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悦,陆丽娟
(南通市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江苏 南通,226018)
妊娠期首次出现的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被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该病属于高危妊娠因素,若患者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可显著危害其自身健康,严重影响胎儿发育[1]。目前,GDM患者多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在用药治疗过程中辅以有效护理对提高控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既往开展的常规护理缺乏连续性,且护理措施的针对性不强,导致护理成效欠佳[2]。家庭跟进式护理是在充分评估居家患者健康需求的基础上所实施的一种个体化且系统化的护理模式,其目的在于提高居家护理的服务水平[3]。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于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1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对GDM患者的护理效果。
本研究经南通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于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1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入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0)。纳入标准:① 符合《妇产科学(第8版)》的GDM诊断标准[4];② 妊娠达24周,但未超过38周;③ 年龄≤35岁;④ 无不良孕产史;⑤ 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 多胎妊娠;② 合并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或其他妊娠期并发症;③ 合并器质性脏器疾病;④ 合并精神异常;⑤ 未于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分娩。两组间年龄、孕期、身体质量指数(BMI)和文化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每次入院复查血糖时均接受常规护理,内容包括:① 医护人员检测患者血糖,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用药方案。② 向患者实施口头宣教,宣教内容包括GDM基础知识、健康膳食小常识和运动方法等,并结合患者的生活方式给予行为习惯的调整建议。③ 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对于其疑虑和困惑进行及时解答,并通过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以改善其负面情绪。④ 嘱患者定期到院接受产检。
1.2.2 家庭跟进式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家庭跟进式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2.1 组建家庭跟进式护理团队 产科护士长在征得院内领导同意后成立家庭跟进式护理团队,护士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1名产科医师和5名护理骨干。所有护理团队人员均为中级职称,且护理经验丰富。团队成立后,护士长组织成员进行业务学习,充分了解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的理念,并掌握具体的护理方法,以确保后续家庭跟进式护理工作能够高质量完成。同时建立岗位责任制,将工作任务细化,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1.2.2.2 整体状态评估 护理团队构建患者家庭随访体系,在随访过程中了解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病史、血糖和日常生活等情况,并对其整体状况进行评估。
1.2.2.3 制订个体化干预处方 护理人员协助医师为患者制订针对性的干预处方,内容包括:① 确定最佳给药方案和剂量;② 结合患者身高、体重、年龄、活动量、血糖、营养状况和饮食习惯等确定每日能量供给,并采用饮食交换法为患者编制每日食谱;③ 基于患者的自身情况确定运动项目和运动量,通常以餐后散步或爬楼梯等有氧运动为主。运动时的最大心率=(220-年龄)×60%,以不超过最大心率为宜,每次30~40 min,每天2次。
1.2.2.4 计划开展和跟踪随访 护理人员每周采用微信聊天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过程中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护理计划的实施情况,对患者居家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对存在的疑问详细解答。同时,鼓励患者诉说其内心感受,当发现患者存在心理问题时,基于其产生的原因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服务。如果患者的治疗信心不足而产生消极情绪,则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解释和激励等方式引导患者认识到治疗中的各种有利因素,以增强其抗病信心;如果患者感到孤独,则引导家属多给予其关怀和亲情呵护,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1.2.2.5 护理效果评价 护理人员每2周对患者评价1次护理效果,对于护理效果不佳的患者,剖析其原因,然后合理调整干预方案,甚至上门访视,强化护理指导。如果发现患者的自控力差,则嘱家属承担起对患者日常行为的督导工作。
1.3.1 血糖指标 于入组时和分娩前1 d,分别采用血糖仪(华广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GM700)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hPG)进行检测。
1.3.2 遵医行为 分娩前1 d,运用自制的遵医行为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量表评定项目包括血糖监测、定期产检、合理饮食、科学运动和规律用药,每项均采用3级评分法(0~2分)进行评分,得分与遵医行为呈正相关。
1.3.3 母婴结局 对两组患者的母婴结局进行统计,产妇不良结局包括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和先兆流产;围产儿不良结局包括高胆红素血症、巨大儿、胎儿窘迫和早产。
入组时,两组间FBG和2hPG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分娩前,两组的FBG和2hPG均较同组入组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FBG和2hP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糖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血糖监测、定期产检、合理饮食、科学运动和规律用药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分)
观察组的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结局比较[n(%)]
观察组的围产儿不良结局主要有高胆红素血症1例、胎儿窘迫2例和早产1例,对照组的围产儿不良结局主要有高胆红素血症3例、巨大儿2例、胎儿窘迫4例和早产3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0.00%(4/40)和29.27%(12/4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742,P=0.029)。
GDM患者血糖过高可损害其血管壁,导致管壁增厚且管腔变窄,使组织血供受到影响,从而引起妊娠期高血压,并增加难产风险。同时过多糖分经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可导致胎儿发生宫内缺氧,提高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5]。所以控制GDM患者的血糖对于保证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对于GDM患者还需要从饮食和运动等层面实施有效干预。常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仅在患者入院复查血糖时向其叮嘱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缺乏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导致患者无法遵医嘱进行有效的自我护理,从而影响血糖控制效果[6]。因此,应探索有效的干预策略改善GDM患者的遵医行为。
家庭跟进式护理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本研究对GDM患者应用该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基于患者居家护理过程中的健康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和连续性的护理服务,以确保此类患者的健康需求得到最大满足。王丹[7]指出,家庭跟进式护理运用于居家护理管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有效促进其病情好转或转归。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血糖监测、定期产检、合理饮食、科学运动和规律用药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提示家庭跟进式护理对患者的遵医行为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姜冬梅等[8]的研究结果发现,加强对GDM患者的随访管理,对于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大有助益,和本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基于患者整体情况为其量身制订干预方案,并持续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和医疗支持,可保证患者掌握充足的自我管理知识。同时通过跟踪式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近况和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妥善解决,从而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改善其遵医行为。FBG是指在隔夜空腹后,早餐前采血所测的血糖值,是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其反映胰岛β细胞的功能[9]。2hPG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和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10]。本研究结果显示,分娩前1 d,观察组的FBG和2hP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提示家庭跟进式护理可改善患者对血糖的控制效果。这可能是由于护理人员为患者制订精准的用药、饮食和运动处方,指导其有效执行,并定期评估护理效果,然后做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实现对血糖的有效管控。万爱红[11]的研究结果显示,延续性护理用于GDM患者可减少不良妊娠结局。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提示家庭跟进式护理管理可通过控制患者血糖,降低母婴不良结局的风险。
综上所述,在GDM患者干预中应用家庭跟进式护理,可显著改善其遵医行为,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从而获得良好的母婴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