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杰
当达尔文说,人是从猴子进化而来的时候,很多人都表示非常地愤怒。现在我们已经接受了进化论的观点,但是我们仍然会相信人有一些独有的思维方式与动物有质的区别,这种追求,让我们相信我们可以抛弃与动物界共享的碳基的生命,这样就有了最初的控制论、机器人大佬们眼中的那个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看上去有些唯心主义、当下却又如此火爆的概念——人工智能。
确切地说,人工智能还是一个具体的技术概念,而不是一个哲学思潮,但是技术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人类的进步也会带来思想的变化,二者不能简单地区隔开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21年12月发布的里程碑式的报告《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教育契约》中指出:“随着人工智能、自动化和结构转型重塑全球就业格局,创造以人为本的体面工作将成为更加艰巨的挑战。另外,更多的人和社区开始认可人际关爱工作的价值以及提供经济保障的多样方式。”这句话结合中国的现实来说就是,虽然面对着平台层面的技术垄断的风险,面向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仍然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目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在社区层面建立以人与人面对面协作、创造性的劳动和分享、相互关爱为核心的立体生态,并且提供相应的场地、机制方面的支持。这个图景本质上就是一种社会层面上的创客教育,而一种社区创客空间和校园创客空间的互动,反映了创客运动当中技术民主化的声音:“我们不是技术更新升级当中被算计的消费者,我们是实实在在的、有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一个创客。”
庆幸的是,在基础教育中的创客教育实践将开源硬件、编程和人工智能比较完善的融合,结出的硕果即将在信息技术(科技)国家课程中充分体现。而这一切伴随着“数字中国”的建设能否创造新一代消费者的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消费观念,則是面向21世纪中叶的全球变革必须提早布局的问题。
人工智能很重要的价值在于降低劳动成本,“机器换人”,这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说的为什么谋得一份“看得起人”的体面工作越来越难。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人工智能和最新的图形图像技术以及“元宇宙”概念所掀起的“数字人”的热潮,则可能会给每个人的个体创造性的延续带来一种新的可能——我通过上传自己的数据,尽可能地在数字环境中学习、创造、交流、反思,可以生成一个个性化的数字人。目前,中学生可以掌握的技术已经可以再现自己的语音、笔迹等基础的指标,它们常常被看作是人工智能的教学案例。但是从数字人的角度,数字人的出现或者说相信数字人的人们会有一个重新架构数字观念、人生目标和存在价值的机会——我们生活的意义是为了有意义地活着。
人工智能的先驱图灵先生,曾经给出了一个图灵原理的概念:存在一台通用计算机,它可以模拟任何物理过程。广义的图灵原理认为各种物体都会产生数据,如果在数据的层面认为一个真实的骰子和1~6的随机数生成器生成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不可区分,我们就可以认定它们是一个东西。可以说,图灵测试是图灵原理的一个推论,如果数字人和真人在数据上不可区分的话,就说明人工智能进入到了强人工智能的时代。而个体层面上的数字人的原始数据的积累,则只能在我们每个人的个人层面上慢慢积累了——又给了我们学创客一个新的理由。
展望2022,祝福人间安好,数字人开始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