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敏,张智巧,卢炜娇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广东 清远 511800)
人体中,泌尿系属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诱发泌尿系结石的因素包括不良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习惯等,以小便次数显著增多、腰酸背痛、小便时存在疼痛感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的较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对患者的肾脏产生损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现如今治疗泌尿系结石最为常用的治疗措施为西药利尿抗感染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是难以彻底根除。具体而言,泌尿系统结石是泌尿科常见的疾病,一般发生于肾脏、膀胱、输尿管以及尿道等部位,临床以肾脏及输尿管结石为多见。结石可引发患者不同程度的疼痛、血尿、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还会导致排尿困难或者疼痛。对其进行疾病分析,发病原因与尿液因素、解剖结构异常、尿路感染等有直接的关系[1]。输尿管镜下实施钬激光碎石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有效手段,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且术后并发症少,对结石的清除率高。尽管如此,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仍然会由于输尿管镜置入对尿道产生损伤或者碎石、取石过程中的操作引发患者不同程度的症状。而术中肾盂内高压也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影响康复效果。为此,本研究对采取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的患者实施了疼痛护理,观察对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80 病例均选自本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收治的采取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患者。以随机法分组,各40 例。观察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29-70 岁,平均48.6 岁。包括:输尿管结石18 例,肾输尿管结石22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20 例,年龄21-75 岁,平均52.7 岁。包括:肾结石3 例,输尿管结石8例,肾输尿管结石29 例。纳入标准[2]:患者经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泌尿系结石;患者均符合输尿管镜碎石术指征;手术治疗效果好,未见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并发症者;有手术禁忌证者;有相关泌尿系疾病或者手术史者;严重沟通障碍或精神病患者;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合并严重脏器或者系统功能障碍者。对比分组资料,存在研究价值(P>0.05)。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泌尿外科常规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加强患者的入院宣教、饮食、疾病相关知识及用药指导,术前指导患者常规禁食8-12h,禁饮4-6h,并做好患者术后的疼痛及心理护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快速康复护理基础上开展疼痛管理。具体内容包括(1)完善术前健康宣教、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医护人员、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细致耐心向患者讲解手术前相关事项,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及时告知患者,使患者有充足的心理准备。(2)术前胃肠道准备,术前禁食6h,禁饮2h,常规术前准备同对照组。(3)了解患者的音乐喜好。患者转入病房后,征得其同意,使用耳机播放其感兴趣的音乐,音量调节至患者舒适,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并刺激其多巴胺分泌,使其保持心情愉悦[3]。(4)心理干预。针对患者术后疼痛产生的负性心理,可与其深入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采用患者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其注意力。表扬和鼓励患者,减轻其压力,保证心情稳定,提升对疼痛的耐受力。(5)呼吸指导。教会患者正确的呼吸和咳嗽方法,并在剧烈咳嗽时,指导患者轻按腹部,防止肌肉振动引发疼痛感加剧。协助患者保持侧卧位,促进肌肉松弛,减小肌张力[4]。(6)设置病房内看电视及读报、看书区,引导患者以精神的力量缓解生理上的疼痛。(7)家属陪伴。获得患者家属的支持,引导家属对患者进行安慰、鼓励和陪伴,减轻患者孤独感,使其能够保持良好情绪。并指导患者术后保持良好的作息,尽量减少白天睡眠时间,以便夜晚可顺利入睡[5]。(8)针对患者术后疼痛比较剧烈的情况,适量为其使用静脉镇痛,或者口服镇痛药物,减轻疼痛。注意监督患者用药剂量,防止用药过量,引发依赖性。(9)采用温水热敷等中医护理方法护理,减轻患者疼痛感。(10)使用手机微信与好友交流,浏览朋友圈。
1.3.1 采用NRS 疼痛数字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情况,NRS 疼痛评分系统总分0-10 分,其中0 分、1-3分、4-6 分、7-10 分分别代表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及重度疼痛[15]。
1.3.2 评估两组预后。包括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
本研究数据以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计算。定量数据描述方式为(±s),以t检验。P<0.0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由表1 可见,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其中两组在无痛、轻度疼痛及中度疼痛方面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分析(±s,分)需要更改数据
表1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分析(±s,分)需要更改数据
组别 例数 NRS 评分无痛 轻度疼痛 中度疼痛 重度疼痛观察组 40 20(50.0) 10(25.0) 8(20.0) 2(5.0)对照组 40 11(27.5) 21(52.5) 2(5.0) 6(15.0)χ2 4.266 6.373 4.144 2.222 P 0.039 0.012 0.043 0.136
由表2 可见,观察组术后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之对照组更短,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分析(±s)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分析(±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观察组 40 6.4±1.2 5.0±1.0对照组 40 10.5±1.6 240.8±0.8 t 12.965 1164.533 P 0.000 0.000
输尿管镜碎石术后疼痛出现的原因,与输尿管支架管置入、留置尿管以及手术操作中的持续高压灌注等损伤密切相关[6]。同时,合并基础疾病者,术后还有可能引发出血或炎症,引发膀胱痉挛等并发症。不仅如此,患者术后精神紧张导致的对疼痛过于关注,也会引发主观疼痛感加剧。这些因素导致的术后疼痛,对手术康复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给予积极的干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泌尿系结石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生趋势,在男性和女性中均可能发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了较为严重影响,比如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尿道感染、损害输尿管黏膜造成损伤以及肾脏损伤,甚至可能导致多种重症疾病,比如尿毒症。
常规的护理措施,一般是遵医嘱为患者使用镇痛药物,但对于不符合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效果的患者来说,需要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7]。本研究中对患者实施了术后疼痛护理。主要包括音乐护理、心理干预、呼吸指导、家属陪伴、镇痛药物使用护理及中医护理等干预措施[8]。音乐疗法,是针对音乐这种特殊的精神食粮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产生刺激作用,而消除其心理障碍,并改善其生理应激反应的一种干预方法。作为一种非语言沟通手段,音乐护理方法可达到较好的心理干预效果[9]。而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则是为了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同时,减少其主观疼痛感。而呼吸指导则是避免患者咳嗽或者呼吸频率等对其疼痛的影响。采用家属陪伴方式,同样是从心理疗法角度,对患者实施干预。以上措施,主要是从心理角度,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减轻主观疼痛感受。而采取镇痛药物应用以及中医护理,则是从患者生理疼痛角度出发进行缓解,以降低其疼痛感受,提高术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10]。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其中两组在无痛、轻度疼痛及中度疼痛方面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之对照组更短,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证实了疼痛护理对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患者的疼痛及预后的显著影响。而从对康复效果的影响上看,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明显减轻,对下床活动训练等的依从性较强,因此可开展各种康复训练,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输尿管镜碎石术后,患者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通过疼痛护理干预,减轻其疼痛感受,提升康复锻炼依从性。这种护理方式应用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