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2022-01-12 23:55王璟斌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有机融合高校党建思政教育

王璟斌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为高校教育改革带来新生命力。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依旧维持着密切联系。革故鼎新,高校基层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要跟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互联网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渠道,借助新媒体资源优势,深入探究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模式,能充分发挥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功能,打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基于此,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展开深入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党建;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1-00-03

随着国家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高校学生的“三观”呈多元化发展,其中一些高校学生在诚实守信、人生理想、价值观念、政治观念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高等院校应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与探究,并及时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进行改革与优化。在实践过程中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壁垒至关重要,并且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思政教育时应从多方面促进党组织的建设,强化两者之间的关联,使其互促互进,稳定发展。

一、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以学生道德观念为核心的教育工作与科学开展党组织建设活动是共存一体不可分割的,两者可以互相配合、互相激励。一是在育人目的上,高校党组织建设与学生的道德观念构建要高度统一。二是工作方式的互通互融是高校党建与学生思政教育建设的重要基石。高校学生思想观念建设活动能够给予党组织充分的储备资源,为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活动提供燃料。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依托互通有无的培育模式不仅可以为国家培养出与时俱进的优秀人才,还能产生领头雁的作用促进其高速发展。因此,高校党建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两者之间相辅相成[1]。在建設模式方面,党政建设是学生党员发挥人员功能的导向标,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层面的教育及管理,提高学生的政治自觉性,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契入点,达到学科理论、实践、服务三位一体的教学指引,全面培养高素质社会接班人。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面临的困难

(一)网络话语权受排挤,缺乏对学生的关注

高校学生每天都会浏览网页,其中淘宝购物、网络游戏等的占比十分大,俨然已忽视了对主流价值观、人生观的关注。具体原因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受网络泛娱乐化现象影响。互联网信息更迭速度之快,使高校学生目不暇接。二是受社会热门话题舆论舆情影响。譬如,公开性、真实性是热点新闻的特点,且互联网具有较大的自由性以及传递性,导致舆论方向复杂多变。高校学生普遍冲动、热情,很难在热点话题的爆炸式冲击中保持自身的客观性,未能自主筛选有效信息,容易轻信虚假信息,被存心不良之人所利用,致使其认知出现偏差,继而造成弘扬正能量的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话语权遭受排斥。

(二)重形式轻内容,存在两张皮现象

部分高校名义上抓住互联网的机遇,开设多个平台账号,但其内容仍未改弦易辙,依旧选择死搬硬套的形式,成为搬运工,未能真正发掘多元化途径,且内容的选择过于片面,未根据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形式进行网络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应步调一致,这样才能从浪潮中崭露头角,成为刻画学生高尚品德的利器。一些官方微博仅有发帖量,没有浏览量。一部分高校党建与教育工作之间毫无联系,譬如党建工作对象选择范围偏小,忽略了党建应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的要求,也未能将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进行统整。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教育质量,致使党建与思政教育深度、广度、高度的缺失。

(三)教师团队存在短板,未能发挥各自优势

一方面,高校党建工作者与思政教育工作者擅于借助传统填鸭式教育模式,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进行,教育者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则为被动接受者,未能紧随互联网时代进步。这种单调的教育模式未能给人和蔼可亲的感觉,学生较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导致思政教育质量事倍功半。另一方面,在学习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上存在较大难度,需要教育工作者在计算机技术方面颇有造诣,还具有一定的互联网敏锐性,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管理学生、控制负能量舆论等。这种对习惯于传统单一的教育工作者而言窒碍难行,从而未能将党建与思政教育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价值

(一)满足二者与时俱进发展的内在需求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了充分利用好各个媒介载体,促进教学改革工作发展,应该重视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进而才能在教育融合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各个媒介载体的优势和作用,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党建工作效果。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让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在不同媒体的宣传、内容等方面进行整合,进而构成完善的信息传递内容、资源,还会运用新媒体的公信力,提升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多样性、交互性。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信息交流和交互方式发生较大改变,这种方式也给学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先进的网络技术,可以将网络对教育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增强教育的时效性。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不同媒体平台之间的差异、特点和优势也逐渐呈现出来,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达到内容融合、技术创新的目的,不断满足二者与时俱进发展的内在需求,增强党建和思政工作质量以及吸引力。

(二)有利于增强二者创新发展质量水平

为了全面将育人的根本目标落实,学校应该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合理对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工作方式进行创新。在党建和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下,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进行正确引导,还能持续发展学生的媒介素养,使学生能够通过媒体平台增加学习质量和效率。在推动有机融合工作发展过程中,可以为高校党建工作注入新鲜活力,挖掘思政教育的知识内涵和价值,培育高校党建相关人员的思想意识和理论素养。当然思政教育会在党建工作的带领下,可以提升教育水平和效果。最主要的是互联网能够为二者有机融合发展提供平台、技术支持,使学生能够提升学习质量,进一步促进二者教育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使得原有教育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还有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和思潮不断影响着学生正确价值观塑造。同时,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具有交互性特点,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地通过网络进行评论和发声,相关营销号还会诱导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做出错误选择,不断将错误的言论发表出去。为了很好地占领网络教育与指导的制高点,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应该协同发展,在学生形成正确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能够站在客观理性的角度来分析各种各样的社会热点事件,并且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将感受和认知通过平台传递出去,从而全面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出更多优秀人才。在推动各项工作的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也能给学校育人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使高校可以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取得较好成效。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的融合满足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从多方面增强学校教育和发展质量,使学生可以在党建和思政的共同培育下,提升学习的整体水平。而且与原有的思政教育模式相比,融入党建的思政教育工作可以更好地落实人才培养工作。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随着互联网+党建模式的不断深入,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思路要站在一个新起点上,完善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各个工作板块与每一环节的协调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客观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依托大数据、融媒体等新兴互联网时代信息工具,使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得以有效提升,帮助高校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学习,坚定自身理想信念。

(一)合理利用网络载体,实现有效融合

为了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应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实现资源通融,并借助多样化传播途径进行扩散。一方面,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载体,对其进行挖掘与研究,并以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促进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创新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进行板报宣传以及校园广播等单一教育形式外,还可以借助多元化互联网平台向大学生分享党建最新知识,继而使学生接受的信息更全面、更立体,更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以网络为载体,实现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有助于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充分发挥抖音短视频、微博等网络资源的再利用。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各大媒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时运用视频、文字、图片、音频、直播等多元化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继而使党建与思政教育得到有效融合。

(二)构建健全网络监督机制,营造教育氛围

互联网技术的爆炸式传播给高校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带来巨大冲击,互联网资源的诱惑使一部分学生较易受到影响,继而做出不雅行为,甚至出现违规违法现象。对此,为了帮助每位学生都能及时接受党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其实际需求为基础构建一个优良的教育环境,避免互联网对学生的侵害,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健全的校园网络监督机制,同时设置网络法治教育的相关课程,定期安排法制部门专业人员进行演讲,继而及时发现并纠正大学生在上网时存在的问题。当发现学生出现思想问题时,应让教育工作者与其进行沟通及交流。另外,要安装防火墙对校园网络进行保护,及时针对运行中的网络平台进行实时化监管,有效规避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异常问题,打造出具备安全属性的网络系统,确保思政教育以及党建工作开的持续性与可靠性。

(三)加强队伍建设,培育专业团队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确保党建团队、思政团队能发挥其带头作用,还应建立网络协同育人工作团队。高效率团队是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关键。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配合,能够真正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应具备过硬的本领,能准确、有效地传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甚至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自主学习以及管理。

一是充分发挥党建的作用。二是思政队伍应紧跟党建教育步伐,培育专业工作团队,巧用教育工作者、党员干部、学生干部三支队伍。三是承接思政教育的教师,应拓宽教育职能,突破传统课堂教育的局限,與校内辅导员进行信息联动,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其行为,且思政教师可组建交流群,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探寻教学侧重点,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以便其更好地应对外来文化所引发的思想冲突问题,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在网络协同育人工作团队构建过程中,应开展多元化教育活动,由网络工作团队引领学生进行党建知识学习以及思政学习,提升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实现其共同受益的双赢局面。

(四)创新内容供给,打造高品质教育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需要大家的力量,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具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思想。这就需要借助网络平台,让大家展示自己,并进行分析探究。而教育工作者就要发挥引领者的作用。譬如“花椒先锋”微信公众号一马当先,将晦涩难解的党建理论知识以多元化活动进行学习,将庞杂问题简化,真正做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各个高校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坚持党的领导与指挥,党建与思政教育齐抓并进,让每个人参与其中,促使全校师生共同受益。此外,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可适当引入线下党建活动,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为教育活动赋予因时而化、因势而新的执教功能,保证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认知效能,将实践活动的所观、所感内化为精神层面的补给。例如,新党员支部大会组织期间,在参与的入党积极分子中进行选拔,令未来党员熟知党组织的生活以及各类活动方式,深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践中解析出党的功能,树立正确的信念。

(五)发挥网络优势,获取知识提供保障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加强党建与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既可以凸显党的政治核心地位,又能实现思政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同时,互联网背景下的知识内容是丰富多样的,通过技术和思政网络资源,可以丰富党建和思政教育的学习内容,达到对学生学习视野进行优化与完善的目的。在两个主体协同发展背景下,还能将高校育人的根本目标落实,通过网络平台增强党建和思政之间的互动效率,提升良好的育人效果,并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提供优质的渠道,使学生在学习和知识获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断减少学习盲区,将学习和发展的相关工作落实,进而不断完成教书育人和学生全面培养的目标。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和了解相关知识时,容易碰到一些不利于其思想和能力发展的资源、信息,为了使其信息获取有所保障,高校和思政教育应该发挥网络引导优势,对学生的网络知识获取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及时摒弃和阻止错误思潮、价值观念,使学生的知识获取是健全、正确的,防止错误思想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冲击。除此之外,在当代大学生发展中,学生更喜欢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进行交流,这些平台有着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和教育内容。为了更好地引领当代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则需要党建和思政教育相关人员构建高校教育网站、平台,通过网络思想引领和教育的方式,使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党建和思政工作者在开展工作中,可以运用互联网的平台和技术,做好舆论监督和引领等工作,使学生不再被错误信息观念所冲击,及时帮助学生净化校园网站学习的环境,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针对性。

五、结语

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下,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推陈出新,合理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升级,强化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途径,遵循新课改的基本准绳,做到全方位发展。切实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综合能力,为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培育优秀师资力量,以迎合新时代的要求与挑战,一往无前,加强高等院校在党建与思政教育动作力度,进一步使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党建工作,帮助国家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朋敏.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党建思想政治的功能定位与创新——评《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与基层党建:新技术时代基层党建理论与实践新探索》[J].中国科技论文,2020,15(10):1228.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有机融合高校党建思政教育
论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中信息页的应用
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机融合研究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