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鞠佳妮
(1.青海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青海 西宁 810007;2.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63)
美国于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提出目标管理方法,这也成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延续至今,并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与研究,不断在更新迭代。该方法目前也相对较为成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目标管理以自我为中心,目标为方向,进行的自我管理,将工作所得结果作为评价标准。目标管理利用奖罚两种制度,对组织成员进行集中管理,使之具备一定的责任心,从而达到最优体系化的管理目标[1]。目标管理,以事实结果为最高衡量标准,将权利分散至各级人员,起到个体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效果。研究证实,品管圈活动管理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已经取得理想效果,在护理质量与满意度方面均有所提升[2]。为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方面,增强护理能力,精进管理水平。本研究提出将目标管理与品管圈活动管理相结合,应用至普外科护理管理中,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护服务。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品管圈活动管理方法,实验组采用目标管理结合品管圈活动方法。
纳入标准:①符合普外科疾病诊断;②择期手术。排除标准:①血液、免疫系统障碍;②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开展品管圈活动管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成立品管圈活动管理小组。普外科护士长为组长,病房护师为组员。②确定活动主题。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程度为主题,每位组员轮流发言,集体讨论。贯穿研究期间,每周定期进行小组讨论。③分析查找原因。组织品管圈活动管理小组讨论普外科护理现状,对可能引起压疮、术后感染、伤口疼痛的原因进行分析。④制定护理措施。包括: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心理关怀。要求病房责任护师严格落实已制定的护理措施,按时巡房并做好记录,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解答患者提出与医护、疾病有关的问题,告知需要注意的事项。手术结束,积极与医师配合对患者创口进行包扎,使用温生理盐水擦拭患者皮肤,去除血渍,固定引流管,指导患者体位,注意病房消毒。
1.2.2 实验组
实验组在开展品管圈活动管理的基础上(品管圈活动管理方法如对照组一致),结合开展目标管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成立目标管理小组。人员同品管圈互动管理小组配置相同。②制定目标。依据普外科常见疾病特点及手术特点,结合护理发展要求,设定静脉穿刺满意率≥95%、坠床率为0%等护理总目标。③目标管理小组组长制定评分细则,组织小组每月进行护理培训,并进行不定期考核,总结每次考核中出现的问题,总结讨论,整理出解决方案。④细分目标。目标管理小组组长依据组员各自特点,制定对应个人的相应小目标,以此激发个人能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发挥组员个人特长,强化个人业务特长。表扬并奖励表现优异的护师个人,培训表现不合格的护师个人并总结不利因素。⑤考核。目标管理小组组长对各个组员进行考核打分。对于考核结果不理想护师,要求其自我反省,并全组讨论原因,进行强化培训,以提高护理质量。
①护理质量。采用自拟护理质量量表,包括:操作规范、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病房消毒、病房环境、安全宣教、护理文书等7个方面,共70分,分值与护理质量呈正比。②护理满意度。采用自拟护理满意度量表,包括护理操作、心理护理、护理过程、宣讲过程、护理结果等5个方,共50分,分值与护理满意度呈正比。③疼痛程度。采用VAS疼痛量表,共10分,分值与疼痛程度呈正比。④统计两组住院期间切口感染与压疮发生率。
所有统计学资料都采用SPSS 21.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而所有的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用χ2检验,P<0.05 评价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实验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VAS评分比较(分,±s)
项目 实验组(n=51) 对照组(n=51) t P护理质量 65.96±7.85 55.39±6.74 7.30 0.00护理满意度 92.36±10.26 81.63±9.64 5.44 0.00 VAS评分 5.09±1.28 6.53±1.39 5.44 0.00
实验组切口感染率为1.96%(1/51),压疮发生率为0.00%(0/51)。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为11.76%(6/51),压疮发生率为9.80%(5/51)。实验组切口感染率与压疮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普外科手术种类众多、手术方式复杂,是医院外科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证实,普外科优质的护理质量能够对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产生重要影响[3]。因此,如何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可以说是普外科术后治疗、护理的关键。随着社会人员文化程度、经济水平提高,患者对医院的要求也就更高了,社会对医护人员专业性、职业性的标准就更高了。品管圈活动管理,是近些年提出的新型护理模式,是以自我启发与互相启发结合为原则,由工作性质类似、专业相近的人员组成的质量管理小组为单位,进行不断提高管理品质的管理模式[4]。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品管圈活动管理下的护理人员能动性、积极性得到了提升,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我院近些年应用品管圈活动管理,已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我院在应用品管圈活动管理的护理模式中,也遇到了瓶颈,发现护理人员无法发挥各自特长,从而更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护理。因此,我院将品管圈活动管理与目标管理结合,以达到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本研究发现,目标管理结合品管圈活动管理活动对于普外科护理质量起到了积极有利的作用。目标管理,是将各个护理小组人员的特长发挥在需要的地方,以此提高护理质量[5]。通过对护理人员个体长处进行分析,使其个体发挥其长处,从而推动个体的积极能动性、主动性,降低因为护理人员内心抗拒而造成的劳动力损失[6]。研究发现,将目标管理应用于外科手术术后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与极大价值[7]。目标管理小组,按照个人专业长处,优先分配护理工作,并遵照特异的考核标准进行评价,鉴定出个人护理质量,奖惩分明,并对不足进行讨论总结,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Angeli发现,目标管理能够明确个体在群体工作中对本职工作的定位,对个体肩负起自身责任有明显鞭策作用[8]。定期对目标管理小组成员进行考核,可对出现的不当问题或者客观问题进行纠正,对患者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进行汇总,探讨往后再次遇到此种情况的应对措施,明确护理过程中的目标,提高护理准确性。本研究进行过程中,发现结合实施目标管理后,普外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气氛更加融洽,患者更加信任护理人员,这对于提升护理人员形象,赢得患者尊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实验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切口感染率与压疮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结合目标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有研究发现,对94例骨科患者术后实施目标管理,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9]。本研究所得结果与这一研究结果相类似。国外学者对36例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实施目标管理活动,发现均无一例出现压疮等因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发生[10]。这个结果与本研究一致,本研究实验组,均无压疮发生。然而,由于本研究纳入病例较少,缺乏多中心联合研究,所得结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目标管理结合品管圈活动管理应用于普外科患者术后,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缓解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