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炸丸子

2022-01-17 13:27周永隆
北京纪事 2022年1期
关键词:焦黄秤杆油锅

周永隆

20世纪60年代,我小时候曾在东四七条住过几年。那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胡同东口一家特別小的小吃店。十来平方米的两间小屋,门口摆了张桌子,上面放了一个木框的大玻璃罩子,边上还有一个用大汽油桶改装成的巨大的炉子,上面坐着一个大大的饼铛,那是烙火烧用的。所有面食的加工,几乎都在店铺门口的这个大炉子上操作。

铺子小,经营的食品也挺平常,每天卖些火烧、油饼、豆浆之类的吃食。那时候,最吸引我的是小铺下午开卖的炸丸子。每天下午四五点钟,小店开始卖炸丸子,那新出锅的焦黄酥脆、香气四溢的炸丸子让我垂涎不已。

下午放了学,我常会跑到那个早点铺门口,看着那位50岁上下、高高的个子,围着一件变了色的白围裙、戴着白帽子的师傅炸丸子。炸丸子的大锅前,总是围着好几个像我一样又饿又馋的孩子,用贪婪的目光盯着师傅手里的丸子,小脑袋随着师傅往锅里下丸子的动作不停地摆动着。我们这些孩子觉得,就算买不起,闻闻这炸丸子的香味也解馋。

师傅把胡萝卜和粗粉条放在一起,用刀在一个大案板上剁碎,然后加白面和水搅在一起,放上一些盐和调料,比如五香粉、花椒粉之类的,馅就算是和好了。

炉膛内红色的火苗顺着炉口往外跳跃着,一口洗衣盆似的黑乎乎的大铁锅坐在火上。师傅把和好的一大盆丸子馅放在油锅边的桌子上,然后用手抓起一把,熟练地用手一挤,便从手的虎口里挤出一只圆圆的丸子,另一只手轻轻一刮,放进油锅里。就这样循环往复,几分钟的时间,油锅里就飘出了一层丸子。

眼见那丸子在沸腾的油锅里慢慢地变成了金黄色,从锅里飘出了一股股的香味儿,看得我们这些肚子里馋虫不断翻腾的孩子们眼睛都直了,口水不自觉地流了出来......

不一会儿,丸子炸熟了,那位高个子师傅用铁丝笊篱把丸子捞出来,放进一个大白盘子里,随后开始挤下一锅。等到丸子都挤到锅里慢慢炸着,就可以腾出手来开始卖了。

因为没有一点“肉毛儿”,所以这里的炸丸子叫素炸丸子,四毛八一斤。那时家家都不富裕,能来这儿买点炸丸子回去做菜已经算是“奢侈”一把了。大人们通常也就买一两毛钱的,而像我这样的小孩儿,兜里有几分钱已经算是富有了。每次我凑够5分钱,就可以买一两多的炸丸子,大约能有七八个——再少了那位师傅不卖,因为没法称。

买丸子,我都要等到大人们买完了再凑过去,望着那盛在盘子里,散发着好闻的油香热气的炸丸子。每次我掏出身上仅有的5分钱,那位炸丸子的师傅都用大大的眼珠子使劲翻着看我,我把钱递给他时都不敢看他的脸。但我却会盯着他的秤杆,怕他少给我一个丸子。他每次都不给我少称,有时秤杆平平的,还会从盘子里拿一个给我添上,然后用一块四方的包装纸左右一折,叠成一个小碗,把丸子倒进去递给我。

我从师傅手里接过那包焦黄的炸丸子,总会迫不及待地捡出一个放进嘴里。丸子很烫,咬一口,外焦里嫩。我走在胡同里,迎着风,一边走一边贪婪地吃着手上热乎乎的炸丸子,没走到家就吃光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炸丸子是我少年时代最好的美食,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记忆。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但我没有忘记那位炸丸子的师傅,以及那焦黄酥脆的炸丸子味道——这些都永久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猜你喜欢
焦黄秤杆油锅
一杆老秤挑起尘世的盖头
油锅起火怎么办
冬 柳
字里行间的温情
美 点(七绝)
荷叶秤
寻找沉睡260年的西班牙大主教
自制杆秤找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