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2022-01-14 07:27金晶晶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通识高职素养

金晶晶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一、引言

通识教育在培养高职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十四五”期间高职人才培养视阈,立足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研究提升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质量的实施方案。

二、背景研究

国外研究情况。通识教育由英文“gen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education”)而来,译为“通才教育”“一般教育”“普通教育”或“博雅教育”。通识教育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博德学院,于20世纪成为国外高等教育的必修科目。21世纪,哈佛大学高度重视通识教育,将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八个类别近六百门课供学生选择,横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帮助大学生跳出自身专业固有的思维方式,促进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进而推动专业课学习质量提升。[1]

国内研究情况。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曾提出“通识为本,专识为末”。国内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做法大多借鉴了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经验,较有代表性的是武汉大学和复旦大学等。武汉大学通识课程体系分为五大类知识领域,人文或社科类学生需在数学与自然科学领域至少修满4学分,自科类学生需在人文或社科或中外文明领域至少修满4学分。复旦大学的“科学探索与科学精神”是其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6个模块之一,帮助学生领会数学和科学思想要点,形成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的精神,促进专业教育提质增效。[2]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关于通识教育质量提升的系统性方案较少。

国家有关政策。《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将创新创业教育、数学、职业素养等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开设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各专业“培养规格”中要求“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工匠精神、创新思维”“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国家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实施“双高建设计划”(教职成〔2019〕5号),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教育部等九部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号)提出“加强艺术类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建设,强化实践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上,加强高职通识教育是“十四五”期间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保障。

存在的问题。当前,国内高职院校推进高职通识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通识教育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紧扣,未体现全人教育理念,且本土化特色不明显;通识教育实施路径单一,只是开设通识必修和选修课,修足一定的学分,与专业教育融合不紧密;高职院校对通识教育理念的认同度有待提高,通识课程教学方式不够丰富;高职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缺乏学习热情,将专业课作为就读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

三、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质量提升路径探究

(一)聚焦“五个落实”,打牢教育基础

落实立德树人。树立育人为本的学校办学观、教师职业观、学科教育观、教育评价观,引导学生成人、促进学生成才、激励学生成功,培养有人性、有人情、有人格的人才。教师方面,重点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系统化、常态化的学习。[3]学生方面,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统筹勤工俭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环节系统开展劳动教育,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4]

落实制度创新。借鉴国内本科院校经验,建立通识教育积分制度,将职业道德、劳动、体育和美育教育与实践,以及学生参加“通识教育大讲堂”“博雅读书会”“通识午餐会”量化为学生学业积分,要求学生修满毕业。采用“大班授课”与“小班研讨”相结合、“共享集体备课资源”与“突显个体课堂风格”相生相济等创新教学方法。

落实队伍培养。采取外引与内培相结合的策略,引进或培育国家级和省级通识学科人才(含省级名师),推动教师在各类教指委或学科协会中担任理事长、常务理事等职,引领学科发展。配齐配强通识学科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的职称、年龄和学历结构,开展绩效工资改革和岗位聘用,激发教师干实事、创业绩热情。健全“以老带新”机制,引导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树立“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的教学质量观,帮助其尽快掌握通识学科教学方法,营造“人人都是通识教师,处处都有通识教育”的良好氛围。

落实改革创新。全面开展通识教育改革,构建“10-50-X”的课程构架(10门必修通识课,50门通识选修课,X项校园通识文化活动),形成“确定目标核心能力—课程与教学设计—教学做—教学诊断—改进”的内循环,打造特色高职通识课程体系;以“立体推进”为方略,塑造多维通识育人模式;以“三个阶段”为关键,培养“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康的灵魂”为一体的通识素养。基础阶段:大一上学期思政、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必修课阶段。应用阶段:大一下学期中以上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拓展阶段:“音乐欣赏”“艺术”“国学”等通识选修课和高职博雅沙龙、通识素养测评与通识素养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以此培养“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康的灵魂”为一体的通识素养,重建高职通识教育体系。(如图1)

图1

落实场地建设。英语语音室方面,按照英语口语考试最新要求建设移动版智慧英语实训场,实现教学资源双语化,持续同步国家教学资源库,提高英语课程教学质量;数学实验室方面,数学实验室按3人一组布局座位,每台电脑安装Matlab和Lingo等应用数学软件和竞赛截屏监控软件,满足日常数学课堂教学、应用数学实训、文化活动、竞赛培训和竞赛承办等多元需求;体育场地场馆方面,按照国家标准和在校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需求,为开展高质量的体育课程教学和体育俱乐部活动提供重要保障。

(二)抓实“四个重点”,提升教育质量

抓课内外融通。将高职通识教育课程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高职学制三年,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应加强课内外融通,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第一课堂主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第二课堂则不承担明确的教学任务,主要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与探索,注重五育并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灵魂,以及独立人格和社会责任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抓通专融合。组织通识学科教学团队到各专业二级学院调研,摸清各专业需求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开展基于专业能力模型的模块化通识课程改革,努力打造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相互贯通的教育模式,实现二者融合共赢。如:数学课程方面,以“够用”为度,按专业对数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置,选取贴近学生专业的数学例题。统筹专业课案例、数学建模思想、数学实验方法、数学课程思政元素、数学史、数学文化等素材编入活页教材。体育课程方面,将学生职业划分为办公型专业、运动型专业和直立型专业等类别,以此设置实用性体育课程,使学生具备适应将来职业岗位可持续发展的职业体能和职业素养。同时,结合学生专业,举办通识教育大讲堂、通识教育研讨会、博雅沙龙等大型活动和“星期六音乐会”“鸡尾酒鉴赏会”等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抓思政融入。一是建设人文素养课程体系。编制校本特色通识系列选修课程标准,构建涵盖德智体美劳的通识选修课体系,体现全人教育理念,建立“宽口径、厚基础”的通识课程体系。在全校范围内整合各类师资,开展《中外文学名著欣赏》《演讲与口才》《音乐欣赏》《美术与设计》《数学建模》《英语翻译与写作》等优质公共选修课,以“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课堂模式授课。二是提炼辩证唯物主义案例。在高职数学课程教学中融入唯物辩证法教育,实现知识技能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双轮驱动”,提高课程质量。如:利用导数(或积分)中的“数”与“形”之间的变化转换、“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倒数关系阐释的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规律;利用极限的概念揭示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三是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通过军事理论课程中的国防知识讲授,普及国防法规知识,宣传改革强军成就,展现军政军民团结新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营造关心国防、支持国防的浓厚氛围。

抓学做融汇。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创设模拟情境,开展职场实战演练,让学生扮演求职者、文员(秘书)、职员、出差人员、参展商,运用任务驱动法,调动听、说、学、做、改等一系列学习手段,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讨论互动、搜集资料、规范表达,掌握求职面试问答、办公室接待、移动办公操作、出差、交易会咨询等职场事务必备的英语沟通技能,提高课程质量。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注入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方法,借助Matlab等数学软件对抽象概念赋予图形解释,降低计算要求和难度,利用数学实验室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软件解决一些探索性的、与专业相关的数学模型,如接触式轮廓仪自动标注、饮料罐尺寸设计、黄金价格走势等,以“边学边做”模式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打造“三个品牌”,树立示范标杆

打造品牌“俱乐部”。在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的领导下,建设以学生团体组织为性质的篮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武术、花样跳绳、定向越野、排球、武术搏击、羽毛球、跆拳道、舞龙舞狮、鼓队和水上运动项目等体育俱乐部,由学校体育部门负责管理、体育专项教师负责指导。各俱乐部设部长1名,副部长1~2名,每年纳新1次,每周训练2次,每年举办学院体育节暨校园体育联赛,以多个高质量赛项贯穿全年校园赛事活动。体育俱乐部注重以全面性、非盈利性、开放性为原则,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每年选拔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打牢坚实的健康体质基础。

打造品牌“优质课”。一是将质量与安全元素融入教学内容。逐步构建覆盖所有专业的公共质量安全通识教育体系,如,打造《职业语文》“质安教育”品牌,在教学理念上突破传统语文的知识传授与规则(听、说、读、写)训练,侧重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学生职场综合素质,培养质量安全生产意识和观念。将质量安全教育融入《高职英语》课程,如:“入职培训”单元加入“产品及服务标准”专项模块,倡导“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理念。二是增加课程趣味性。教师要充分展示通识教育课程的实用性。例如,在大学语文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朗诵、演讲等语言实践训练,并让学生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对未来求职和工作的重要作用。另外,教师还要努力将通识教育课程进行巧妙设计,让其变得生动有趣。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讲授家庭教育中的家风家训时,可适度减少理论阐释,让学生提前准备,然后在课堂上结合家里的老照片、家谱、表现家风家训的书画作品讲述家族文化与传统,或通过问询长辈和自我总结作关于家风家训的主题演讲等。

打造品牌“文化月”。每年举办“通识素养大赛”,结合开展通识素养测评,以党史知识、国学基础、文学艺术、数学文化、体育与健康知识、美育知识、劳动教育知识等多个维度综合考核学生通识素养,扩大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展通识教育文化月活动,融国防文化、体育文化、语言文化、数学文化为一体,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向善的人性和高尚的人品,增强师生文化自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文化支撑。举办数学文化月、英语文化节等学科特色活动,展示数学、英语等学科本身固有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方法,以文化系列讲座、趣味竞赛、创新创业手抄报设计大赛、精英挑战赛、师生交流会为主要活动内容。

四、结语

高职院校应健全完善“五四三”机制,全面加强通识教育质量管理,着力实现通识教育学科广度、内容深度、思想温度的均衡定位,为“十四五”期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通识高职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高职田径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施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