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虹 张挺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对于乡村如何建设和发展的科学规划,新时代背景下,赋予其更深厚的含义,对于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战的成果,如何有效持续推动乡村发展的命题尤要重视。高校可通过调整农村经济新模式助力产业振兴、鼓励创新创业人才返乡助力人才振兴、培育马克思主义政工人才扶持组织振兴、完善各项保障机制促进全面振兴等途径承担建设乡村的使命和责任。
关键词: 新时期;高校;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新时代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尽管当前中国已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城镇化节奏愈演愈烈,连带乡村都有飞跃式进步,但是乡村的落后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战的成果,如何有效持续推动乡村发展,振兴乡村建设是中国接下去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集中地、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地,应承担建设乡村的使命和责任。
二、新时代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行性策略
(一)调整农村经济新模式助力产业振兴
近年来,各地各行各业的实体经济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击,这也更凸显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电商平台优势,因此,在乡村振兴的战略前提下,我们更应重视通过互联网,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为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内在活力,真正解决农民收入、就业等问题。
鉴于大部分农民,尤其是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民对于电商经济不甚精通,高校可同政府、公益组织、企业协同合作,培养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为农民职业培训提供资金支持、技术骨干以及优惠政策。建立统一的培训管理机构,为不同类型的农民提供阶段性、周期性培训教学,可以是线下集中性教学,也可以是线上远程教学,还可以是一对一专门辅导,使农民充分学习到相关电商知识。有了电商知识的储备后,就可以结合乡村特色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做好产业布局,助力产业发展,优化顶层设计,拓宽产业链渠道,实施品牌化战略,切实发展乡村经济。
(二)鼓励高校创新创业人才返乡助力人才振兴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滚滚而来,我国逐步迈入创新创业的时代,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与国家战略同频同步,响应时代号召,重视培养高校新型创新创业人才,以更好地服务社会。目前,国家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的关键时刻,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耦合国家发展需求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调整育人的价值取向,加大新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高校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面向基层、进入乡村,树立新型择业观,鼓励大学生大胆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将个人理想统一于社会价值之中,努力做好社会主义接班人角色,做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领头雁。
为了精准匹配乡村振兴的人才,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高校应提高站位,创新培养模式和强化实践训练。一是在专业设置方面可以开辟一系列的“农业+X”专业,尤其在新互联网时代,可以开展农业与人工智能、网络直播、数据分析、商業优化等专业的结合,使专业减少局限性,转向多元化。二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上,规划更合理的培养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公共选修课、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课程。采取导师制,大一新生进校就可以参与一个导师的团队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科学研究、发明专利、发表论文,培养其创新精神。邀请校外专家,比如乡村优秀建设者讲述农村鲜活案例,激发其荣誉感,间接引导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使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这项工作更具生命力。三是搭建实践平台,与企业、乡村结对,优化实践教学,联合培养机制,增加实践学分。同时,高校还应鼓励大学生利用假期组织深入农村,开展社会调研、志愿服务活动,为今后建设农村提早提供情感支持。
(三)培育各类政工人才扶持组织振兴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文化建设水平水平较低,基层组织不够完善,各种群众关系相对复杂,这些都影响到乡村振兴的实效。农村基层的政工人才是乡村振兴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因此,优秀各类政工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息息相关。优秀的政工人才可以从高校、社会、政府等机构里选拔,当中,优秀的青年学生无疑是一支具备政治素养的队伍,他们兼具青年人特有的青春和激情,良好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大学生要学会结合实际剖析当前社会问题,用理论知识解决社会各类矛盾。同时,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尚情怀渲染优秀学子,进一步提升其政治涵养,在大学生心中埋下一颗为农村发展建设的种子,鼓励其毕业时到乡村一线就业或创业。另外,高校还应鼓励思政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到选调到乡村或去乡村相关机构挂职。
(四)完善各项保障机制促进全面振兴
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高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提高站位,建立一套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机制。一方面高校要有组织保障机制,成立一支专门服务乡村建设与发展的机构队伍,配备负有相应责任的工作人员,对接相应农村管理部门;建设各类服务团队,由教师带队,学生组成,有效开展建设工作,如有存在困难可与领导机构反馈,做到切实有效解决。
另一方面,高校还要建立激励引导机制,强化对于下乡参与建设和服务工作的师生的鼓励。比如:高校在职称评定、津贴补助等政策方面对下乡教师有适当倾斜;对于参与服务和建设乡村的同学,可以挂钩学分、课时、综合考评等,调动师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高校还应对当中的优秀团队、先进个人的突出贡献、典型事迹及时通过校网、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报道,为新时代高校助力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袁小平 王仓.乡村振兴战略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耦合培养研究[J].创新人才教育,2020(04).
[2]张蕊.后疫情时代地方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及路径优化[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04).
[3]郭倩伶 王梅.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性和实施路径[J].河西学院学报,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