院校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研究

2022-01-17 21:54祝霞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运行机制产教融合

祝霞

摘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继续深化,是职业教育模式在层次和类型上的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势头良好,发展形势多样,内容广泛基本形成产教协同发展和校企共同育人的格局.然而职业教育的组织框架不利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职业教育教学滞后于当前社会实际需要,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滞后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行业协会指导能力欠缺等。为了更好地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需要校企联合共同建立二级学院,创建职业教育双主体办学机制,建立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协同机制,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集团化办学机制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比较注重人才质量,从而使职业教育以多元化的姿态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中.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各省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继续深化,是职业教育模式在层次和类型上的创新。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成为今后一段时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行动指南。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产教融合中的“产”是指“生产”,是实践教育的范畴;“教”是教育教学,是指实践教学;“融合”是“边生产边教学”与“边教学边生产”的有机结合,产教融合核心的要素是生产性与教育性的融合,是“教学中生产”和“生产中学习”的紧密结合。“产”与“教”的融合,体现了职业教育中专业性与生产性、专业核心能力与专业生产技术的关联,这是在内容和方向上对“产”和“教”的定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应会”教育得以实施的必由之路,只有两者的有机统一,职业教育才是有效的、合格的教育。校企合作是指学校用它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成果为企业服务,排疑解难,这一点最受企业欢迎;企业则担负着一部分育人的教育功能,同时也肩负着学生专业知识向技能转化的使命。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要与企业相关联,要有前沿性研究成果做引领;企业要蓬勃发展,就需要大量技术人才,就需要职业教育为其输送高技能人才。为了推进现代化职业教育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加快职业院校的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颁布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走上了增值赋能的快车道。 据统计,我国有一定发展规模的大型生产企业近40万家,再加上千千万万的以生产为主的服务业及以提供社会服务为主的小微企业,这些企业纷纷希望参与到职业教育办学和人才培养中来,从而使职业教育的形式发生了格局性的变化。我国职业院校毕业生已超亿人,而战略新兴人才却有5000万人,与德国相比,还有差距。中国宝武武钢集团副总经理吴寒芬表示,建设校企合作型企业,将更好地促使高技能人才培育,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吻合,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又大大提升了产业人力资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外国学者侧重于从理论和运行模式上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行研究。英国的Freeman教授在《技术和经济运行:来自日本的经验》一书中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种国家行为,这种行为提升了国家经济竞争力。这一研究发现,突显了政府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广泛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夯实了理论基础。国外学者Bolton Robert认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以下几种形式:1.定期请产业界的专家到校园,给老师和学生做有关学术的新思想和技术的报告。2.学生去企业进行技术转化为技能的锻炼。3.职业院校拟定课程计划要征取企业专业人士的意见。4.企业可以使用学校实验场地和设备。5.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咨询关系。英国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长期和短期两种,长期的产教交替制有4年制和5年制两种。短期的产教融合交替通常为6个月。德国的“双元制”逐渐发展成“现代学徒制”,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采用的较多。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步较晚,但现在积累了一定量的研究成果。在21世纪初期,王英俊提出“官产学研”虚拟研发组织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产业牵引型”和“学研拉动型”三种类型。李廉水将我国校企合作创新的组织形式归纳为政府推动、自愿结合、合同连接和共建实体四种。在我国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多种多样。有订单式、“2+1”式、学工交替式、工学结合式、校企双向介入式、和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式。

三、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

(一)国家高度重视,学校积极参与

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春天。国家制定了有关职业教育改革大好政策,各省市也积极跟进,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全国上下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设了良好发展的政治环境。学校继续推进育人手段,办学模式,管理机制改革,为企业输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从更高层次上讲,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二)发展势头良好,发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

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展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领域以前主要以工业为主,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逐渐扩大至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领域。这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企业生产只有与职业教育相融合,才能培養出他需要的技能人才,同时,学校与企业合作才能有目标和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从而培养适合不同用行业领域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内容范围不断扩大

职业教育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接,主要从搭建合作平台、共建师资、实习基地建设、科研互助等方面完善专业建设。调整专业设置,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承接相应教学内容,提供厂房设备等与学校一起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经过努力,专业建设和发展卓有成效。

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运行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组织框架不利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也是我国教育的一部分,与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一样归属教育部,这对职业教育发展非常有利,因为职业教育有了统一人才培养标准,并以此为据,使职业教育教学更加科学、规范、合理化;但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又有本质区别,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是其性质有效的方式,,然而现有的组织框架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能较好进行,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相脱节。

(二)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能满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学校的性质大多是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制度完全参照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然而职业教育的独特性、灵活性和多变性导致其市场化教育投入较多,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使用办法束缚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推进。这主要表现在大多数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和课程陈旧老套,与企业需要相脱节,远远落后于市场需求,缺乏吸引力,因此很难满足战略新兴产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职业教育教学滞后于当前社会实际需要

我国现行的中职教育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传授理论知识,而“双师型”教师,理实一体化教学,把课堂搬进实训室,开放教学形式才是现代职业教育迫切需要的。此外,教材理论较多,不实用,实践教学的内容偏少,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四)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滞后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

大多数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和课程陈旧老套,与企业需要相脱节,远远落后于市场需求,缺乏吸引力;实训室建设流于形式,实训设备大多是摆设,陈旧简陋,难以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五)行业协会指导能力欠缺

行业协会没有充分发挥其工作职能,在对职业教育指导方面,尚有欠缺。据调查,行业协会关于职业教育方面的制度了解比较少,这一现象,更谈不上其深入参与职业教育的指导中来;即使参与,也只是表面参与,很少真正发挥行业协会指导作用。

五、加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校企联合共同建立二级学院,创建职业教育双主体办学机制

1创新体制机制,保证二级学院平稳运行

校企实习人员主要为企业工作和管理提供咨询服务。建设符合大学、中学要求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以菏泽工程技师学院和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合作为例,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相关研究人员和校方督查组对课程进行了质量控制。实习学生全部进入企业,企业成员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对学生行动能力进行考察,以确保学校教学质量和企业未来就业发展。

菏泽工程技师学院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组织学生的选课,并向学生提供选课机会;推行"第二专业"制度,让学生自由选择课程。在完成专业学习的同时,还要选修其他核心职业课程和专业技能,以适应个性化的人才培养需求。学校建立了灵活的教育学分制,实现学分(或分数)互认。根据生源和实际工作量的不同,采取分层教学,分专业分阶段进行教学。高职教育在招生管理、招生录取、学生就业等方面实行有效的衔接与控制,建立了相应的学分授予机制,并制定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及相关行业、合作社的就业要求。

2组建二级学院"双主体"教学团队,

在督察小组的组织下,依托企业的工程部门,校企可以定期进行技术讲座、工程项目展示、供应企业人才需要报告等,一同努力创建教学“双主体”团队。“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以菏泽工程技师学院为例,该校聘请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管理人员和企业家,为其校发展和专业建设提供建议;同时菏泽工程技师学院开展课程改革,积极参与课程开发;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进修学习,提高“双师型”教师水平;实现学校教育与实践的零距离,毕业与就业的“零过渡”。

3共建二级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训室。

由校内供应场地、校企共同投入资金设施,展开企业化教学,同学们体验项目操作流程,培养职业素养。这样,一方面处理了校方资金困难,另一方面企业也不必在内部独立建设培训基地,节省企业内部成本。

(二)建立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协同机制。

1充分调动职能部门优势,使课程与专业对接、校企合作对接

首先,新建专业的设立必须具备四个要素:地方政府在规划新兴产业发展时,将职业培训,尤其是职业学校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根据新兴产业发展的时间节点,对新建行业进行规划。二是职业学校应根据当地政府的规划,重新编制规划,确定具体区域;这一计划尤其包括区域研究报告,包括产业发展,人才预测,职位和语言培训,课程和教师培训。三是建立政府、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机制。成立了一个多方专家咨询委员会,审查、指导和指导确定新专业方面的重要问题;与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与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培训基地,并在建立新专业过程中,为企业家和大学教师的交流提供第四个改进机制。发展新的专门知识领域是一个动态过程。地区新兴产业从新生发展到成熟,发展过程中的新专业需要适应,适应机制的建立与运用是关键。

2促进企业与学校形成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和深度融合。

第一,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加强宏观调控,继续发挥经济、税收、财政、社会信用等方面的作用,增强工业企业的内生动力,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加快建立高水平的教师、学生理论实践示范小组,为推动校企全面合作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创新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以培养城市支柱产业所需的技术人才为中心,积极开展"产教结合"、"企业化办学"、"工厂化办学"等多种形式的校际合作,"契约培训"和"现代学徒制",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的无缝衔接,促进产业链和教育链的一体化发展,使校企紧密合作,互利共赢。三是积极推进机制创新,打破教育培训的平衡点,限制学历层次,开辟"流域成长性"成长通道,努力把两类教育融合到课程体系和學校管理机制中,形成新型的"互认创学分互转学籍",并对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改革的实施进行考察。建立互动式"通职融合"人才培养新体系。

(三)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集团化办学机制

1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领导

办好职业教育,要加强协作,要有行业支持和社会参与。政府应该提供环境,搭建平台,让职业教育适应市场需求,这是教育部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整合与转换,教育与职业培训系统的衔接与沟通,打破部门界限,实现资源组合。

2政府在集团化办学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各有关部门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引导企业和其他机构积极参与,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开发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加快建立和完善职业学校学生见习制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学生见习工作给予适当补贴。实施国家教育税收优惠政策,对支付学员学费的企业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

学校要加强集体管理,健全管理体制,强化监督措施,规范校风建设。由教育培训行政部门或相关行业对职业培训团体的成立、实质变更或撤销进行审查;职业培训团体的行为,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法规和相关规定,不得以职业培训团体名义进行非法活动。组员要守纪律,真诚团结,友好合作。

3加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投入

各地区应多渠道增加投入,通过购买政府服务,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具有教学、生产、培训功能的公共培训基地,支持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建立公共职业教育模拟系统,建立产业研发中心和公共师资队伍,促进职业教育集团社会服务的发展与巩固。

4加快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行业协会要全面规划、协调、监督和管理职业教育工作。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并给予表彰和奖励。要积极开展经验交流、合作洽谈等活动,支持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加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合力,实现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晓斐.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模式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245-246

[2] 康夏飞,李志红,师晓青.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合作现状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0(11):28-29

[3] 顾阳.将“渴求人才”共识化为“投资于人”行动[N].经济日报,2019-04-04(3)

[4] 臧金梅,徐素红,谢丽娟.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意义[J].大观,2015,(09)

[5] 史可可,董芳芳.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2(3):165-165.

[6] 龙曾成,杨平.高职院校推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认识与思考[J].文存阅刊,2020,(29):204.

[7] 趙东海,侯建成,陈源, 等.地方院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中国新通信,2020,22(12):217.

[8] 廖清科,杨智勇,刘宇, 等."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的发展[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6):143-144.

[9] 陈仁府.刍议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的实现策略[J].国际援助,2020,(1):27-28.

基金项目: 2020年菏泽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HZ[2020]ZC52)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运行机制产教融合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