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摘要:电脑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的一种手段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将教材资料更为丰富,将抽象的内容用计算机屏幕直观地表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化为具体形象的内容,当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时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因此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突破教学重难点陶冶情操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 陶冶情操 让多媒体教学为道德与法治课注入活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手段。电脑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的一种手段。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将教材资料更为丰富,将抽象的内容用计算机屏幕直观地表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化为具体形象的内容。当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时,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标》中提出:教师应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运用电教媒体获得知识,领悟道理。在《道德与法治》这一新学科中,有很多知识性的内容需要学生了解并掌握,所以电化教学在这一门学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的学习更能吸引学生。《想想他们的难处》中除了让学生知道残疾人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之外,更要让学生感受残疾人身残志坚的可贵品质,从而能尊重残疾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并主动积极帮助他们。通过上网学习交流,查询三位人物的真实事例“张海迪”、“桑兰”、“周舟”。学生知道了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身残志不残”的人物,让学生在阅读交流中感受他们身残志坚的精神从而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课标》中提出,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豐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在《我们的民风民俗》教学中,“不
同民族的民风、民俗”这一环节,老师不用在那里讲解,书上只呈现了三幅画面。但学生可以通过“国家文化网”、“中国民俗网”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民族习俗,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自豪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与学生,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通过媒体引导,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把书本的信息通过视听手段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地再现于学生眼前,更能使学生获得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从而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了解世界,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在教学《欢庆十一》一课,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同学们展示了我国各地群众和海外华人、华侨庆国庆的画面,在讲述其中的一个阅兵、游行的场景中我以毛泽东、邓小平两代领导人大阅兵的黑白视频信息为背景,在此背景上,以电影胶片的形式滚动插入了建国七十周年大庆时,习近平同志大阅兵和之后群众游行的彩色画面,并配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和《走进十月的阳光》这两首乐曲,让学生荡漾在历史的长河中,用身心去感受那种欢腾的,令人振奋的场面,使学生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由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这一心理发展过程,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幻灯、电影、录像、计算机等电教手段把丰富的典型事例,生动具体的材料,感人肺俯的场面,扣人心弦的情节等都具体形象地反映出来,把客观现实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自己在事实中归纳和发现真理。
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是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利用多种媒体传递教育信息,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封闭状态适应当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信息时代的环境,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思想,也不再是被禁锢在小小的书本教学里,它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更好地使学生学会做人,成为德才兼备的接班人。所以,让多媒体教学为道德与法治课注入活力,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我决心不断探索,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创出辉煌。 借助电教媒体,巩固延伸,陶冶情操。《课标》最基本的理念是以儿童为主体,鼓励参与性学习,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学习内容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使学生面对一个真实的世界。课后的巩固延伸是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有助于变知识为能力,变认识为行为。在《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中让学生课外的延伸作业也很多,有很多都必须运用点教媒体体,例如通过学习《我们的民风民俗》一课后,让学生合作完成一张有关民风民俗的电子小报,学习了《绿色小卫士》后设计宣传标语比赛,自己设计公益广告等。让学生在这些现代化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和思想素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