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一双“素材扫描眼”给学生

2022-01-13 16:43王海爱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巴掌老爸习作

王海爱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次学校《作文的有效性》的主题沙龙中,几位高段的语文老教师提出了学生习作中千篇一律的困惑,我才意识到该给孩子们一双“素材扫描慧眼”的重要性。于是,三年级开始,我就尝试着每周写随笔,文体不限,题材不限。原想这种自由作文的方式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定能“文思如泉涌”。可是第一周收上来一看,愕然!很多学生一头雾水,写得随笔索然无味,全没有之前的作文写得认真有趣。好多学生说:“老师,您给我们定好内容,容易些。现在我就像无头苍蝇,不知从哪儿写。”针对上述情况,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扫一扫,故事连成“两巴掌”。

学生写日记,总是冥思苦想,但仍然没内容可写。问他们为什么?学生的回答如出一辙:“学校没组织活动。每天学校家里,两点一线,怎么有内容可写呢?”学生片面地把可写之事片面理解成“有组织的活动”,处于如此习作思维下,在日记面前难免愁眉苦脸、搜肠刮肚。

吴勇老师说:“儿童天生是有故事的,他们就是故事的发生者、创造者,他们就是故事的中心。”吴勇老师的教学实践提醒我们:教师要唤醒学生的故事意识。第二周的作文课上,我启发学生,我们的每一天至少有“两巴掌”(十个)故事。当学生看到我举起“两巴掌”,都露出惊讶的表情。接下来,我一边扳指头一边揭秘:早上起床你做了什么?这不是一个故事?接下来你上学去,路上到学校这一段时间,你的经历不是故事?到了学校要晨读、打扫卫生;你的课堂学习,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滋味,课间还会玩耍游戏;你放学回家,路上的见闻不是故事?在家与家人之间相处,这里没有故事?细细数来,早已超过了“两巴掌”故事。

“两巴掌”故事唤醒法,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老师完全可以从语文课中挤出三五分钟来,让学生依次讲述自己的“两巴掌”。让我们领会“我生活的每一天就是由无数个故事串联而成的”。这是唤醒学生故事意识相对便捷的一种方法。

好故事同分享。“两巴掌”故事训练法,其实仅仅是意识唤醒,学生习作思维仍处于懵懂状态。“两巴掌”只是习作的源泉,而非素材。还需要一道教学程序对源泉进行深加工,才能变成可供写作的素材,即引导学生从“两巴掌”中提炼出精华。为此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特殊的家庭作业:每天从“两巴掌”中挑选出两个印象深刻的、最有意思的故事,给故事定一個标题并记录下来。每周末再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写成随笔。

二、描一描,段落练写求生动。

随着“两巴掌”故事地深入,学生的故事逐步呈现出“百家争鸣”、别具一格的好景,但往往细节描写不生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就引导学生在“两个巴掌”故事的基础上,对局部的细节再“描一描”:写好一段话,可以从小事入手,不讲究谋篇布局,重在写好细节。

如上完《香港,璀璨的明珠》班上有学生写了随笔《东谷湖——象山的一颗明珠》,写了白天东谷湖的景,也写了晚上东谷湖的景。但是晚上的东谷湖,学生写得不是很生动。我就布置了段落练习:晚上的东谷湖。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

东谷湖的美,最美在夜晚的灯光。有了璀璨的灯光,晚上的东谷湖比白天多了许多色彩。在月光的照射下湖水像一面彩色的镜子,波光粼粼。一排排灯光就像一条条五彩的长龙在空中翩翩起舞,而水中也有一条条彩龙遥相辉映,变幻无穷。一阵微风吹来,湖两旁的垂柳随风舞动,显得格外柔美。

经常开展片段式的“局部小描”。三(上)一学期下来,我们进行过许多段落练习。主题式写段落:描写一个人、海滩上的贝壳、象山夜景、东谷湖夜景、运动会一个场景、我的教室;运用一组关联词写一段话:如“不是……而是”、“是……也是……”等;围绕一个词语写一段话:一蹦三尺高、左顾右盼、居然、琳琅满目、如愿以偿等等。

对于班级的学困生来说,写好一篇文章很难,但写好一段肯定就容易得多了。每当批阅完学生的生活扫描,我都会安排时间让学生上台展示。每每学生读到独到的写法,我都让全班学生读一读,学一学。此时,展示的学生会感到无限的光荣,自己的文章成了全班同学学习的美文。如此,也激励着更多的学生认真写,期待有一天自己的文章也能在班级展示。

至于每周一大描,就是我每周布置给学生的周末随笔。我会把一周的素材汇总起来成“素材超市”。素材都来自于学生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写自己的素材,也可以写别人发现的素材,还可以写“素材超市”以外的。从实践效果看,学生都能找到素材,想到素材,有了素材后,写起来也就不困难了。

三、变一变,素材创新出奇招。

1、小动物变成生活中的“你我他”。

杨曦的习作《猪一样的老爸》:老爸总是糊里糊涂的,老爸居然把驾照分数都扣完了,还要去重新考驾照。我这样引导——

师:杨曦的语言很幽默、大胆,但直接把老爸说成猪,是不是不礼貌呢?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想个办法呢?

生沉默。

师:我们是不是尝试把这个故事写成童话:《猪老爸考驾照》。

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致,这周随笔出现了很多生活中的童话,很多学生把自己的故事编成童话,把其中的人物换成了小动物,如《小狗上学》《猴子的烦恼》《粗心的小猪》等等,

2、拥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我还指导学生改变视角写事情。如许译文的《我们班的淘气包》:上个厕所的功夫,王诚皓居然把我的语文书扔到了楼下。我冒雨去捡回我的语文本,它已经变成了落汤鸡。

师:许译文的故事大家都读过了,我们在叙述事情的时候,其实也可以从自己以外的视角讲故事。想一想,还有谁见证了这个事情?

生:还有郑粟予她们。

师:是的。除了人,还有哪些物体也看到了?

生:竹林。

生:雨滴。

生:鹅卵石。

……

师:假如竹林、雨滴、鹅卵石也有生命,他们会怎么叙述这个故事呢?这个变成用拟人的手法写故事了。

“一树梅花万首诗。”从不同的叙述视角思考,就会有不同的文章。

法国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认为习作的千篇一律,并不是我们缺少发现,而是缺少解决的方法。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紧抓素材,打破定式,变着花样写作文,学生习作就会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参考文献

(1)吴勇   童化作文:浸润儿童心灵的作文教学(名师工程系列丛书)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巴掌老爸习作
“巴掌雨”玩具风靡火星
巴掌云
这些老爸,“爸”气十足!
如何表达
《小巴掌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