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友莲 蔡敏娴 王海英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超声科 (福建 龙岩 364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3D/4D彩超应用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时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50例顺产后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的产妇纳入观察组,50例同期顺产健康产妇纳入对照组,通过GE Voluson E10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产妇的会阴、盆底等处,观察两组产妇盆底超声影像,比对平静呼吸、最大Valsalva呼吸动作状态下的膀胱颈位置等指标的具体值以及尿道内口“漏斗状”形成率和肛提肌裂孔面积大小。结果:①平静呼吸状态下,两组产妇逼尿肌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的膀胱颈位置略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在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对照组产妇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均优于观察组,P均<0.05。②观察组产妇尿道内口“漏斗状”形成率为64.00%,高于对照组的32.00%;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值为(23.15±3.13)mm2,高于对照组的(16.48±2.46)mm2(P均>0.05)。结论:3D/4D彩超应用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时,准确性高。
目前,有关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研究文献一般将重点放在症状研究、测试患者盆底肌力等方面,对有效诊断方式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从分析3D/4D彩超应用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而展开,以探讨其有效的诊断方式。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产妇50例,将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50位产妇的一般资料如下:年龄25~33岁,平均(29.15±1.26)岁,将之全部纳入观察组。纳入标准:①孕期充足且均采用顺产方式成功分娩新生儿,分娩4~6周后,主诉咳嗽、打喷嚏、提取重物时频繁出现漏尿等症状,经会阴通过3D/4D彩超成像检测,确诊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产妇患者;②患者本人及家属能够正确理解“隐私”问题,对本研究予以支持,全程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引,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本院伦理委员会围绕社会影响、女性产后心理、生理安全等因素进行多次论证后,认可本研究的积极意义,予以批准。排除标准:①采用剖宫产分娩新生儿的产妇;②因外力(暴力)作用,导致会阴、盆腔等处出现损伤的产妇(包含接受过引产及盆腔手术的产妇);③无法基于科学思维正确理解“隐私”问题的产妇(含家属);④因身体耐受力较差,无法参与本研究的产妇。
同期选取50位健康产妇(同样采取顺产方式分娩婴儿,并未出现任何漏尿症状,身体健康),纳入对照组,一般资料为:年龄27~34岁,平均(29.57±1.33)岁。
两组产妇均接受3D/4D彩超检测,比对影像结果。具体检测流程如下。
检测日前1h,要求两组产妇禁水。若感到口干,可使用棉签浸润水后,涂抹嘴唇。在必要的情况下,产妇可以口含水一段时间(不可吞咽,咽喉不适感有所缓解后吐出)。检查前指导产妇排空膀胱和直肠。准备就绪后,将医用无菌塑料薄膜套在三维容积探头外侧,足量涂抹经过灭菌处理的耦合剂。将完成处理的探头放置于产妇的会阴处,开始切面扫查。此期间的注意事项为:务必获得标准正中矢状切面,此能够清晰显示出产妇的耻骨联合、尿道、膀胱颈、膀胱后壁、阴道、直肠、肛管和肛管周围的肛门括约肌、肛提肌板等。否则,会致使结果出现偏差。
指导患者调整身体状态,选取两种状态:①采用Valsalva动作法(深吸气后,然后屏住呼吸,向下用力,持续10s,再用力呼气,可使患者胸内压提升,影响血液循环,刺激自主神经功能),在Valsalva动作力度达到最大值时,采集并存储图像。②指导患者维持正常、平静呼吸,采集并存储常态图像。指导患者继续进行Valsalva呼吸动作,将诊断仪调整至4D成像采集模式,将扫描角度转换为85°,采集标准肛提肌裂孔四维图像。此间的标准为:耻骨联合后下缘的水平线作为唯一参考线,状态选择同上(平静呼吸状态以及Valsalva最大动作)。
保证影像具备观察价值的五项决定因素为:①平静呼吸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度最低值为95°;②膀胱颈旋转角度最大值不得超过20°;③膀胱颈与耻骨联合下缘之间距离的取值范围应界定在2.25~2.30cm,最大值为2.30cm;④尿道内口应呈现出“漏斗”状;⑤肛提肌裂孔的面积应该有所增大[1]。
①比对两组产妇盆底超声影像;②比对两组产妇在平静呼吸、最大Valsalva呼吸动作状态下的膀胱颈位置、逼尿肌、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③比对两组产妇尿道内口“漏斗”状形成率以及肛提肌裂孔面积。
本研究产生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针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所有结果均以±s的形式予以呈现;针对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相关结果以n、%的形式呈现;当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与对照组健康产妇正常的盆底超声影像结果对比,观察组部分产妇盆腔脏器有向后下方移动的趋势,且膀胱颈移动度超过正常值,尿道内口出现漏斗状、肛提肌裂孔面积有所增大。
平静呼吸状态下,两组产妇逼尿肌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的膀胱颈位置略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在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对照组产妇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分别为(121.14±6.69)°、(30.02±1.15)°、(22.14±1.12)mm, 均 优 于 观 察 组 的(135.48±3.78)°、(47.58±4.56)°、(27.34±2.18)mm,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两种呼吸状态下多项观察指标具体值对比(n=,±s)
表1. 两组产妇两种呼吸状态下多项观察指标具体值对比(n=,±s)
项目 观察组 对照组 t P平静呼吸状态 膀胱颈位置(mm) 22.40±3.13 25.35±3.17 2.528 0.031逼尿肌厚度(mm) 3.28±0.59 3.31±0.71 0.875 0.518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膀胱尿道后角(°) 135.48±3.78 121.14±6.69 15.624 0.000尿道旋转角(°) 47.58±4.56 30.02±1.15 14.528 0.000膀胱颈移动度(mm) 27.34±2.18 22.14±1.12 6.581 0.011
观察组产妇尿道内口“漏斗状”形成数量为32例,占比达到64.00%,对照组健康产妇形成数量为16例,占比为32.00%,P=0.028;观察组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值为(23.15±3.13)mm2,高于对照组的(16.48±2.46)mm2,P=0.001,差异明显。
压力性尿失禁多发于经产妇及高龄女性,是指因打喷嚏、咳嗽、大笑、提取重物等行为导致腹部压力增大时,尿液会不受身体控制地自尿道外口渗漏[3]。受我国传统文化近乎根深蒂固般的影响,有关“私处”“会阴”等词汇均意味着很大的“私密性”,加之很多女性往往对“排尿”羞于启齿,直接导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数量虽多,但愿意及时前往医院就诊的患者数量相对较少。如果患者长时间无法自主控制排尿行为,会并发会阴部潮湿、尿路感染、会阴部湿疹等疾病,使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4]。常规的尿流动力学等检测可以排除不稳定性膀胱、无张力性膀胱等现象,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程度。但此种检测方式的“直观性”较差,得出的膀胱内压力等数值只能作为辅助数据。采用3D/4D彩超进行检测时,能够直接观察患者在平静呼吸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的逼尿肌厚度、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的状态下,与健康产妇相比,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的多项指标均出现明显变化,表明患者对盆腔附近肌肉的控制力有所下降。由此可见,3D/4D彩超检测方式能够提供准确的结果,具备较高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