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窗rt-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

2022-01-13 01:43王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4期
关键词:溶栓脑梗死静脉

王丹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神经科疾病,高发于老年患者,尤其病后半数以上患者出现残疾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1]。目前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为rt-PA,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取得较满意疗效[2]。临床实践证明,发病不同时间应用rt-PA 治疗效果不同,为探讨不同时间窗应用rt-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本次试验对近期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4例开展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于本院神经内科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发病时间不同分为A组(54例,发病时间<3.0 h)与B 组(60例,发病时间3.0~4.5h)。A组男33例,女21例;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64.3±8.1)岁;高血压26例,高脂血症10例,糖尿病8例,心脏病6例。B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5.1±8.1)岁;高血压28例,高脂血症11例,糖尿病9例,心脏病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经临床症状及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均无颅内出血,无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血压<180/100mmHg(1mmHg=0.133kPa),血糖>2.7 mmol/L。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迅速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剂量为0.09 mg/kg,10%药物于1 min 内静脉注射,余下90%药物于1 h 内静脉滴注。1 d 后经CT 检查无出血症状,患者口服氯吡格雷75 mg,1 次/d,或者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 次/d。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降压、降脂、降糖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治疗效果 应用NIHSS 评分进行判定,显效:NIHSS 评分下降>90%;有效:NIHSS 评分下降18%~90%;无效:NIHSS 评分未下降或升高。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治疗前后NIHSS 评分 观察治疗前、治疗24 h 及治疗7 d 后的NIHSS 评分。

1.3.3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统计患者7 d 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症状性脑出血、脑疝、消化道出血及牙龈出血。

1.3.4 不同时期mRS 评分 观察两组患者预后mRS评分,时间为6 个月、1 年,mRS 评分为0~5 分,分数越高残疾程度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A 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9%,高于B 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 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7 d,两组NIHSS 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7 d 的NIHSS 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后7 d 比较,aP<0.05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情况比较 治疗7 d 内,A 组患者发生症状性脑出血4例,消化道出血2例,牙龈出血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8%,B 组患者发生症状性脑出血4例,消化道出血2例,牙龈出血3例,不良事件发生率15.0%,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

2.4 两组不同时期mRS 评分比较 治疗后6 个月,两组mR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年,A 组mRS 评分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期的mR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不同时期的mRS 评分比较(,分)

注:与B 组同期比较,a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临床发病率高,病情进展迅速,病后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如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恢复患者脑部血液供应,降低脑组织损害,恢复脑神经功能,减低致残致死率,对促进患者疾病恢复作用显著,其治疗的关键为急救缺血半暗带[3-5]。急性脑梗死是因脑血管局部粥样硬化形成血栓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致脑组织软化、坏死。急性脑梗死发病后,病情呈进展性扩张趋势,只有早期有效的溶栓治疗,使血栓溶解,才能恢复脑部血液供给。研究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组织缺血3~6 h半暗带明显,随着时间延长,半暗带会逐渐缩小并消失,因此早期有效时间内应用静脉溶栓药物能挽救患者生命,恢复患者脑神经功能,降低患者预后残疾率[6-8]。

在实际工作中,较多患者因多种原因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不能进行静脉溶栓治疗,造成终身残疾。研究表明,越早溶栓治疗临床疗效越好,rt-PA 是临床上最常应用的溶栓药物,其能与纤维蛋白结合,可激活纤维原转换为纤维酶,使脑血管内血栓溶解,使脑血流恢复,防止进展性脑损伤,促进脑神经功能得以恢复。多数学者认为,发病4.5 h 内予以静脉溶栓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9,10]。此次对不同时间窗患者开展研究显示,A 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9%,高于B 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7 d,两组NIHSS 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7 d 的NIHSS 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个月,两组mR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年,A 组mRS 评分(3.07±0.27)分低于B 组的(3.71±0.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越早溶栓治疗疗效越佳,预后恢复越好,如时间为3.0~4.5 h,溶栓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应尽早就医治疗,发病4.5 h 内应积极应用rt-PA 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提升存活率,降低致残率,而且越早溶栓治疗预后效果越好,建议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溶栓脑梗死静脉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