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思芳,陈天君,张琴,张兰,冯锦,杨岚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西安 710061
Ⅱ型呼吸衰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晚期的常见并发症,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发展,进而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无创机械通气可通过调节呼吸压力,辅助自主呼吸,改善患者氧合,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换气,但单独使用总体疗效仍有待提升[1-2]。在此基础上,使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可明显改善气道炎性反应,阻止病情恶化,改善肺通气,控制呼吸衰竭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治疗效果[3-4]。本研究选择143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开展研究。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我院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43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72例)、治疗组(71例)。治疗组男性45例,女性26例;年龄范围60~69岁,年龄(62.2±3.5)岁;病程范围为2~11年,病程(6.5±1.2)年;肺功能Ⅰ级25例,Ⅱ级32例,Ⅲ级14例。对照组男性44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59~68岁,年龄(62.5±3.4)岁;病程范围3~12年,病程(6.4±1.2)年;肺功能Ⅰ级26例,Ⅱ级33例,Ⅲ级13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等级、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相关标准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GOLD 201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5]。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依从性;(3)患者精神状态正常,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4)患者无呕吐倾向;(5)患者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伴有肺栓塞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2)患者伴有先天性免疫缺陷;(3)患者心肝肾功能异常;(4)患者伴有恶性肿瘤;(5)患者曾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近期使用过免疫抑制药物;(6)患者近期曾接受过面部手术或上呼吸道手术。临床效果评价标准[6]: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和呼吸困难、咳痰和咳嗽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精神状态明显改善,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问卷(mMRC呼吸困难量表)得分降低超过2分或得分小于1分为显效;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和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精神状态有所好转,mMRC呼吸困难量表得分降低超过1分为有效;患者动脉血气指标、临床症状、精神状态和mMRC呼吸困难量表得分没有好转,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3 治疗方法 在患者入院确诊后,及时开展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将呼吸频率设置为每分钟12~18次,每分钟氧流量为2~8 L;吸气压力为12 cmH2O,呼气压力为3 cmH2O,保证呼吸机管道与面罩的连接状态良好,且没有漏气问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通气压力进行适当调整,每隔6 h需休息1 h。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Glaxo Wellcome UK Limited产;每吸含沙美特罗50 μg,丙酸氟替卡松100 μg)治疗。以清晨用药为佳,每日2次,每次1吸。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
1.4.1 血气指标 治疗前后取患者2 mL清晨空腹动脉血,动脉血气分析仪检测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和血氧分压(PaO2)。
1.4.2 炎性因子指标 治疗前后取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8(IL-8),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并严格依据说明书操作。
1.4.3 肺功能情况 治疗前后使用PMD Healthcare肺功能测试仪进行测定,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记录患者6 min步行距离,距离越长,活动耐力越好,肺功能也越好。
1.4.4 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口干、头晕、恶心等。
1.5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血气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PaCO2、pH值和PaO2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PaCO2、pH值和PaO2等指标均显著改善,且治疗后治疗组PaCO2、pH值和PaO2等指标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2.3 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IL-6、IL-10、IL-8和hs-CRP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IL-6、IL-10、IL-8和hs-CRP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IL-6、IL-10、IL-8和hs-CRP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炎性因子指标对比
2.4 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FEV1、FVC、FEV1/FVC、PEF和6 min步行距离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FEV1、FVC、PEF和6 min步行距离指标均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FEV1、FVC、FEV1/FVC、PEF和6 min步行距离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2.5 不良反应情况 对照组共9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2例口干、4例头晕、3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治疗组共7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3例口干、2例头晕、2例咽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χ2=0.251,P=0.6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OPD患者常因呼吸肌疲劳、气道阻塞等引起肺通气功能异常,引起机体二氧化碳潴留或缺氧,导致Ⅱ型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7-9]。
本研究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表明无创机械通气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治疗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动脉血气指标和精神状态明显改善,临床效果较好。COPD患者通常伴随呼吸肌力障碍,影响肺功能,病情较重患者呼吸时不能将肺部气体呼出,引起呼吸肌疲劳和呼吸功耗增多,使血液中PaO2降低,PaCO2升高,从而降低pH值,出现高碳酸血症[10-12]。因此,PaO2、PaCO2和pH值等血气指标一定程度代表COPD伴随呼吸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本研究中,治疗后治疗组血气指标改善状况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治疗后治疗组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无创呼吸机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治疗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使患者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显著改善。这是由于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中含有丙酸氟替卡松和沙美特罗,其中美特罗为 β2受体激动剂的一种,吸入之后对呼吸道黏膜直接起作用,抑制局部呼吸道组胺和白三烯水平,抑制释放肥大细胞,因此,可使平滑肌痉挛有效改善,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增强肺部的通气性,改善肺功能,从而减少呼气时滞留的气体,改善患者氧合功能,提高血液中PaO2含量,降低PaCO2[13-14]。
COPD致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研究表明机体炎性反应为该病主要诱因。IL-6、IL-10为机体生物活性刺激因子的一种,IL-6正常情况下参与免疫调节,IL-10可对促炎反应介质的表达产生抑制作用,可抑制炎性因子mRNA稳定性,IL-6、IL-10水平的降低与该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IL-8为单核-巨噬细胞生产的一种细胞因子,使嗜中性粒细胞脱粒、释放溶酶,有助于T细胞游走、趋化等,在COPD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生重要作用;hs-CRP为急性时相蛋白,急性炎症、创伤、肿瘤情况下会迅速增高,其含量表明机体炎性反应水平[15-18]。本研究中,治疗后治疗组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是由于丙酸氟替卡松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效果,使COPD伴随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道内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水平降低,从而有效调节炎性介质的释放及生成,明显改善气道炎症水平[19-20]。
综上所述,无创机械通气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治疗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血气指标,缓解机体炎性反应水平,改善患者肺功能,临床效果较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靠,该治疗方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