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深入贯彻红色文化,将其融入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去,以此塑造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促使小学生群体能力素养与道德修养同步提高,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在这篇文章中,将会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核心出发点,在充分考虑教学实际和时代背景的前提下,系统性阐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地方红色资源有机融合的方法途径,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关键词:地方;红色资源;小学;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时至今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国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体制日渐完善,经济市场的导向力量更加强劲,一切向着经济效益看齐,导致社会风气日渐浮躁,再加上互联网多元环境的冲击,红色文化影响力不断衰减,小学生也受到越来越多不良文化的冲击。在此情况下,唯有将地方红色资源注入到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去,才能够为教学活动赋予更多的教育价值,从而不断拔高教育上限,为小学生构建一道牢不可破的思想网络防线。
一、理论与现实相挂钩,多开展实践活动
在红色文化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刻板教育思维的影响,没有考虑到红色文化教育的特殊性质,一味地照搬传统教学模式中一元化教学方法,即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单向知识灌输。在此情况下,虽然能够保障教学效率最大化,在单位时间内向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不仅是教学效率,还包括教学质量。对于红色文化教育教学活动来说,如果仅让学生将教学知识记忆在脑海之中,而不去消化理解的话,必将导致教学质量虚浮,教学效果大打折扣[1]。
针对此,教师应当多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理论知识,并由此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地方烈士陵墓祭奠,瞻仰烈士风采,或是前往红色博物馆,了解红色年代的波澜壮阔;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出行活动组织起来十分繁琐,受到种种现实因素的制约,无法长期高频开展,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多媒体课堂,在互联网中找寻相关视频资料,并将其在课堂大屏幕上投放出来,营造出优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精粹[2]。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健全评价机制、丰富教学活动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教学活动中注入地方红色资源之后,尽管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做到积极参与,但依旧有部分学生存在懈怠情绪,消极对待教学活动。之所以呈现这一教育格局,一方面是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残留影响,强调一切教学活动围绕考试大纲进行,这就为教学活动赋予了极高的目的性和功利性,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沾染上强烈的教育功利思想,对于不能够产生直接“助力”的教学活动较为轻视;另一方面也是红色文化教育教学本身存在问题,过分突出严肃特性,使得教学内容趣味性不足,再加上教学方法一元化,导致教学活动僵化,进一步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针对此,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价机制,并将其与学分机制以及各项评选活动相挂钩,通过奖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借助惩戒措施,避免学生产生懈怠情绪,防止学生消极对待教学活动,从而达到驱动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效果;其次,教学内容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决定教学活动趣味性的关键所在,应当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添加更加新颖、更加有趣的信息内容,避免走向“公文化”的深渊;最后,应当改变一元化的教学状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从而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家乡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辩论会和演讲比赛,不仅能够起到多重教育效果,让学生在收集整理红色文化资料的过程中初步构建知识框架,在比赛的过程中也可以听取他人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审视问题,从而达成集思广益的教育效果,使得学生对地方红色资源的了解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另外,比赛的组织形式,也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校园内部构建良性竞争生态,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红色文化学习中去,并在此狂热气氛的带动下,也有助于校园内部形成良好的红色文化学习氛围,带动周边学生了解地方红色文化、学习周边红色文化[4]。
此外,教师可以开展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在交流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实现思维互补,从更多的角度对红色思想进行分析探究,对于红色资源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促使学生真正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高深境界。
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地方红色资源的有机融合,既是中国崛起的大势所趋,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诉求。红色文化经久不衰,即便是在现代化的今天,也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值得所有人去了解、去深思。小學生群体作为未来的人才储备,是未来支撑我国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人才,更需要回顾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感受英勇先烈的伟大情操,从而将个体价值和集体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贾经经. 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21.
[2]陈志莲. 赣南苏区红色故事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9.
[3]谭婷,张凤. 依托地方红色文化加强中小学理想信念教育——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21(01):146-149+171.
[4]肖艳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广西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5(05):36-39.
作者简介:张秀平,1990.01,女,汉族,籍贯:福建省,学历:本科,单位:南平市建阳区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单位所在省市及邮编:福建省南平市,3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