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帅
摘 要:PBL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院校教学中,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医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传统教学模式,PBL教学法融入课程思政资源更具有优势。本文首先分析了PBL教学法优势和医学院校PBL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现状,其次围绕PBL教学课程思政的关键、核心和成效展开具体的研究,且根据PBL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人文性和开放性原则,最后提出PBL教学课程思政的具体路径,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和能力。
关键词:医学院校;PBL教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R-4;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1-0-03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1],明确提出新时代医学生培养目标要有“五术”,即加强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在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要想使医学生的医学人文关怀、医德医风等“仁术”提升,有赖于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PBL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医学专业课教学中,并且取得了丰富成果,是医学院校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PBL教学法优势
传统的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教學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授为主要方法,进行由“点”到“面”的理论和思想灌输。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重点在于教师的“教”,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教师展开,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较少,即使有偶尔的互动,学生也是被迫、消极地接受,互动过程又是简单、粗略的,互动结果往往是以“是”或者“是什么”结束。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掌握大量知识,很难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与传统LBL教学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将学习与问题挂钩,使学生投入问题情境中。它涉及真实性案例,问题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理论问题,而是具有一般意义的临床模拟。临床对医学生来讲意义重大。以病例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小组密切合作,可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学生被动地位,学生学习的动力不是来源于教师的学习任务,而是问题的导向引领。学生学习的中心转为素质培养,学习结果转为过程关注,学习思维转为群体思维。
二、医学院校PBL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对医学院校课程思政育人工作提出新要求。目前为了落实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其医学院校应该探索针对课程思政教育的多样化方法。PBL教学对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具有很大价值,可以在增强课程思政教育水平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产生思想共鸣和认同,学生可以更好地在课堂学习中突出主体地位,逐渐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当前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中PBL教学的融入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学校对PBL教学的应用缺乏认识,所以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开展中,也就忽略了对PBL教学方式的有效应用。医学院校PBL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现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呈现出来。首先,学校、教师、学生对课程思政与该教学方式的融合缺乏认识。在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育中,仍是以教师为中心,引导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思政教育内容。大部分学生将课程思政内容的学习当作有利于提升自身素养的知识内容,还有部分学生看重课程思政对未来职业发展有帮助,但是对课程思政的深入内涵和文化价值了解不够清楚。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未能充分考虑学生全方位学习的目的,只是片面地向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科理论知识,未能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挖掘角度出发,加强课程设置与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之间的结合,导致课程思政教育效果不理想。同时,PBL教学未能合理地渗透在课程思政教育中,并未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与问题相挂钩。在引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真实性案例分析、学习等方面存在不足,从而不利于更好地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小组密切学习,增强学习能力。
PBL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转变以往被动听讲的学习状态,其动力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学习任务,而是在相关问题的导向引领下,增强学习兴趣。如果忽略对PBL教学方式的有效应用,则很难培养学生课程思政学习的综合能力。
三、PBL教学课程思政关键在教师
(一)PBL教学中教师作用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教学活动发起者、教学过程中的倾听者、教学活动结束后的评价者。简单地说,是从“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服务者”。这一转变,不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地位的降低,相反这是一种强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PBL教学中案例选择、问题设置以及学生讨论的结果和方向,教师都应该在上课之前进行“推演”,掌握和把控教学活动全过程,教师的引导与监控非常重要。
(二)提升PBL教师队伍人文素养
高素质的PBL教师不仅具有高水平、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相关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知识、人文素质和人文情怀。医学院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贴近学生实际,能够了解学生的专业,包括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前景等。同样,一支高素质的PBL教师队伍,首先要具备开展PBL课程的能力,因为专业课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背景,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PBL课程培训在短期内得到提升。其次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医学院校中,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外,包括PBL教师在内的其他专业课教师并无开展思想教育的经验。PBL教师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基础和技能,对医学教育中人文元素的切入和方法论也难以准确把握。因此,提升PBL教师队伍人文素养,才能保证课程思政顺利实施。一是听课。PBL教师要系统、全面地听“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了解其讲什么。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升PBL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部分教师产生对课程思政认知上的偏差,认为课程思政就是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就是要引用思政课程的知识开展。二是利用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自主学习,如学习强国App,不仅有时事新闻、评论,还有视听学习资源。另外,手机微信平台上也有一些优秀的时政思想类的订阅号,如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2]。
四、PBL教学课程思政核心在问题
(一)案例选择
PBL教学和案例教学中都设置案例。不同的是,案例教学的起点是案例。教师先通过案例讲解,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后,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辩论,得出问题答案。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学习起点,遵循问题—案例—问题—案例的原则。PBL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案例选择尤为重要。优秀的案例是PBL实施的基础,是问题的载体。国内各医学院校案例的来源不尽相同。PBL教学起源西方,在西方发展较为完善和成熟,有的高校全面引进国外原版案例,有的高校是在广泛调研基础上自主编写案例。一个好的案例要满足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要有利于课程思政实施。PBL教师先要挖掘案例中课程思政的因素和资源,再对学生考核和课程评价时,进行系统性总结。
(二)问题设计
第一,科学性。医学首先是自然科学,研究对象主要是人体以及与人的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医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探究和掌握各种复杂因素背后的规律,创造有利条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PBL教学问题设计首先要反映客观规律和当代最新科学成就,遵循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为学生正确掌握知识创造条件。概念表述、所作论证及事实引述须准确严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态度,帮助学生提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到验证理论的科学方法。其次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公共必修课,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之一。它揭示了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等,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人文性。医学还是人文科学,其自然科学研究是手段,目的是人。近代以来西方把医学归为自然科学范畴,这种归类显然是不准确的,它忽视了医学的人文属性和社会属性。在这种背景下,医生成为只是操作各种化验影像等高科技手段的“操作工”。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3]。医生施医本身包含两个维度:一是医学除了治疗躯体疾病外,还能调节和改善人的精神疾病;二是医学实施的过程,始终涉及两方当事人——医生和患者,二者保持顺畅的、良好的沟通才能保证施医过程的顺利完成。否则,医患矛盾势必会对当事双方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问题设计融入人文精神能够让学生了解医学所涉及的对生命尊重、社会协调、情感道德、生命伦理等人文维度。带有人文精神的问题融入PBL问题设计,是开展课程思政的直接方式。
第三,开放性。一方面,PBL问题设计内容源于学科教材,是学生熟悉的、已掌握的知识的集中考核和验证,更易使学生获得广泛的、差异性的问题主题及视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问题设计源于现实问题,注重情境创设多角度和维度,让学生更接近社会现实,整合专业理论和非专业理论知识资源,让学生在相关情境中学会跨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开放性打通了各专业学科之间、专业学科与公共学科之间的固有界限,PBL问题设计的开放性承載着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的功能。一方面问题的答案不是简单的“是”“不是”或者一个简单的数字,这为学生思考问题打开了思路,学生围绕着问题发散思维。问题的开放性在拓展学生思路的同时,也可以提升其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答案指向其他学科,形成跨学科性。PBL问题设计开放性为课程思政提供了空间。需要指出的是,问题设计的三个原则并不一定要求在同一个问题当中得到全部体现。PBL教学中问题是一系列知识点紧密相连的问题集合。
五、PBL教学课程思政成效在路径
在强化课程思政教育成效中,教师需要积极结合PBL教学方法,合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感受,然后针对性地在课堂设计和课堂引导中渗透PBL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广泛地了解中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文化和学习文化的自信心。在该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还能够培养学生更强、更具目的性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通过沟通和交流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刚刚成人和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培养学生合作和团结意识以及对其进行情感和人格塑造是比较重要的,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升学生的专业热情、科学精神、创新创造能力。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在开展中,应该适当地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堂相融合,将专业课堂的隐性思政教育功能优势散发出来,使学生在以自我为中心、合作学习的环境下,增加知识技能和相关文化知识的了解能力,让学生实现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双重提升的目的。在课程思政建设和发展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PBL教学方式的应用价值,然后将其教学方法渗透到学生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全过程中。在强化课程思政教育质量,以及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期间,学校和教师应该合理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中。融入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或者强制灌输,需要潜移默化地完成思政目标,避免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思政出现反感情绪,合理分析其中应该考虑的学习问题。教师在实施期间,可以结合学生个性化思维,适当地融合学生的想法和要求,但不能骄纵学生某些不利于学习的学习习惯。例如,不少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中,希望教师多多参与,甚至希望教师给出学习题目或者讨论的答案。对于这些要求,假如教师融合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过度干涉,则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利于让课程思政的实施工作与PBL教学方法的要求贴近。在课堂中,做好学生教学引导尤为重要,在课后也可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进行评价,适当加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权重,培养学生重过程、重态度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可以认真谨慎地学习课程思政精神和相关知识内容。并且,教师在专业课堂的思政效果评价中需要坚持合理、适当的原则。怎样去判断专业课堂的思政效果,也是目前很多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课堂效果的评价中,教师应该结合评价主体体现出的不同视角,提升评价全面性和科学性。还要着重考虑学生在近期内的学科学习表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变化,从而具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学习的忠诚度、专业价值的认知、学习方面的操守等。在中医课程思政教育的角度下,教师需要根据PBL课堂教学方法,合理整合和重新构架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思政理论知识体系,还要设计更多多样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模式,最主要的是通过学生自主评价、小组成员互相评价的方法,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究知识,并且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了解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在各项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应该组织有关课程思政学习的活动,利用活动来挖掘学生课程思政学习的潜能,并通过PBL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育,帮助现代化学生在课程思政的学习中提升正确价值观。PBL教学方法能逐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和观念,学生在使用该教学方法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充分掌握不同课堂学习环境和背景下的教育知识,在问题分析和探究中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教师在该方法的应用中应该尽可能地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学生将来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六、结语
课程思政实施以来,已逐渐深入教育教学各专业、课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新时代青年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提供了巨大精神动力。PBL教学在医学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越来越受学生喜爱。为培养合格医学专业人才,教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资源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严灿,等.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4):30-31.
[2]陈千红,蔡明.课程思政背景下改良式PBL教学法应用研究——以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为考察对象[J].教育教学论坛,2020(23):37-39.
[3]李镇西.熏陶感染与独特体验[J].语文教学通讯,2004(Z2):10-11.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