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患者行无痛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术治疗对肌瘤体积的缩减效果

2022-01-13 01:43周元敏彭育立陈小轲唐瑜亮叶更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4期
关键词:无痛性肌瘤栓塞

周元敏 彭育立 陈小轲 唐瑜亮 叶更新

子宫肌瘤也称为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一类疾病,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该疾病常见于30~50 岁女性,育龄期女性患子宫肌瘤的几率较大,患者发病时多无或很少有临床症状,因此实际发病率要比临床得出的发病率较高。常见症状为下腹包块、白带增多及疾病所引发的压迫症状,严重者会对其生育功能造成一定影响[1]。无症状肌瘤一般无需治疗,当患者出现严重腹痛、肌瘤肉瘤样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及子宫切除术是常见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但该种方法对患者的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并且容易引起患者的应激反应,加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且患者接受子宫切除术后会丧失生育功能[2,3]。为了提高临床疗效及治疗对患者的舒适性,给予子宫肌瘤患者行无痛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术已经成为主要手段之一,明显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为了探究子宫肌瘤患者行无痛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术治疗对肌瘤体积的缩减效果,本文选取2017 年3 月~2019 年12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3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32~51 岁,平均年龄(42.42±3.48)岁;病程2~10 个月,平均病程(5.04±2.49)个月。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取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患者均行无痛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术治疗。患者术前均检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等,并测定血红蛋白浓度,通过B 超检查肌瘤的位置、大小及数量,并对患者进行诊断性刮宫,从而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准备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术的常用器械,在局部麻醉下患者取仰卧位,然后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后,先对右侧股动脉使用Seldinger 技术进行穿刺,送入导管,留置动脉鞘,如是子宫动脉,通过导丝将导管引入远端子宫动脉;利用C 型臂造影的优势,在X 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通过同轴导丝的引导,根据造影显示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及其分支,证实肌瘤的部位和供血血管,确认无异常分支,特别要注意有无与膀胱动脉共干。电视监视下进行肌瘤供血动脉栓塞,将聚乙烯醇颗粒(PVA)栓塞剂注入其中,根据供血情况及肌瘤大小来确定药物的剂量,当肌瘤供血血管消失后,子宫动脉内血流变缓时即可停止注入,术毕C 型臂造影,记录栓塞效果。术后压迫股动脉穿刺处15 min,加压包扎穿刺处,平卧6~24 h,右下肢需制动24 h,按照临床表现使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及对症处理,B 超追踪观察、随访,观察栓塞术中、术后出现的各种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进行相应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患者手术前后(术前及术后1、3、6 个月)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月经异常、血红蛋白浓度低、下腹胀痛、压迫症状;②对比患者手术前后(术前及术后1、3、6 个月)的肌瘤缩减情况;③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术后1、3、6 个月,患者的月经异常、血红蛋白浓度低、下腹胀痛、压迫症状占比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临床症状逐渐减少。见表1。

表1 65例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n(%),n]

2.2 患者手术前后的肌瘤缩减情况对比 术后1、3、6 个月,患者的肌瘤均缩减,且术后3、6 个月肌瘤缩减情况优于术后1 个月,术后6 个月肌瘤缩减情况优于术后3 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65例患者手术前后的肌瘤缩减情况对比(n)

2.3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65例患者均出现腹痛现象,主要是由于栓塞后出现的缺血性疼痛,平均持续时间1~2 d,给予对症处理后逐渐好转;23例患者出现发热,大部分是由于肌瘤坏死后导致吸收无菌物质,给予患者物理降温及药物对症治疗后患者在3 d 内有明显好转趋势;24例患者发生阴道少量出血,主要是由于黏膜下肌瘤脱落坏死,对症处理后均好转。

3 讨论

由于近年来人们工作压力增大、生活作息的不规律及女性对妇科知识的缺乏,多数子宫肌瘤患者无症状,无法及时引起患者的注意。子宫肌瘤是妇科的常见疾病,根据相关研究表明,30 岁以上的女性约有20%患有子宫肌瘤,由于女性绝经后肌瘤萎缩及消退,说明该病因可能与女性性激素关系密切,并且相关检测也证实,患者肌瘤中的雌激素受体浓度明显高于周围肌组织,因此雌激素是肌瘤发生的关键。此外肌瘤会导致患者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下腹包块及白带增多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

由于子宫肌瘤多无明显症状,所以大部分患者都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相关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及生育要求等全面综合考虑,如果患者出现症状时,需考虑进一步治疗,当患者病情加重及药物治疗无效时仅适用于手术治疗。而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而言,选择子宫切除术具有局限性,容易产生器官缺失的自卑心理。子宫肌瘤的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简称子宫动脉栓塞术,术中会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C 型臂X 射线机(简称C 形臂),该技术已经成为综合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其具有微创、定位准确及安全有效等优势,在目前的临床应用中已经广泛使用。在动脉造影的显示下,可明显发现患者的子宫动脉增粗,并且由于子宫肌瘤体积随之增大,其动脉也会随之变粗,患者的血管也变得丰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术中的动脉穿刺是将动脉导管插入子宫动脉,并且注入栓塞剂,可成功阻滞大量子宫肌瘤的血液供应,进而使肌瘤缺血、萎缩,直到肌瘤消失。如果实施外科手术,对患者的子宫造成伤害,并且可能因为大出血而丧失生命,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术不会作较大切口,只是将“器械手”送入患者的腹部,操作便捷,几乎不会出血,切口也很小(0.3~1 cm),可降低手术感染率,术后并发症少,因此,在术后不用长时间给予患者抗生素,同时避免了对子宫的永久性损伤,保留患者的正常子宫功能和生育能力。即使失败也可改用其他治疗方式继续治疗。

本研究结果中,术后1、3、6 个月,患者的月经异常、血红蛋白浓度低、下腹胀痛、压迫症状占比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临床症状逐渐减少。术后1、3、6 个月,患者的肌瘤均缩减,且术后3、6 个月肌瘤缩减情况优于术后1 个月,术后6 个月肌瘤缩减情况优于术后3 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5例患者均出现腹痛现象,23例患者出现发热,24例患者发生阴道少量出血,对症处理后均好转。说明行无痛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术具有微创、保全子宫、保留生育功能及改善生理功能等优势,本院开展此项介入技术疗效显著,给临床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经验[6]。

行无痛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术的主要优势在于:①提高治疗效果:经过动脉穿刺后注入栓剂阻断子宫肌瘤的血液供应和营养,从而达到肌瘤萎缩及消失的目的,而不影响正常子宫组织,有效控制子宫坏死的并发症情况,缓解患者痛苦,体现出子宫动脉栓塞技术的安全可靠性;并且本研究选择的PVA 颗粒具有颗粒均匀、无毒性及稳定性质的特点,是临床中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术的常用材料,可有效使肿瘤主支坏死及纤维化,从而使肌瘤进行不同程度的缩小;②技术操作简便:其治疗过程使用局部麻醉剂,对病变所在器官和组织进行定向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并且因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的住院时间也相应缩短;③保留患者生育功能;该技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能完好地保留子宫功能,如正常月经,妊娠及分娩,同时也避免了传统手术创伤的打击,及术后的一系列并发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效果可以同手术媲美[7,8];④易于接受:该技术的创伤小、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容易被患者接受,并且该技术简便、经济,术中一般不用输血等,从而给患者节省医疗费用;并且该术后只会留下3 个小小的“创可贴”,患者不用担心术后留下长长的瘢痕[9,10];⑤治疗无负面影响:给患者自身留下治疗余地,即使该技术治疗失败,也不会对患者造成其他负面作用,患者可使用其他治疗方案继续治疗[11,12]。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行无痛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术的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缩减子宫肌瘤,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无痛性肌瘤栓塞
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研究
整体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的效果及负性情绪影响分析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警惕善于伪装的肿瘤无痛性征兆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谨防无痛性疾病“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