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一体化”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2022-01-17 21:54谢芳芳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读写一体化高中语文

谢芳芳

摘要:在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单元教学中,深入教材内容,从而基于“读写一体化”模式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及写作练习设计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在设计“读写一体化”教学时,应基于教材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并且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借助课文阅读开展写作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作能力与习作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内在情感进行深化,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提高阅读与写作水平。基于此,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为切入点,围绕“读写一体化”教学案例,探讨“读写一体化”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期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读写一体化;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读写一体化”教学案例分析

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一第一单元茹志鹃《百合花》课文教学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师归纳总结、课后布置小论文写作五大方面进行“读写一体化”教学方法运用分析。

教学目标:通过《百合花》教学,使学生了解茹志鹃写作风格、领会作者创作意图、明晰文章蕴含的军、民情感、掌握作者写作手法,从而初步奠定学生研究性学习习惯,为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即写作水平创造条件。

教学内容:剖析文章中“我”“通讯员”“新媳妇”主要人物性格,“通讯员”“新媳妇”二者间的关系,所代表的群体,掌握文章主题、主要事件、艺术风格。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独立预习与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课前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预习,课堂上采取互动教学法组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多角度对话讨论,最后由教师适当引入文章主题对文章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布置读后感或作文写作。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阶段:首先,要求学生搜集与《百合花》文章以及作者茹志鹃相关的文献资料;其次,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明确文章大体内容,记录阅读感受;最后,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小说界将该篇文章定义为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为什么评价作者茹志鹃为艺术风格作家?”

(二)课堂讲解阶段:首先,采取提问教学法与学生基于《百合花》文章进行讨论互动。教师提问:“同学们有人知道《百合花》是一篇爱情小说还是一篇战争题材小说吗?”一部分学生认为是爱情小说,也有同学认为是战争题材小说。教师提问:“如果将它归纳为爱情小说,那它与其他爱情小说之间有何不同呢?反之,将它归纳为战争题材小说,那它与其他战争小说之间有何不同”学生回答:“称为爱情小说但没有浓郁的爱恨纠葛,称为战争小说有没有较高的政治性”教师再次提问:“那这篇具有争议的小说题材为什么会在当时得到认可呢?”学生这时没有在积极回答问题了,都表示不清楚。这时教师需要引入了茹志鹃写作《百合花》的初衷,并向学生讲述茹志鹃在发表这篇小说时所受到的阻碍。随之接着向学生提问:“作者文章中的百合花象征着什么?”学生回答:“淳朴、单纯、干净的心灵与情感”教师继续提问:“征着着谁的心灵?谁的情感?”由于学生在课前准备阶段已经完成课前预习,因此对文章内容具有大致了解,所以此时学生开始就该问题进行激励讨论,有同学认为单纯、干净、淳朴的心灵是新媳妇,有的同学则认为是通讯员,有的同学认为情感是通讯员与“我”之间的友情,也有同学认为是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的爱情,在讨论陷入僵局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同学们会什么要将淳朴、单纯、干净的心灵与情感固定到某一个人身上呢?转换一下思路注重一下各个人物所代表的群体”,学生们豁然明白这篇小说所表达的百合花心灵与情感指的是军民鱼水情。教师引导:军民鱼水情就是当时中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基于这篇文章内涵多解读出来的中心思想。

(三)教师归纳总结:首先,教师向学生讲述该篇小说自发表以来在文学界引发的讨论热潮,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百合花》的魅力,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认可;其次,向学生讲述《百合花》发表过程的艰难,让学生了解当时年代各种因素对书写人性的桎梏;最后,让学生深入《百合花》文章内涵与写作手法,让学生之间继续探讨如何提高自身写作水平。

(4)课后布置小论文写作:教师提取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进行激烈讨论过的观点,进行以《百合花》读后感为主题的论文写作,要求学生围绕主题自拟题目,按照标准作文格式阐述自己独立观点,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开展写作实践训练。

二、“读写一体化”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

第一,注重阅读在写作中的推动作用。与传统的写作教学相比,新课改背景下的写作教學更加关注学生阅读能力水平,这在教材改革中也有所体现。相比于旧版教材,新教材中融入了更多可读性较强、文辞优美的阅读文章,教师可以借助此类文章引导学生,开展多重对话,在思想交流中提升审美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与此同时,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阅读鉴赏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进行积累,从而在后续写作中对其要加以充分运用。

第二,加强学生写作内驱力的培养。动机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动力,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写作的主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写作已经不再只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存在,而是更多地尊重学生的主观体验,让学生可以在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发现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并进行材料的收集,然后让学生自主行文。教师逐渐提升对在专题学习中营造写作情境的关注,让学生主动领悟、主动探究,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第三,构建系统性知识内容体系。教师要求学生对每天课堂上所讲解的文章,根据文章背景、手法、主题、情感进行分类、整理、总结,做好每天总结,构建知识快;做好单周总结,构建知识脉络;做好单月总结;构建知识体系;做好学期总结,构建知识完整性。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学生很容易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对后续文章知识内容的学习和链接。

第四,增加课外经典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非常直观地表达出阅读数量与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阅读数量的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也会日益提高。尤其高中学生即将要面临高考,更需要大量阅读素材积累,基于此,语文教师在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时,不仅需要完成教材阅读知识学习,也应该适当进行课外经典读物的扩展,可以在某一课文阅读讲解完成后,将与其思想相关的课外经典引入课堂,加强学生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在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阅读能力与习作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教育界热门话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与此同时,新课改也明确强调以及再次肯定了读写能力培养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中的地位,因此,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百合花》课文教学为例,探讨了“读写一体化”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并研究表明“读写一体化”能够切实提升学生读写素养。

参考文献

[1]刘亚萍,王丽华.“读写一体化”模式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9):114-115.

[2]彭福香.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实践分析[J].作文,2020(24):72-74.

猜你喜欢
读写一体化高中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读写一体化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读写一体化”在农村普通高中的有效实施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输出驱动假设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