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联合中医药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2-01-13 01:43周森叶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4期
关键词:括约肌脊髓脊柱

周森叶

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为骨科高发疾病,一旦发病可致脊髓生理结构与功能严重损伤,诱发脊髓功能性障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当代交通的发展,该病患病人数越来越多,现已成为骨科的严重病症,需予以高度重视[1]。当下,临床对该疾病多采取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时复位与固定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机体出现不适感,诱发炎症反应,加之术后恢复阶段机体位于高凝状态,增加了术后并发症风险,可见探索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意义重大[2,3]。中医药疗法于骨伤疾病治疗中经替代疗法起抗血栓、纠正微循环等作用,鉴于此,本院对2019 年8 月~2020 年7 月收治的58例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开展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8 月~2020 年7 月本院接诊的58例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全面诊断满足第8 版《外科学》中对脊髓骨折并脊髓损伤的判定标准[4];患者知情研究,并签订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肝肾肺器质性病变;凝血机制异常;手术不耐受者;全身免疫性疾病;罹患精神疾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9例。对照组男19例,女10例;年龄最大52 岁,最 小22 岁,平均年龄(37.03±8.47)岁;受伤至入院时间4~46 h,平均受伤至入院时间(25.03±7.12)h;14例车祸伤、10例高空坠落伤、5例外伤。治疗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最大54 岁,最小23 岁,平均年龄(37.58±8.38)岁;受伤至入院时间4~45 h,平均受伤至入院时间(24.78±7.08)h;15例车祸伤、9例高空坠落伤、5例外伤。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取单一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将伤锥节段视作中心,取后正中切口,对两侧骶棘肌做剥离、牵开操作,充分显露横突、锥板及关节突。在C 型臂X 线机下精准定位,而后将螺钉置于上位、下位椎体,于横突水平连线、上关节突外侧衔接处进钉,保持适合的进钉角度,矢状面尽可能与椎体板维持平行,螺钉不得进入椎管,以免诱发脊髓损伤。术中需尽量保证脊髓彻底减压,将其周围粉碎骨片、撕裂软组织清除干净,经前方突将椎管内骨块置入,使用复位器复位,同步将其他方位上的骨块摘除,对于椎体受损严重者考虑经椎弓根予以植骨,术毕置入引流管,于棘突上打孔,缝合两侧肌肉,逐级闭合伤口,经C 臂机下确认复位效果。术毕卧床2 周,予以甘露醇脱水治疗。

1.2.2 治疗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药疗法治疗。①中药干预:服用黄芪、赤芍、川芎、桃花和红花等保护脊髓;如骨折及脊髓受损早期气滞血瘀、疼痛感强烈,口服七厘散、活血止痛汤等;淤肿严重者内服桃仁承气汤加减。如肿痛未全部消除,可服用紫金丹、接骨丹等。②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于术后3 d 实施,针刺穴主要包括大椎穴、肾俞穴、中极穴、阳关穴、环跳穴和承山穴等,针刺穴位6~8 个,采取电针交叉手感针,1 次/d。如1 个月后机体肝肾亏虚,气血不畅,恢复速率低下,宜针刺足三里穴、昆仑穴和阿是穴等。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脊髓功能、括约肌功能、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3.1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临床症状彻底消失,运动功能及椎体高度达正常水平为显效;临床症状减轻,运动功能及椎体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为有效;未达以上指标为无效[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脊髓功能、括约肌功能 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脊髓功能、括约肌功能。①以Frankel 量表评分对两组脊髓功能进行评价,分值0~6 分,0 分:感觉功能0 级;2 分:为不完全损伤,多数关键肌肌力≥Ⅲ级;4 分:不完全损伤,多数关键肌肌力<Ⅲ级;6 分:完全损伤。②括约肌功能评分0~6 分,0 分:肛门有便意,可自行排便;2 分:有便意,但排便无力;4 分:无便意,定时排便;6 分:无便意,有便秘表现[6]。

1.3.3 炎性因子、凝血功能 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炎性因子包括CRP、PCT,凝血功能包括D-D、PLT 及FIB。

1.3.4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治疗后采用MBI 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值越高越好[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脊髓功能、括约肌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rankel 量表评分、括约肌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rankel量表评分(2.08±0.69)分、括约肌功能评分(1.51±0.47)分低于对照组的(3.67±1.02)、(2.19±0.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Frankel 量表评分、括约肌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Frankel 量表评分、括约肌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RP、PCT、D-D、PLT 及FIB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患者MBI 评分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MBI 评分为(53.01±7.85)分,高于对照组的(45.74±6.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50,P=0.000<0.05)。

3 讨论

脊柱骨折为临床常见、多发性骨折类型,发病后可致软组织受损,神经根压迫,对机体形成严重的应激性刺激,引发局部炎症效应[8]。当前,手术为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治疗方法,但限于手术侵袭性特征,会带给患者二次损伤,加剧炎性效应,同时术中操作会使血流动力学改变,且术后长时间卧床导致机体全身血流速度低下,增加并发症风险。中医学视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为“痿症”,致病机制为督脉受损,有肾阳不足、气滞血瘀等体征,脊髓受损后督脉不通,不通则痛,最终致脏腑功能紊乱[9]。中医以膀胱经、肾经及督脉为主,采取针刺方法对神经干形成刺激,加强血流量,以改善脊髓地带缺氧及缺血状态,以防其形成继发性损伤,同时联合灸法齐奏疏经通络、活血化瘀之效。用药层面,中医强调通经疏络药、益养肝阴药及益气固脱药等,本次研究中涉及中成药材有黄芪、赤芍、川芎和桃仁等,桃仁可活血化瘀,黄芪清热祛瘀,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多种药材联用发挥疏络镇痛及祛瘀效果[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rankel 量表评分(2.08±0.69)分、括约肌功能评分(1.51±0.47)分低于对照组的(3.67±1.02)、(2.19±0.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RP、PCT、D-D、PLT 及FIB 水平分别为(69.20±6.50)mg/L、(8.23±0.63)μg/L、(0.81±0.06)mg/L、(174.18±16.18)×109/L、(2.88±0.20)g/L,均低于对照组的(89.01±6.35)mg/L、(11.35±1.22)μg/L、(1.71±0.13)mg/L、(194.35±16.01)×109/L、(3.22±0.31)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MBI 评分为(53.01±7.85)分,高于对照组的(45.74±6.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50,P=0.000<0.05)。提示手术联合中医药治疗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采取手术联合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机体脊髓功能、括约肌功能,降低初期炎性因子表达活性,改善凝血指标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括约肌脊髓脊柱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排便的奥秘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肛裂5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