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年人旅游制约结构维度及作用机理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2022-01-15 15:56侯平平姚延波
旅游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出游制约范畴

侯平平 姚延波

(1.中国旅游研究院,北京 100005;2.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天津 300350)

0 引言

2021 年5 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0%①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八号)[EB/OL].(2021-05-11)[2021-09-18].http://www.stats.gov.cn/ztjc/zdtjgz/zgrkpc/dqcrkpc/ggl/202105/t20210519_1817701.html.,即中国六分之一以上的人口由老年人构成。中国老龄协会(China National Committee on Ageing,CNCA)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 亿,占总人口的34.90%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到2050 年老年人将占我国总人口约三分之一[EB/OL].(2018-07-19)[2021-09-18].http://www.gov.cn/xinwen/2018-07/19/content_5307839.htm.。根据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00%,意味着该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孙敬之,1996)。由此看来,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研究显示,老年旅游群体的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老年旅游者将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Patterson,2012),有着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和旺盛的市场需求,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Chen et al.,2014)。

然而,现实中老年人可能由于种种主客观层面的制约未选择出游,或者减少外出旅游次数等,影响了该市场的繁荣发展。有研究者指出,在看到老年旅游市场广阔前景的同时,还要关注制约老年人参与旅游活动的因素(Huber et al.,2018)。一方面,与其他年龄群体相比,老年人参与旅游活动面临着诸多如身体健康、经济、缺少旅行伴侣等方面的制约(Nimrod,2008;Mcguire,1984)。另一方面,在供给方面,老年旅游市场还存在相关配套服务跟不上、旅游产品针对性不强、缺乏旅游保障、旅游服务体验差等制约(季战战等,2018)。这些制约会影响老年人的旅游决策并降低他们的旅游参与水平(Kim et al.,2004)。对老年人旅游制约进行研究,不仅对提高老年人旅游参与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还能帮助旅游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更好地了解老年人面临的旅游制约,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促进老年旅游市场发展。

目前,学界对老年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旅游动机(Hsu et al.,2007)、老年旅游市场细分(Ward,2014)、老年旅游者消费行为(Jang et al.,2009)等,而对老年人旅游制约的研究较少(Hung et al.,2016;Kazeminia et al.,2015),尤其缺乏在中国情境下对老年人旅游制约的研究(刘力,2016)。因此,本文以60 周岁及以上的城市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老年人旅游制约维度,尝试构建老年人旅游制约结构维度模型和内在作用机理模型。本文不仅丰富和推进了老年人旅游制约的理论研究,拓展了老年旅游和旅游制约的研究内容与方向,也为旅游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开发老年旅游市场提供理论依据。

1 文献回顾与述评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城市老年人

目前,多数研究者都用自然年龄来对老年人做出概念界定,如任明丽等(2018)以50岁为老年人的最低年龄界限,赵振斌等(2011)将55岁及以上年龄的人界定为老年人。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EB/OL].(2019-01-08)[2021-09-18].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1996-08/29/content_1479994.htm.。在我国,相比于农村老年人,城市老年人因其经济实力更强,出游意愿更强烈③央广网.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发布[EB/OL].(2016-10-10)[2021-09-18].http://china.cnr.cn/news/20161010/t20161010_523185101.shtml.,是目前老年旅游市场的主力军①何力.我国老年旅游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N].中国旅游报,2021-01-06(003).。因此,结合我国基本情况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本文将城市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具体而言,是指有出游经历,年龄在60周岁及以上的、在城市居住的老年人。

1.1.2 旅游制约

旅游制约的概念源于休闲学中的休闲制约(Leisure Constraints),休闲制约是指造成个体不能参与休闲服务项目、不能参与新的休闲活动、不能继续保持或者增加休闲参与频率的制约因素,或者给休闲体验质量造成影响(如较低的满意度、没有获得期望的休闲益处)的制约因素(Nadirova et al.,2000)。但旅游制约和休闲制约有诸多差异,如制约类型、制约结构等都存在不同。目前,研究者们对旅游制约的概念并没有形成共识。例如:赵振斌等(2011)认为旅游制约是任何可能对人们旅游活动参与和决策产生阻碍作用的因素,这些因素有可能导致人们的旅游活动不能进行或满意度降低等。Nielsen(2014)认为旅游制约是影响人们参与旅游活动的障碍或因素。胡田(2018)认为旅游制约是指那些抑制旅游意愿、造成无法旅游、无法保持或提高旅游频率,或对旅游体验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结合已有关于旅游制约的定义,本文认为旅游制约是那些造成人们不能参加旅游活动,不能参加新的旅游活动,不能继续保持或者增加参加旅游活动的频率,或者给旅游体验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如较低的满意度、没有获得期望的旅游益处)的障碍和情境。

1.2 休闲制约理论

在旅游制约研究中,研究者多采用休闲制约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 of Leisure Constraints)和休闲制约协商(Negotiation of Leisure Constraints)对旅游制约进行探究(Hung et al.,2012;Gao et al.,2016)。休闲制约层次模型由Crawford 等(1991)提出,指出休闲制约中的个人内在制约、人际制约和结构制约3个维度并非相互独立,而是具有一定的内在层级关系,休闲制约的发展过程遵循个人内在制约→人际制约→结构制约这种层级流程。随后,Jackson 等(1993)又提出了休闲制约协商,这是一个改良后的休闲制约层次模型。休闲制约协商是指人们努力面对制约,并通过促进参与的认知策略与行为策略提升适应力。其中,认知策略与个体采取的行动有关,如个体的技能获取和时间管理;行为策略与个人休闲参与的感知价值有关,如获得的休闲益处;这两种策略可以改变人们参与休闲活动的持续时间和活动强度(Jackson et al.,1995)。具体而言,行为策略用于缓解人际层面和结构层面的各种制约,认知策略用于缓解个人内在制约(Jun et al.,2009)。老年人会采取相应的旅游协商策略来解决旅游制约,如选择可靠的旅游运营商和包价旅游产品来降低旅游风险,参加团队游或结伴出游来克服人际制约等(Kazeminia et al.,2015;Gao et al.,2016)。

休闲制约协商意味着人们会改变休闲参与,但不会终止参与。根据休闲制约协商,当休闲动机高于个人内在制约时,个人内在制约就可以被克服,从而产生强烈的休闲偏好;强烈的休闲偏好能促使人们采取协商措施以克服人际制约和结构制约,最终实现休闲目的。休闲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多种制约因素协商的过程(Crawford et al.,1991)。休闲制约层次模型和休闲制约协商为本文的旅游制约研究提供了参考。

1.3 老年人旅游制约相关研究

1.3.1 老年人旅游制约维度研究

Huang 等(2003)确定了制约老年人旅游的3 个维度:一是旅游者能力,主要指老年旅游者的体能下降、害怕离开家无人照料、考虑经济条件,以及缺乏旅行伙伴;二是旅游产品直接供应者,如提供的饮食和旅游信息不符合老年人需求,以及行程安排得不合理等;三是间接旅行动机,包括害怕麻烦和缺乏旅行时间等。Chen 等(2009)发现老年人旅游制约主要包括感知风险(如担心目的地的安全、产品失败等)、时间承诺(缺少时间、缺少家人支持)和个人原因(害怕离家、体能和年龄问题)3 个维度。Hung 等(2016)研究发现老年人旅游制约包括内在制约(对旅行感到内疚)、人际制约(如缺乏旅行伙伴)和结构制约(如缺乏时间或金钱)3 个维度;同时发现,西方国家的老年游客更容易受结构制约的影响,而亚洲的老年人则更多地受内在制约或人际制约的影响。Gladwell 等(2004)探讨了老年人作为家庭照顾者时所面临的旅游制约,主要有物理制约(可进入性和建筑障碍、旅行期间的精力损失)、社会制约(缺乏金钱、家庭和人力服务支持)和情感制约(对未知的恐惧、失去自由和失去自发性)3个维度,这3个维度存在潜在的层级关系,情感制约是最高层级的制约维度。

国内只有少数文献对该研究议题进行了探讨。例如:赵振斌等(2011)采用问卷对成都市老年人旅游制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旅游制约包括自身制约、支持制约、经济与经历制约、环境制约4 个维度,其中自身制约为最主要的维度。刘力(2016)研究发现,中国老年人的旅游制约包括出游负面认知、缺少同伴、费用制约、家庭责任和时间制约。

1.3.2 老年人旅游制约因素研究

老年人旅游制约包含多种因素。例如:Hsu 等(2007)发现中国老年人外出旅游面临身体健康、家务(如帮助子女照看小孩)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Gao 等(2016)探究了中国老年妇女面临的旅游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旅游知识有限、健康与安全、文化冲击、缺乏旅游伙伴、低质量的服务设施、信息可得性有限、导游负面声誉、很少有带薪休假。任明丽等(2018)发现身体状况会制约老年人的旅游参与,从家庭旅游参与的层面来看,行为能力是老年人旅游参与的主要制约因素。Hsu 等(2009)研究发现,年龄、健康、家庭责任、收入水平等是中国老年人面临的旅游制约因素。

论舞蹈作品表演者的作者地位 .............................杨华权 03.37

有研究者指出,为了得到有效和可靠的研究结果,必须考虑不同文化群体在特定活动背景下面临的制约(Gao et al.,2016)。相比于其他年龄群体,老年人特殊的身心特征使其在旅游参与中面临更多的障碍与情境(Nimrod,2008)。然而,国内现有对老年人旅游制约的研究多采用问卷法提取相关结构维度,尚缺乏从解释性和分析性视角聚焦于老年人旅游制约系统和过程的研究(Valentine et al.,2010)。综上,有必要基于旅游情境,采用扎根理论方法,结合老年群体的特征和旅游活动与产品的独特性对城市老年人旅游制约的结构维度和作用机理进行系统研究。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于1967 年由社会学家Glaser 和Strauss 提出,是一种从资料中建立理论的质化研究方法,提倡在基于数据的研究中发展理论(卡麦兹,2009)。扎根理论的核心是对概念、类属的不断比较(Roy,2006),要求从客体对象处搜集具有真实性、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客观资料和信息,规避实证研究范式下预设性理论模式或经验性观念对采用资料和所得结论范围的“程式化”限制。因此,采用扎根理论得到的结论更加真实、全面和准确(高军等,2010),当现存理论框架不够完善时,作为质化研究的扎根理论就特别有用(陈晓萍等,2012)。基于此,本文采用扎根理论对城市老年人旅游制约的结构维度和作用机理进行探究。

2.2 研究样本与数据搜集

本文采用深度访谈搜集资料,综合目的性抽样和理论抽样,以编码中的理论饱和为原则确定受访者人数,即直到受访者的资料不再出现新的概念与范畴为止。本文共访谈了29 位60 周岁及以上的城市老年人,他们分别位于天津(8 人)、北京(7 人)、沈阳(4 人)、阜阳(5 人)、广州(5 人)5 个不同的城市,都有出游经历。采用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访谈的具体地点是这些城市的景区、公园和社区活动中心。具体而言,研究者在访谈地点随机选取受访者,在其愿意接受访谈的前提下,首先询问其年龄是否在60 周岁及以上,是否为本城市居民,如果以上两个问题都回答“是”,则满足受访条件,并对其开展深入的访谈。每位老年人的平均访谈时长约45 分钟,共整理出约97000 字的访谈文本。访谈程序如下:首先,询问受访者是否有外出旅游经历,如果有继续开始正式访谈,如果没有则终止访谈;其次,询问其在外出旅游前/旅游中/旅游后是否遇到一些制约或情境因素,使其不能维持或增加参与旅游活动的频率,或者不能参加新的旅游活动,或者阻碍其参加旅游活动,或者影响其旅游体验或旅游满意度。

受访者人口统计特征为:男性16 人,女性13 人;60 岁~69 岁的13 人,70 岁~79岁的8 人,80 岁及以上的8 人;初中、高中学历的10 人,专科、本科学历的19 人;受访者退休前职业为医护人员的2人、教师5人、工人4人、自由职业者2人、政府单位从业者4人、企业从业者12人;出游次数5次以上的6人,3次~5次的9人,1次~2次的14人;老年人惯常出游以自由行(15人)和跟团游为主(9人),子女同行和自驾游的各有2人,背包游的有1人。研究选取不同访谈对象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共同方法偏差,多源资料获取可使访谈内容更加丰富与翔实。

3 城市老年人旅游制约结构维度

3.1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一个资料收集与分析的过程,通过发现概念与范畴并予以命名来正确反映资料内容。为确保编码结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本文的访谈与开放性编码同步进行,每次访谈结束后即开始对资料进行整理与编码。在定义现象的基础上,利用Nvivo12.0软件对325个现象进行归纳,整合形成概念。在概念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概念归类、提取和抽象化,发现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形成范畴。最后本文共提取116个概念和26个范畴,如图1所示。

图1 开放式编码示例

3.2 主轴编码

通过开放式编码得出的各个范畴还是相互独立的,其范畴意义、关系仍较为广泛和模糊,需要对范畴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抽象、归类,提炼出更高一级的主范畴。因此,主轴编码侧重于将各个独立的范畴联系起来,发现与建立不同范畴间潜在的联结关系,并根据其相互关联和逻辑顺序重新归类,进而提取主范畴。如表1 所示,通过对26 个范畴的分析、归类和抽象,本文共提炼出10 个主范畴,分别是安全感知制约、目的地人文与自然环境制约、目的地公共设施与服务制约、旅游环境体验制约、服务人员服务体验制约、旅游企业产品和服务供给制约、旅游伴侣制约、支付能力制约、身心制约、闲暇时间制约。

表1 主轴编码

3.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对主范畴内容进行再一次整合和提炼,即从主范畴中挖掘“核心范畴”,通过“故事线”来分析和挖掘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的逻辑关系,并结合相关理论完善各范畴,以达到理论饱和要求,发展出系统的理论框架。通过对26 个范畴和10 个主范畴深入分析,在与原始资料和相关文献资料比较互动的基础上,梳理清楚本文的故事线,并对主范畴、范畴进行阐释,进而抽象提炼出核心范畴(见表2)。本文最终提炼出5 个核心范畴(维度),围绕核心范畴的“故事线”可以总结为:城市老年人旅游制约由身心安全制约、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制约、支持性制约、目的地属性制约、参与后体验制约。

表2 选择性编码

4 城市老年人旅游制约的维度与作用机制

4.1 城市老年人旅游制约结构维度模型

图2 城市老年人旅游制约结构维度模型

(1)身心安全制约由安全感知制约和身心制约2个主范畴构成,老年人的身心安全制约主要是指老年人的心理品质、个人能力和安全感知等,会直接影响其旅游偏好和旅游决策,是制约老年人外出旅游的最基本维度。Le Serre等(2017)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旅游设施安全风险、担心在旅游期间生病等是制约中国老年人外出旅游的因素。

(2)支持性制约主要是由旅游伴侣制约、支付能力制约和闲暇时间制约3个主范畴构成,是指老年人的旅游参与决策已经形成但还未实际参与,是影响老年旅游者参加旅游活动的客观层面制约。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其在出游中更倾向于结伴出游,以互相帮助。对于那些旅行经验较少的老年人来说,旅游伴侣制约甚至是决定性的(Silva et al.,2008)。旅游同伴对老年游客的旅游规划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影响整体满意度(Vigolo,2017)。已有研究也表明,缺少旅游同伴、家务和经济条件(Hsu et al.,2007)、空闲时间(刘力,2016)是中国老年人面临的主要旅游制约因素。

(3)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制约是影响老年人旅游参与的旅游供给制约。研究表明旅游信息匮乏和交通住宿不方便等会制约老年人出游(赵振斌等,2011)。季战战等(2018)指出老年旅游市场还存在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产品不具有针对性等制约问题。

(4)目的地属性制约主要包括目的地人文与自然环境制约、目的地公共设施与服务制约2 个主范畴,是指与目的地相关的制约因素,如目的地交通不友好、社会治安差等给老年人出游带来不便利和不愉快经历等。旅游目的地的安全、产品和服务等是老年人感知的旅游制约因素(Chen et al.,2009),其中当地的社会治安已成为游客前往目的地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Kim et al.,2004)。

(5)参与后体验制约由服务人员服务体验制约和旅游环境体验制约2 个主范畴构成,是指旅游结束后,老年人对此次旅游活动的综合感知,也会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出游意向等。现有研究表明,过去的旅游体验会影响游客的风险和安全感知,以及重游意向(Kim et al.,2004;Sönmez et al.,1998)。

4.2 城市老年人旅游制约作用机理模型

借鉴已有的休闲制约协商,从出游前、出游中和出游后的逻辑视角,本文构建了城市老年人旅游制约的内在作用机理模型(见图3),即城市老年人除了受出游前的身心安全制约、支持性制约以外,还受到出游中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制约、目的地属性制约,以及出游后的参与后体验制约。具体而言,身心安全制约和旅游动机共同作用于旅游偏好;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制约、支持性制约、目的地属性制约和参与后体验制约共同影响旅游活动参与的全过程;参与后体验制约不仅影响身心安全制约、支持性制约、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制约和目的地属性制约4 个维度,还影响旅游动机;强烈的旅游动机能促使老年个体克服不同的制约维度,实现参与旅游活动的目的;此外,个体可以通过旅游协商策略来解决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旅游制约。

图3 城市老年人旅游制约的内在作用机理模型

本文借鉴休闲制约协商理论和休闲制约层次模型对城市老年人旅游制约的内在作用机理进行阐释,发现城市老年人旅游制约遵循身心安全制约→支持性制约→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制约→目的地属性制约→参与后体验制约的层次结构;面对不同的旅游制约,城市老年人会采取相应的协商策略(Kazeminia et al.,2015)。城市老年人的旅游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有层次的旅游制约的协商过程,即在出游前,城市老年人有外出旅游的动机和愿望,会采取和亲友一起出游和备好常用药品等协商策略来克服身心安全方面的制约;当旅游动机高于身心安全制约时,老年人易形成旅游偏好。面对下一阶段制约,城市老年人会采取寻找合适的旅游伴侣和闲暇时间等协商策略,克服支持性制约。出游中,城市老年人首先通过购买高品质旅游产品和友好型服务等协商策略来克服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制约。在实际的行为发生或以不同的方式发生之后(出游成功),城市老年人将面临目的地属性制约,他们通过选择乘坐无障碍公共交通、在提供适老化服务的景区游玩等协商策略,克服目的地交通和各种旅游服务设施制约。旅游结束后,城市老年人对此次旅游体验和经历的评价会影响其未来的出游意向,即面临参与后体验制约。面对如景区拥挤等环境体验制约,城市老年人可以选择淡季出游、选择人少的景区游玩等协商策略;面对服务体验制约,城市老年人通过选择口碑好的导游等协商策略来克服。同时,参与后体验制约也会影响其他4个维度及旅游动机,形成反馈路径:(1)参与后体验制约反过来会影响城市老年人对身心安全制约、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制约、支持性制约和目的地属性制约的认知。(2)参与后体验制约影响城市老年人运用旅游协商策略解决旅游制约问题的能力,如果其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这会增加其克服旅游制约的能力,能更好地利用协商策略克服出游制约;反之,则会降低其采用协商策略克服旅游制约的信心。(3)参与后体验制约影响城市老年人参加旅游活动的原始动机和旅游意愿等,只有高质量的旅游体验才会增加老年人对旅游活动的了解(Pearce et al.,2005)和旅游安全感(Pinhey et al.,1994;Sönmez et al.,1998),并增强其旅游动机和旅游欲望(Pearce et al.,2005)。

5 研究结论与局限

5.1 研究结论和讨论

相比于其他年龄群体,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社会角色都在发生变化(Chen et al.,2014),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比任何其他年龄段的人都长(Patterson,2006),其旅游参与面临更多的障碍与情境(Nimrod,2008)。本文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城市老年人旅游制约的结构维度,共提炼出26 个范畴和10 个主范畴,得到城市老年人旅游制约由身心安全制约、支持性制约、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制约、目的地属性制约、参与后体验制约5个维度构成。已有研究发现,老年人旅游制约维度主要包括感知风险、情感制约、时间制约、人际制约、旅游产品制约等(Huang et al.,2003;Chen et al.,2009;Hung et al.,2016),这与本文得出的“身心安全制约”“支持性制约”“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制约”维度的主要内涵相似。除此之外,本文还发现了城市老年人旅游制约的目的地属性制约维度和参与后体验制约维度。这主要源于制约会随着政治、性别、种族、阶层、年龄、社会和物质而改变(Davis,2008),不同群体在特定活动背景下面临的制约因素是不同的(Gao et al.,2016)。城市老年人所具有的独特性,如经济实力更强,出游意愿更强烈①央广网.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发布[EB/OL].(2016-10-10)[2021-09-18].http://china.cnr.cn/news/20161010/t20161010_523185101.shtml.,已将旅游视为重要的生活方式②搜狐网.2017 中国老年消费习惯白皮书[EB/OL].(2018-1-23)[2021-09-18].https://www.sohu.com/a/218458994_194423.,可能是导致本文研究结论不同于以往老年旅游制约维度的原因之一。另外,异地性(吴文新等,2013)和体验性(谢彦君,2005)是旅游区别于其他休闲方式的根本特征,上述两个维度也是本文在旅游情境下发现了不同于以往休闲制约的新维度。一方面,旅游活动的异地性,使得老年人在出游中会面临更多的制约因素(Nimrod,2008),尤其是面临目的地环境、设施等属性的制约。另一方面,旅游行为会受过去旅行体验数量和质量的影响(Mazursky,1989),旅游体验高的个人往往更自信(Sönmez et al.,1998),因为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增加了人们对旅游活动的了解(Pearce et al.,2005)和旅游安全感(Pinhey et al.,1994;Sönmez et al.,1998),并增强了旅游动机和旅游欲望(Pearce et al.,2005)。当老年人参与旅游活动后的旅游体验评价不好时,这会影响其未来的出游动机、旅游风险感知和旅游行为等,即面临参与后体验制约。

本文还构建了城市老年人旅游制约作用机理模型,即城市老年人外出旅游会面临身心安全制约→支持性制约→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制约→目的地属性制约→参与后体验制约的制约层次结构,并深入剖析了5 个维度的具体作用路径。此外,基于旅游制约协商策略,城市老年人在出游前、出游中和出游后3 个阶段会采取不同协商策略克服旅游制约:在出游前,城市老年人会通过寻找旅游伴侣、闲暇时间等协商策略来克服个人身心安全与支持性制约;在出游中,城市老年人会通过选取知名度高的旅行社、交通便利的旅游目的地等协商策略来克服外在产品和服务供给制约和目的地属性制约;旅游结束后,城市老年人克服游后体验制约的协商策略包括选择无购物的旅游团、与朋友一起开展团体旅行等,为未来再次出游做准备。

5.2 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

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第一,目前我国对老年人旅游制约缺乏深入研究(刘力,2016;Hsu et al.,2009),本文立足于旅游情境,对城市老年人旅游制约进行了系统探究,不仅扩大了旅游制约的研究范围,还拓展了旅游制约在特定群体中的理论研究。第二,已有研究多使用问卷调研搜集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探究老年人旅游制约维度(Huang et al.,2003;Chen et al.,2009;Gladwell et al.,2004),但并未根据不同旅游阶段构建老年人旅游制约结构维度模型。本文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城市老年人旅游制约结构维度模型,为后续开发老年人旅游制约量表和开展更多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具有以下实践意义:第一,为政府制定老年旅游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目前,老年群体已成为旅游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吸引着政府管理部门对该市场的关注。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相关政府部门了解老年人外出旅游面临的各种制约,从而制定相应的政策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旅游制约问题,为老年人的出游营造友好的社会环境,促进老年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譬如,针对目的地属性制约,目的地政府可以创建老年友好型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提供无障碍公共交通设施,让老年人在旅游目的地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第二,老年旅游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可以根据不同阶段老年人旅游制约内容,开发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改善老年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譬如,旅行社的线路游览时间要宽松,配备具有老年心理学知识和良好服务态度的导游和陪同人员等。

5.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存在以下研究局限:第一,本文主要对城市老年人的旅游制约进行了研究,并未对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旅游制约进行调研。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可尝试对农村老年人旅游制约进行探究,深入剖析城乡差异对老年人旅游制约产生的不同影响。第二,在研究样本中,本文调查对象主要集中于国内中东部地区的城市老年人,因此调研样本的地域分布相对不均衡。在未来的研究中,要对老年人群体进一步细分,探究不同地域老年人和不同经济背景老年人旅游制约的不同。第三,本文只对参加过旅游活动的老年人旅游制约进行研究。未来可将未曾参加过旅游的老年人和参与过旅游的老年人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者在旅游制约上的区别。

猜你喜欢
出游制约范畴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你出游,我出油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未来出游大作战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假期带娃出游防走失
出游季你都“妆”对了吗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