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冬梅
在女性群体中很多女性忍受着妇科疾病困扰,对女性身体健康威胁最为严重的一种就是子宫肌瘤,虽然属于良性病变,但是患者会长时间呈现异常出血、小腹疼痛等症状,如果是在孕期还会提高流产率[1-3]。手术切除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不过手术会有创伤,患者会有恐惧感、紧张感,不仅会对手术顺利进行带来影响,还会给术后康复时间、康复效果带来不良影响[4-6]。如果在围手术期加强康复措施就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院采取快速康复模式获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本院收治的94例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标注法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各47例。参照组:年龄31~57 岁,平均年龄(43.32±7.15)岁;16例未婚、31例已婚。试验组:年龄33~55 岁,平均年龄(43.17±7.68)岁;17例未婚、30例已婚。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疾病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无中途退出,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均存在痛经、贫血、月经量多、下腹坠痛等症状;结合超声检查、体格检查、临床表现等确诊;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研究已通过患者和家属同意。
1.2.2 排除标准 合并恶性肿瘤者;存在癌变高风险等需要立即手术治疗者;合并子宫其他病变者。
1.3 方法 参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康复措施治疗,即:①术前3 d 开始做肠道准备,饮用流质食物,术前1 d开始服用泻药,同时禁水4 h、禁食12 h,术前1 晚进行灌肠,手术日早晨留置胃管。②术中不进行保暖处理,不控制补液量,留置引流管。③手术结束后使用哌替啶等药物辅助止痛,并留置3~5 d 导尿管,肛门排气后取出胃管。试验组患者应用快速康复模式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3.1 术前准备 ①肠道准备:传统肠道准备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血容量减少、烦躁、饥饿、口渴等不良反应,进而降低机体免疫力,也就无法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还容易造成肠管水肿、水电解质紊乱。而应用快速康复模式的试验组患者,在术前6 d 不限制饮食,手术前2~3 h 少量饮用糖水,缓解胃肠不舒适感,避免增加应激反应;术前1 d 不进行机械性灌肠,仅给予患者缓泻剂,术前1 晚和手术日早晨服用肠道清洁剂,预防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手术前30 min 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留置胃管,手术麻醉后再留置导尿管。②皮肤准备:相关研究发现备皮时间越长术后切口感染率越高,因此手术日再进行备皮,清洁手术区域皮肤,酒精消毒,手术前不做剃毛处理,如果会影响手术视野再处理。
1.3.2 术中干预 如果术中出现低体温情况,会提高术后感染几率,所以要加强保暖,控制好手术室温度,使用电热毯加温、暖风机;输注的药液和冲洗液等都提前预热到37℃再使用,还要控制好补液量,一般在1500~2000 ml,术中不留置引流管和鼻胃管。手术时间过长患者会有压疮风险,所以为了提高手术安全性、舒适性,可以合理应用硅胶垫,并在骨突部位用压疮贴、海绵垫,保护好皮肤,预防压疮。
1.3.3 术后康复 ①疼痛干预:手术结束后进行静脉或硬膜外自控镇痛,为了达到基本无痛状态,可根据镇痛效果适当给予阿片受体拮抗药物;静脉自控阵痛者术后1~2 d 拔出导尿管,硬膜外镇痛者术后3 d 拔出导尿管。②饮食:术后可给予3~5 ml 温水,让口腔保持湿润;在6~8 h 听诊腹部肠鸣音,如无异常情况可进食少量的流质食物,逐渐增加食量,并过渡到半流质、正常食物,通常术后4~5 d 实现全肠内营养。③早期活动:麻醉苏醒后尽早展开床上活动,包括活动关节、下肢活动、更换体位等,术后12 h 可在家属或医护人员协助下进行床边活动,术后48 h 如果没有不适症状可以进行离床活动,以加速胃肠功能恢复,预防肌肉萎缩,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时间,包括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②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VAS 评分,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24、48、72 h VAS 评分,疼痛程度从轻到重评为0~10 分。③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皮下气肿、下肢静脉血栓、腹腔感染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时间对比 试验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时间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时间对比()
注:与参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VAS 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6 h VA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48、72 h 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后6 h,且试验组术后24、48、72 h VAS 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VAS 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VAS 评分对比(,分)
注:与术后6 h 对比,aP<0.05;与参照组对比,b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n(%)]
在30~50 岁女性群体中,子宫肌瘤是多见病,特别是年龄>35 岁者,发病率在20%左右。该病的出现与遗传易感性、生长因子、子宫平滑肌损伤、激素变化等相关[7-10]。在患病早期阶段,瘤体小不会对机体产生较大影响,随着瘤体生长患者出现不适感。在临床中,如果是病情较轻者,可以直接进行药物治疗,如果是病情重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提出病灶或切除子宫,抑制恶变。特别是腹腔镜技术应用后,能提高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但手术依然存在创伤,会增加患者的应激反应,影响术后恢复,为改善这一状况有必要做好围手术期的康复干预。
快速康复模式是新型、高效的康复模式,以优化康复效果为目标,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综合多学科康复干预手段,让手术顺利完成,最大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康复进程,优化康复效果[11]。该康复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进行,术前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降低手术风险;术中在完成常规操作的同时,确保患者舒适,避免给术后恢复埋下隐患;术后则以康复为目的,给予一体化、全方位的康复干预,保证患者术后康复的实效性,使患者整个围手术期都处于最佳状态[12]。
本次研究中,快速康复模式能够以人性化为基础,能够结合患者的病症、手术情况等开展围术期的康复支持,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生理应激反应,减少患者的焦虑、不安的情绪,从而推动患者的康复速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48、72 h 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后6 h,且试验组术后24、48、72 h VAS 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患者手术期间采用了快速康复模式后,能提升并发症预防效果,加快指标恢复,让患者更快出院。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在围手术期运用快速康复模式有助于缩短术后康复效果,同时可防控并发症,值得借鉴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