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胜,梁华英,庞伟鸿,叶晓云,陈亚珍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湛江 524037)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文献报道显示,2015年宫颈癌新发病例9.89万,死亡3.05万[1],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而宫颈恶性病变的直接病因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2],高危因素有早婚或人工流产次数、过早性生活或性伴侣数多、卫生习惯差、宫颈肿瘤家族史、精神创伤、 吸烟、性传播疾病及免疫抑制等,HPV感染具有地域性和多样性[3],了解不同地区女性群体中 HPV 基因型分布情况和对宫颈恶性病变的“归因”程度,对于宫颈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湛江地区HPV基因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湛江地区HPV 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为湛江地区宫颈癌的预防和筛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对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到我院就诊的52771女性取宫颈分泌物进行HPV检测,年龄19-70岁,平均(42±3.6)岁。
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检测系统,DA7600PCR扩增仪(广州达安),HHM-21型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仪(广东凯普),基因组抽提试剂盒、PCR扩增试剂盒及杂交试剂盒由广东凯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1 宫颈脱落细胞的采集
先用棉拭子将阴道及宫颈口过多的分泌物轻轻擦拭干净,再用试剂盒提供的专用宫颈刷插入子宫颈外口,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5圈采集宫颈脱落细胞,然后将其放入含专用细胞保存液的试管中,4℃冰箱保存。
1.3.2 DNA提取与扩增
吸取500μL细胞悬液标本,14000r/min离心1min,弃去上清液,然后按试剂盒的DNA提取步骤抽提DNA。取1μLDNA抽提液,加入HPV扩增体系,采用扩增仪扩增,95℃预变性10min,95℃变性10s,55℃退火30s,72℃延伸45s,扩增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5min,PCR扩增的产物立即杂交发型或-20℃保存备用。
1.3.3 分子杂交分型
PCR扩增产物95℃变性5min,立即放入冰盒2min,与1mL预热至45℃的杂交缓冲液混合,在导流杂交仪上45℃孵育10min后导流杂交,加入封阻液封闭,酶标,冲洗,显色,在30min内查看分析结果,每次实验必须具备反应质控点,杂交显色质控点,阳性对照点显色,阴性对照点不显色,表示同时在控,实验结果有效。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2012-2020年HPV感染率一览表
2012-2016年HPV感染率年平均43.68%,2017-2020年HPV感染率年平均25.0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见表2。
表2 14237例HPV感染亚型分布(单位:%)
宫颈癌是目前世界女性第2常见的恶性疾病,仅次于乳腺癌,尽早筛查、及时发现和适当治疗是防治宫颈癌、降低疾病死亡风险的重要手段。随着HPV亚型与官颈癌发病相关性研究的深入,HPV分型检测在官颈癌筛查中的地位愈显重要,HPV分型检测作为初筛方案,因其高敏感性、高阴性预测值而适于大样本人群筛查,但特异性稍低。
HPV是一种双链环状无包膜的DNA病毒,通过黏膜或皮肤传染,具有亲嗜性。根据基因序列的不同,目前已确定的HPV亚型有200余种,超过40种HPV亚型可感染肛门、生殖道和其他部位的上皮和黏膜,而导致女性宫颈癌的关键因素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HPV感染分低危型和高危型感染,前者是导致尖锐湿疣或宫颈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后者是导致宫颈癌的直接原因,18种高危型HPV(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2、83)和5种低危型HPV(HPV6、11、42、43、81)。2012年美国阴道镜和子宫颈病理协会制定宫颈癌筛查指南将高危型HPV检测和宫颈细胞学共同纳入筛查体系,2015年提出将HPV检测作为初筛宫颈癌的策略。随着对HPV研究的不断深入,HPV主要致病亚型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作用逐渐明确。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官颈癌发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其中约60%官颈癌与HPV16/18感染相关。高危型HPV感染可以产生病毒癌蛋白并通过一系列分子机制致使细胞周期失控发生永生化,导致宫颈癌的发生。HPV持续感染导致宫颈局部微环境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免疫抑制、细胞增殖、血管形成及组织分化等,这一系列过程中任何调控因子的改变均可能会引起宫颈细胞的癌变。研究表明,预防HPV感染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4-5]。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湛江地区2012-2020年间HPV检测筛查阳性率30.0%,高于曹杰贤等[6]报道的云南7个地区的HPV阳性率16.07%,低于廊坊地区筛查的38.42%的HPV感染率[7]。丁雪晴等[8]报道的泰州地区阳性率为25.57%,本研究结果与之相近。田斌等[9]报道的安徽铜陵地区宫颈炎女性HPV检出率为35.3%,这些差异存在是否与报道时间不同或者与地区差异有关,需进一步调查研究分析。不同地域HPV感染阳性率和型别存在差异[10]。安徽蚌埠地HPV阳性率为22.40%[11]。辽宁省HPV感染率为35.66%,最主要感染型别为HPV16、HPV58、HPV52、HPV33、HPV53、HPV31[12];湖南省HPV感染率为22.60%,最常见型别为HPV16、HPV52、HPV58、HPV18、HPVCP8304[13];深圳市HPV感染率为16.60%,最常见型别为HPV16、HPV52、HPV58、HPV31、HPV39[14];广州地区常见的HPV亚型依次为HPV52、HPV58、HPV16[1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湛江地区最常见的亚型是HPV52、HPV16、HPV8304、HPV58、HPV53,感染率分别为4.9%、3.1%、2.2%、2.1%、1.6%。西方国家HPV16和HPV18是两个主要的基因型,与70%的宫颈癌发生相关[16]。据报道,近几年国内HPV总体感染率为21.69%[17]。本文实验结果还显示2017-2020年间的感染率明显低于2012-2016年间的感染率,是否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家防治意识的加强,或者HPV疫苗使用人数的增多,感染率下降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据文献调查数据显示[18],女性中约50%知道应进行宫颈癌筛查,约1/3的女性知道宫颈癌筛查的方法,并且在门诊就诊女性中,约1/10女性主动要求宫颈癌筛查,近一半女性做过宫颈癌筛查,但仅20.72%的女性知道应定期行宫颈癌筛查,大多女性并没有定期宫颈癌筛查。由此可见,大多女性对定期接受官颈癌筛查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人们对宫颈癌筛查知识认知的局限,我国宫颈癌筛查的宣教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HPV检测已作为宫颈癌筛查的常规检测项目,目前许多国家已将HPV检测纳入女性宫颈病变筛查计划中[19],HPV感染在不同地区存在地域性差异,通过对本地区宫颈病变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本地区HPV基因亚型分布特点对宫颈癌的早期防治和疫苗研发有重要意义。目前,HPV感染无特效药,也缺乏疗效显著的疗法。尽管HPV疫苗已研制成功并在国内上市,但是价格贵,且不能预防所有的HPV亚型感染。因此,HPV感染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流行病学研究[20]证实高危型HPV感染的检测是宫颈癌预防的关键。HPV疫苗是公认的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措施,我国先后于2016年7月、2017年5月和2018年4月批准二价疫苗、四价疫苗和九价疫苗在大陆上市,并于2019年12月批准首个国产二价HPV疫苗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