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迎华 柳良清
近几年,人们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此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医院感染工作的质量成为了医院管理中的主要问题[1],若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医院感染,则会严重威胁到所有患者的安全,且对医院也有非常恶劣的影响[2],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医院感染进行探讨,分析患者住院治疗前实施微生物检验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本院住院的患者154例进行研究,根据医院感染干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7例。所有患者与家属均知晓此次研究,且自愿参与,签订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34例,女43例;年龄最大69 岁,最小28 岁,平均年龄(49.52±7.18)岁。研究组中男33例,女44例;年龄最大67 岁,最小29 岁,平均年龄(49.08±6.7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由负责医师直接进行感染治疗等工作。研究组患者在接受微生物检验后再行感染治疗:采集患者的样本,对其进行微生物检测;用细菌学知识对患者接触的环境和物品等进行消毒,分析细菌感染源头,并进行重点消毒处理,对医院内部的物品严格按照消毒流程执行。微生物检测所需器材与试剂:法国梅里埃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药敏鉴定分析仪。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来确保鉴定和药敏实验的质量。每周进行质控试验可以保证得到准确的结果。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3]作为临床感染鉴定的准则,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分为未感染、轻度感染、中度感染、重度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未感染率33.76%、轻度感染率42.86%均高于对照组的15.58%、20.78%,中度感染19.48%、重度感染率3.90%均低于对照组的48.06%、15.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院感染情况比较 [n(%)]
医院的环境较为复杂,是多个病原菌和传染源最为密集的地方,患者的患病种类较多,很容易造成病原菌较差感染,严重者会造成反复感染。医院感染主要由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内源性就是患者出现感染的原因是病情导致的[4],外源性则是受外界因素造成的,患者一旦感染,接下来的治疗也势必会受到影响,由于医院人多,所以危险因素也就更多,食物、携带品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5]。
住院患者在医院的时间比较长,若长期治疗则会造成免疫力下降,进而会在一定程度增加发生医院感染几率,为了改善此种状况,临床可选取微生物检验作为了降低感染率的重要举措[6]。微生物检验是当前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临床感染现象的诊断与治疗均有重要的责任,是所有患者临床治疗的保障。微生物检验能够更好的了解环境内感染病原种类,对疾病的分离、分型进行分析[7],其能够对患者感染的细菌有全面的了解,通过微生物检测可以有效判断医院感染的流行性以及范围,并且能够根据检测情况作出针对性的处理措施[8]。
目前,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社会调查报告显示:临床中有很严重的滥用抗菌药物现象,这就导致了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使得医院感染现象时有发生[9],抗菌药物的不同导致多重耐药也不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接受治疗的患者有70%应用过抗菌药物,真正需要的抗菌药物治疗的却并不多,因此需要临床医师对患者是否用药、药物剂量与性质做出调整,规范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并对患者实施微生物检验,充分抑制对已有耐药性的细菌传播。由于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导致手术室、供应室以及妇产科、导管室等均成为了医院感染的高发地点,经常被作为重点预防的科室。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众多国家存在对微生物检测技术应用不规范而导致医院感染情况逐渐增多,为此,应该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10]中的标准执行,由责任医师对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作出判断,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控制,为患者体内病原菌判定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临床中常见的感染环节有3 个:①感染源为是否是患者自身,如水痘、麻疹等疾病[11],感染的时间与类型均与患者自身的病原体性质存在相关性;②感染途径,也就是病原体排除体外后的传播方式,最常见的有飞沫、灰尘等,病原菌的演化并不仅存在于患者的体内,还可以存活在宿主外的空间里;③容易感染的人群,患者的抵抗力弱,很容易感染病原菌,进而成为了病原菌感染的主要介质。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未感染率33.76%、轻度感染率42.86%均高于对照组的15.58%、20.78%,中度感染19.48%、重度感染率3.90%均低于对照组的48.06%、15.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住院患者实施微生物检验,分析病原菌的耐药谱分布,可以及时确定监测情况,效果显著。临床在对医院感染进行处理时,对于病原菌感染现象要及时上报,找到源头,并合理控制,降低传播范围,针对容易感染的人群,可以检测患者的呼吸道与消化道菌群,防止患者出现因病原菌传播发生的感染。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成立感染控制小组[12],将微生物检验技术作为核心技术,对医院感染源进行分析,最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此外,要加强理论依据,督促其他科室在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活动时,加强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在实施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时,要加大微生物检验的力度,在实施治疗时,降低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减少因抗菌药物导致的感染,还要严格按照感染控制管理的操作进行,实施感染控制措施,若出现不良情况,则需要对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患者在发生感染事件时,自身机体的恢复会有影响,加强微生物检验则能够查出患者体内的病原体,之后针对病原菌制定计划,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住院患者则可以有效缩短住院时长,促进患者恢复自身的身体素质,对于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中将微生物检验应用在医院感染情况监测工作中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感染率,另外,临床中医生应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进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因此微生物检验在降低医院感染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