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韵儿
【摘要】“互联网+教育”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不断改变,网络应用于教育事业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教育事业需要创新,需要引入新的教育模式,尤其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网络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其中可视化的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策略,教师通过网络多媒体手段将可视化技术运用到童诗教学中,优化教学信息的呈现和传递,能够将学生认为枯燥难懂的知识转化为可视化的文字、图片、视频,使得课堂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帮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更好地开拓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消化理解知识,提高教学效果。这启示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知识可视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合古诗词的相关知识开展教学活动,便于学生理解童诗创作中涉及到的抽象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童诗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高童诗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其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可视化技术;童诗;教学有效性
一、利用可视化技术革命,打破童诗传统课堂形态
21世纪,人类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个社会里,人们以知识经济为追求,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形成了全球一体化,这个新时代的到来,也使得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可视化技术在教学中逐渐得到推广,微课、翻转课堂、在线学习(MOOC/SPOC)、VR技术和立体化教材,都作为辅助型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可以通过零碎化的时间对知识进行获取、理解和巩固,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些新的技术改变了原有接受知识的渠道,为学生提供了一条便捷的学习路径。童诗的学习从此告别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死记硬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育也开始走向更考虑学生的时代特征和发展的新要求上。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具有主动性,教育旨在学生能够在心智上获得深层次的发展。总体而言,运用可视化技术的童诗课堂教学具有“减负增效”的效果,这种教学手段重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整理并展现自己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完成理解、内化及运用,而这种思维路径的“可视化”恰好是头脑自主建构的过程,在童诗教学探索过程中,可视化技术完成可以成为开启新的教学模式的突破口。
第一,借助多媒体创设可视的童诗情境,为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音像、图像资料,将形、声、色与童诗表达的意境结合起来,把学生置于审美情境中,使得他们的感官得到有效的刺激,从而刺激他们的审美欲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第二,选择播放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的风格,作品的背景,对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思考都有极大的帮助。
第三,巧妙使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组织思维,有效地提高学生在童诗学习中的思考、诵读能力。将诗句放入“框框”或“圆圈”,用线条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同时,配合一些色彩、数字的使用,有助于信息系统地获取和知识合理地建构。教师在讲授童诗的时候,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多层次、多角度地展开知识之间的关系,脉络清晰,运用可视化技术来处理学习内容,不仅可以生动地呈现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思维技巧对童诗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学习能力的生成。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很快实现童诗知识的可视化,将各个关键知识点连接起来,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形成知识网络,目标明确,学习效果好。
第四,建立童诗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将在童诗课堂上使用过的音频课件、视频资料、微课上传到网络,例如,建立微博、博客、云盘等供学生自由选择阅读,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学到更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视化技术的应用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童诗的学习中来,在这个平台上,他们也可以学习和提升搜索、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多的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参与讨论与分享,碰撞出更美的火花。
通过可视化技术的帮助,童诗课堂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的兴趣,生动的童诗课堂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很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抓住这一有效手段,与时俱进,提高对可视化技术的操作能力,不断摸索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童诗教学道路。
二、可视化技术下的童诗课堂:创生思维,启迪心智
让学生在童诗课堂学会学习。学习的综合能力包括五种智力元素:观察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不仅表明学习能力对于个体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出思维能力在当前学习能力中占有的重要地位。那么基于此,教师在童诗课堂的设计中,就要利用可视化技术的辅助,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知识,练就如何自学的本领,在这个过程中,思维能力就成为了深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教师教学活动中必不可缺的因素。
让学生的思维积聚力量。在童诗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的思维积聚力量,教师通过可视化技术手段去唤醒、激发学生的思维,大胆设想信息技术给童诗教學带来的蜕变,让学生能够自主整理,架构文本信息,通过结构化阅读和结构化写作,走进语言深处,提神审美素养,传承文化经典。
可视化技术下的童诗教学情境再造:让思维可视化,用导图指引。学生终究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因此,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这是当下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基础人文教育的一环,童诗教育更应该在课堂教学策略中去尝试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以新技术加以辅助,促使课堂中学生的关系思维、层次思维、系统思维以及转化生成思维的形成,创生人文核心素养中最关键的一个维度,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可视化技术的童诗课堂运用:满足学生认知层面诉求。可视化技术能够以图示或者图示组合的方式,将原本抽象的思维结果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更有助于学生接受有效信息,将人们的思维链“可视化”,游离于加深理解和记忆之中,根据研究表明,视觉给予他们的信息量远远高于听觉赋予的信息量。
以小学阶段的学生为例,童诗的学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需要将抽象记忆精加工为知识片段,运用可视化技术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发挥效能最大化作用,学生利用不同类型的图示来理清诗词内容,一方面丰富的图示可以使得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另一方面视觉的冲击能够刺激学生加深记忆,达到课堂高效率。
三、可视化技术推动童诗教学人文素养的深化
可视化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进入到童诗课堂,很大程度上能够优化教学,例如,思维的可视化可以让学生在读诗和写诗的过程中自主构建以思维为核心的框架,不仅能够促成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在拓宽分析解读思路过程中,还能够提升创新迁移能力,培养丰富的审美情趣,帮助感悟多元的文化内涵。
童诗是最美的表达情意的方式,诗词无处不生景,无处不生情,思维可视化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在读诗、赏诗的审美体验,促进学生对于文字传情的理解,通过思维可视化的技术手段,将文质兼美的经典童诗作品展现出来,完成个体与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参考文献:
[1]陈建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4(2).
[2]赵毅茹.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
[3]许娟.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