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CS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围术期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2022-01-17 04:27:20徐岩聂方方刘丽
内科 2021年6期
关键词:负性康复训练依从性

徐岩 聂方方 刘丽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南省平顶山市 467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发生急性堵塞,血供急剧减少甚至中断,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心绞痛,可伴血清心肌酶活性升高,且服用硝酸甘油后也未能有效缓解,部分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威胁生命安全[1]。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临床上治疗AMI患者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大多数患者缺乏对该疾病及手术治疗的认知,常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治疗和康复,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2-3]。黄小燕[4]报道,将讲解-模拟-练习-沟通-支持(ESPCS)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后续治疗及康复的效果。为探讨ESPCS护理模式在AMI患者PCI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126例患者进行了干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根据心电图、心肌酶检测结果及临床症状,被确诊为AMI[5];(2)视听、语言等功能正常;(3)患者及其家属签署干预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2)合并恶性肿瘤;(3)合并严重传染病;(4)精神异常。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患者男33例、女30例;年龄55~80岁,平均(66.76±10.53)岁;受教育年限9~13年,平均(11.12±1.08)年;梗死部位前壁25例、下壁23例、侧壁15例;心功能(killip)分级Ⅰ级28例、Ⅱ级24例、Ⅲ级7例、Ⅳ级4例。对照组患者男34例、女29例;年龄55~81岁,平均(66.89±10.61)岁;受教育年限9~14年,平均(11.33±1.10)年;梗死部位前壁26例、下壁25例、侧壁12例;killip分级Ⅰ级27例、Ⅱ级25例、Ⅲ级6例、Ⅳ级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AMI及PCI相关知识以及以往成功治愈病例的经验,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消除恐惧,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强康复信心。(2)生活护理:PCI术后患者取平卧位,避免体位变动导致伤口出血;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发现不良情况及时予以处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劳累、情绪、运动等会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要求患者禁烟禁酒,定期复查。(3)并发症预防:对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降低等症状患者,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定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并给予适当按摩,预防患者排尿困难,发生尿潴留;对出现低血压的患者遵医嘱给予多巴胺等药物服用,对局部出血或出现血肿患者及时给予压迫止血或遵医嘱应用止血药。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ESPCS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1)讲解:定期开展有关AMI及PCI的知识讲座,采用视频、图片、幻灯片等方式向患者讲解AMI与PCI治疗知识、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建议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模拟:先播放视频让患者了解喝水、穿衣、伸展四肢、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及按摩要点,然后由2~3名经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组成情景模拟小组,通过现场演示强化患者记忆、突出重点,解答患者疑惑。(3)练习:患者病情稳定后,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由家属协助患者进行喝水、进食、穿衣、刷牙、行走、关节活动、腹式呼吸等练习,让患者尽快掌握康复训练技巧。(4)沟通: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每周不少于2次,每次交流约20 min。以亲人、朋友的身份关怀与照顾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所思所虑,及时纠正患者不良认知与负性情绪。(5)支持:根据实际情况让患者循序渐进行康复训练,要求患者家属及朋友积极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让患者充满信心完成康复计划。

1.3 观察指标

1.3.1 心功能 干预前、干预4周后,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6]检查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1.3.2 焦虑抑郁状况 干预前、干预4周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7]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患者评分越高表明其焦虑或抑郁程度越严重。

1.3.3 依从性 干预2周、干预4周后,采用自拟的依从性评分表评估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包括主动完成分配任务、独立进行穿衣翻身、愿意与家属或医护人员交流、与其他病友分享心得、面对较难的运动能否完成等20个题目,每个题目分 “根本做不到0分”“偶尔做得到1分”“基本做得到2分”“完全做得到3分”4级进行评分,总分60分,患者评分越高表示其康复训练依从性越好。

1.3.4 并发症 比较两组患者PCI围术期低血压、局部出血、心动过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SD及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的LVEF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LVESD及LVEDD均明显缩小,观察组患者的LVESD及LVEDD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比较 (n,x±s)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 (n,x±s)

2.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康复训练依从性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2周、4周后,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康复训练依从性评分比较 (n,x±s)

2.4 两组患者PCI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在PCI围术期,观察组患者低血压、局部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7.94%)显著低于对照组(2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PCI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通常出现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临床上常采用PCI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供血,缩小梗死范围,但部分患者术后心理及精神压力较大,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康复效果[10]。周小妍等[11]报道,采用ESPCS护理模式,通过讲解、模拟、练习、沟通及支持5个阶段对老年帕金森患者进行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改变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为探讨讲解-模拟-练习-沟通-支持(ESPCS)护理模式在AMI患者PCI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126例患者进行了干预观察。结果显示,护理干预4周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及康复锻炼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将ESPCS护理模式应用于AMI患者PCI围术期的护理管理中,不仅能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还能提高其康复锻炼依从性,能有效改善患者的LVEF、LVESD及LVEDD水平。ESPCS护理模式注重患者心理、生活及并发症的预防,通过讲解、模拟、练习三个阶段能促使患者正确认知疾病,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能通过情景模拟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康复锻炼方法,提高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12];通过沟通、支持两个阶段能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尽早下床运动、积极主动进行康复训练,从而达到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氧气利用率、增加心肌供血的目的[13]。此外,ESPCS护理模式还能通过家属、朋友的协助,为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与照顾,使患者更加重视自己的病情,提高康复治疗的依从性[14]。ESPCS护理模式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借助家属朋友的支持、监督,促使患者纠正不良行为,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5]。

综上所述,将ESPCS护理模式应用于AMI患者PCI围术期护理管理中,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负性康复训练依从性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