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年—2020 年黄河文化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2-01-12 11:47吕改凤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发文黄河期刊

吕改凤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河南 濮阳 457000)

源远流长、 波澜壮阔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灿烂的文明。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在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有3000 多年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 黄河流域孕育形成的黄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和灵魂[1]32。 黄河文化虽然是植根于黄河流域的地域性文化, 但在长期的发展和文化交流过程中, 黄河文化在中国古代多元文化中长期居于领导地位, 成为当时多元文化的凝聚中心和中华古代文明的代表, 并且不断给予周围的多元文化以深刻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中华文明[2]3。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 黄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 黄河早已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抗日战争时期,一曲《黄河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激昂的歌声激励了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奔赴前线战场,保卫祖国。 今天,抗战硝烟虽早已散去,但《黄河大河唱》依然跨越时空,不断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2019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黄河文化的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 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0 年—2020 年期间黄河文化的研究论文进行分析,并结合知识图谱, 揭示黄河文化研究现状和动态, 以期能为黄河文化的后继研究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www.cnki.net/)。 经过前期多次试检索和分析,最终确定检索式如下:篇名=黄河文化 or 关键词=黄河文化;期刊来源类别选择“所有”;时间范围设置为2000 年—2020 年。 检索后共得到的相关文献291篇,手工剔除重复、与主题不符、非学术性文章(如新闻报道、会议通知、书评、政策文件、领导讲话等)后,最终得到202 篇文献,作为文献计量分析的数据。

(二)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对黄河文化的文献数据进行分析。 分析时利用Excel 和CiteSpace.5.7.R2 软件进行。 核心区期刊分析先利用埃格的核心区数量计算公式分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领域的核心区期刊数量, 然后从高到低对期刊刊载该领域论文数量进行排序, 确定出黄河文化研究领域的核心区期刊[3]19,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r0为核心区期刊数量,E 为欧拉系数 (E=0.5772),Y 为当前领域最大载文量期刊的载文量。

应用普赖斯公式寻找核心作者[4]1298,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M 为核心作者发文数(篇),Nmax 为统计年限中发文量最多的作者的发文数(篇),发文量≥M 的作者即为核心作者。

知识图谱分析时先将CNKI 数据库中选中的文献导出为Refworks 格式,然后对下载的文献数据进行整理,再利用CiteSpace.5.7.R2 软件将数据格式转换为软件能够识别的TXT 数据格式, 创建文件夹Data 和文件夹Project,并将转换好的TXT 数据文件拷贝到Data 文件夹中。软件运行时时间跨度设置为“2000—2020”, 时间间隔设置为 1 年, 阈值选择:Top N 为 50,Top N%为 10.0%。 在此基础上,分别选择 Keyword、Author、Institution 等作为分析对象,并绘制相应的分析图谱。

二、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文献的发布时间与发文数量

学术论文数量可以反映某个学术领域的研究热度, 其变化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术界对该领域关注度随时间的变化,对评价该研究领域所处的阶段、时期, 以及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5]23。 为更加清楚、直观地了解2000 年以来学术界对“黄河文化”研究的关注度及其发展趋势,对202 篇文献按照发表年度进行统计整理, 结果如图1 所示。从图1 可以看出,2019 年以前黄河文化研究领域的论文数量最高仅为11 篇;2019 年后开始大幅上升;2020 年出现井喷式增长,达74 篇。 之所以出现这现象, 和国家政策导向有很大的关系。 2019年9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随后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文化研究也受到这一政策的高度影响,在2020年中文文献出现井喷式增长。预计2021 年黄河文化研究的中文文献数量将继续保持高位。

图1 2000—2020 年黄河文化研究中文文献数量

(二)研究文献的发文机构

对发文作者所属的学术机构进行统计发现:黄河文化研究涉及的作者分布在以高校为主的173 个机构, 绝大多数机构的发文量仅为一篇, 发文2 篇及以上的机构仅有13 个(表1),其中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人文艺术教育中心发文量最多,但仅为4 篇。从机构的发文数量上可以看出, 黄河文化的研究机构力量分散, 没有长期致力于黄河文化研究的学术机构,大多学术机构对黄河文化的研究都是偶而为之,国内目前还没有形成黄河文化研究的中心。

表1 黄河文化研究发文量较多的机构

图2 是黄河文化研究发文机构的知识图谱,图中节点圆圈大小和发文机构字号大小与发文机构在该研究领域中的研究成果成正比关系, 字号和节点越大表示该机构在该领域的成果越丰富[4]1299。 从图2 还可以看出, 国内各学术机构在黄河文化研究方面各自为战,合作较少,没有形成合作网络,更没有形成黄河文化研究的中心, 各学术机构黄河文化研究的合作亟待加强。

图2 黄河文化研究中文发文机构图谱

(三)发文期刊分析

对2000 年以来黄河文化研究的发文期刊进行分析,发现202 篇文章共涉及142 种期刊。大多数期刊在黄河文化方面发文量很低, 涉及到的142 种期刊中发文量3 篇以上的仅有7 种期刊; 发文量2 篇的共有28 种期刊;发文量1 篇的达107 种,占涉及期刊数量的75%。

发文量3 篇以上的杂志如表2 所示。 对表2 中期刊地域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除《科技风》为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外, 其余杂志均为河南省或山东省的机构所主办, 某种程度上说明两省的期刊对黄河文化研究的关注度较高。

表2 刊载黄河文化研究论文3 篇以上的期刊

依据普赖斯定律分析黄河文化研究领域的核心区期刊,将本领域最大载文量期刊《新闻爱好者》的载文量Y=16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r0≈6.7, 按照四舍五入原则,取r0的值为7,即发文量较高的7 种期刊为本研究领域核心区期刊(表2)。 从表2 可以看出核心区期刊中《新闻爱好者》和《河南图书馆学刊》的发文量较高。 《新闻爱好者》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杂志,《河南图书馆学刊》 是河南省图书馆学会和河南省图书馆主办的学术期刊。 二者的主办单位均在河南,一定程度上说明河南的期刊机构对黄河文化研究相对较为关注。

(四)发文作者分析

文献计量学分析中, 可以通过寻找发文量较多、 影响力较大的核心作者发现某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群和骨干力量[6]138。 本文依据普赖斯公式统计分析黄河文化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 其中统计年限中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发文数为4 篇, 将该数值代入普赖斯公式中, 求得 M=1.498, 取 M 值为 2, 即发文量在2 篇及以上的作者为黄河文化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表 3)。

表3 黄河文化研究的核心作者

黄河文化研究的202 篇文章共涉作者221 名,发文≧2 篇的作者有20 位,其余201 名作者发文量全为1 篇。 发文量最高的为滨州学院体育系的张红霞(4 篇),其次为宁夏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薛正昌(3 篇);其余作者的发文量均为 1 篇或 2 篇。 总的来说, 黄河文化研究中没有发文量较为突出的作者。

这20 位作者的发文总量为43 篇, 并没有达到发文总量202 篇的一半(101 篇),表明我国黄河文化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群并没有完全形成, 没有表现非常突出的作者, 在此研究领域缺乏能发挥引领作用的学者。

黄河文化研究发文作者分布图谱如图3 所示。图3 左上角的信息说明窗口中,N 为节点数, 表示此种参数组合下提取的作者数量;E 为连线数, 表示作者间的合作程度, 连线越多表明作者间的合作关系越密切;Density 表示网络密度。图 3 中:N=221,E=121,Density=0.005,连线数远小于节点数,说明在开展黄河文化研究中,作者间的联系较少,合作程度低,大多数作者各自为战,在黄河文化研究中缺乏合作。

图3 中国黄河文化研究发文作者分布图谱

(五)高被引文献统计

某文章的被引频次越高, 说明人们对该论文关注程度高,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论文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7]141;高被引论文往往是学术质量较佳的论文,其被引频次能够客观地反映论文的影响力,国际上常常将被引频次作为科研水平评价的标准[8]387。2000 年—2020 年黄河文化研究方面被引次数前十位论文如表 4 所示 (检索时间为 2021 年 4 月23日)。这10 篇论文,其主题有的研究黄河文化资源的开发,有的是研究黄河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有的只是涉及到黄河文化, 其研究主题并非针对黄河文化。大部分文章发表在非核心的期刊上,学术价值较高的论文相对缺乏。总体来讲,从深层次上对黄河文化进行研究,学术影响力大、能在黄河文化研究方面起到引领作用的学术佳作还较为缺乏。

表4 2000 年—2020 年黄河文化研究方面被引次数前十位论文

(六)基于关键词共现的研究热点分析

作为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凝练了学术论文的精髓,反映了论文的主题;某一关键词在某一时期出现的频率越高, 表明其所代表的主题热点程度越高[9]8。 关键词共现可以有效地反映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10]115,基于此,本文利用CiteSpace.5.7.R2 软件对黄河文化研究的关键词共现进行分析,以直观反映国内黄河文化研究的热点, 得到的关键词分布图谱和频次表如图4 和表5 所示。

图4 中国黄河文化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分布图谱

表5 黄河文化研究文献中出现频次高于4 的关键词

从图4 和表5 可以看出, 黄河文化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词,频次高达109 次;“黄河” “黄河流域”“黄河三角洲” 等关键词分别以 16、12、8 的出现频次位列其后。 中心度可以衡量一个节点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程度。 作为判断某一研究领域热点方向的标准,中心度越高,节点在该领域的重要性就越强。 普遍认为中心度大于0.1 的关键词在该研究领域的影响力较大[4]1298。 黄河文化研究中,中心度大于0.1 的关键词仅有两个,分别是黄河文化和黄河,但这两个词并不能反映具体的研究内容。总体上看,对黄河文化某一具体研究方向长期系统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没有形成文献计量学意义上的研究热点。

三、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2000 年—2020 年间黄河文化的研究论文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黄河文化研究的成果在2020年才开始出现激增; 总体来讲, 在黄河文化研究方面,大多学术机构和学者,偶而为之的较多,长期致力于该领域的学术机构和学者较少, 能起到引领学科发展的专家学者和学术佳作都较为缺乏; 无论是学术机构还是学者之间,缺乏紧密的合作关系;对黄河文化各个研究方向国内缺乏长期系统的研究,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文献计量学意义上的研究中心。根据黄河文化文献计量分析的结果,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黄河文化的研究。

1. 建立若干国家级和省级的黄河文化研究中心。建立若干国家级和省级的研究中心,组建稳定的高精尖研究团队, 有利于整合黄河文化研究领域研究力量,在学术研究、智库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源源不断成果。 国内已有学术机构陆续成立了一些黄河文化研究中心, 如:2002 年河南大学成立了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黄河战略成为国家战略后,郑州大学成立了“黄河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心”;陕西省由5 所高校和3 家文博系统科研院所共同组建了“陕西省黄河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建议集中和整合研究力量建立若干国家级和省级的黄河文化研究中心,这些中心之间研究方向应有所区分,研究领域应有所不同。经过若干年的培育和建设,将其打造成中国黄河文化研究的学术中心, 引领全国黄河文化的研究。

2. 政府加大对黄河文化研究的支持力度,并形成长期支持的机制。 在黄河战略成为国家战略背景下,黄河文化研究成为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并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以往的黄河文化研究方面,大多学术机构和学者偶尔为之的较多,长期坚持的较少。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需要从政策、人才、资金、 科研项目等多个方面加大对黄河文化研究的支持力度,并建立长期支持的机制。如国家社科基金和沿黄省市的社科基金每年设立黄河文化研究的专项, 从而培育出长期致力于黄河文化研究的若干核心研究力量。

3. 深化和拓展黄河文化的研究内容。 黄河文化研究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这一国家战略,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新高度从考古学、历史学、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等多个领域重新认识和研究黄河文化,深化和拓展研究内容,不但守护和传承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而且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创新黄河文化,唱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坚定文化自信,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发文黄河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期刊审稿进度表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