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儿童近视眼脉络膜厚度中的研究

2022-01-10 03:06方旺钟晖何莉
系统医学 2021年21期
关键词:脉络膜黄斑厚度

方旺,钟晖,何莉

深圳市儿童医院眼科,广东深圳 51803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智能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儿童近距离用眼时间不断延长,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眼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已经成为儿童眼科门诊最常见的眼病,近视俨然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3]。 儿童近视不仅仅是单纯的近视问题,研究表明,近视可导致脉络膜损伤,可以产生脉络膜萎缩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这种影响可能会延续至成年阶段甚至伴随终生[4-6]。 OCT 作为一种新的光学成像诊断技术,与传统的B 超相比,分辨率更高,可对活体眼组织显微结构进行实时、多次重复的非侵入式断层成像,在定量检查脉络膜厚度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7-9]。为更深入了解儿童近视与脉络膜厚度的关系,该文拟通过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对2018年9 月—2020 年8 月在该院眼科就诊的160例近视患儿黄斑区脉络膜厚度进行测量,以分析不同程度近视患儿之间脉络膜厚度的不同,同时阐明影响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的因素,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该院经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确诊的近视患儿;年龄不超过16 岁患儿;该研究已得到所有患儿及家属的知情同意;该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排除标准:有智力或精神障碍而影响视力检查和不配合OCT 检查的患儿;外伤(尤其挫伤)所致的近视患儿;同时患有引起视力低下的其他眼病患儿。 共选取近视患儿160例,其中男84例(52.78%),女76例(47.22%);年龄7~16 岁,平均(11.3±3.5)岁;平均眼压(15.45±1.76)mmHg;平均等效球镜(-4.38±1.92)D。 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儿童60 名(男30 名,女30 名)作为对照组。 根据散瞳后的屈光度, 分为正常对照组(NC)、轻度近视组(<-3.00D)(LM)、中度近视组(-3.00~-6.00D)(MM)、高度近视组(≥6.00D)(HM)4 组。 其中,HM 组26例(男14例,女12例),MM 组76例(男40例,女36例),LM 组58例(男30例,女28例)。 各组之间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脉络膜厚度测量

采用国产莫廷影像OCT 检查设备,受检者一般无需散瞳。 检查者选择EDI 模式进行黄斑部及其周边3 000 μm 处环形扫描。 使用OCT 仪器中的软件测量各部位脉络膜厚度,包括黄斑中心凹处(F)及距黄斑中心凹鼻侧1 000 μm(N1)和3 000 μm(N3)、颞侧1 000 μm(T1)和3 000 μm(T3)、上方1 000 μm(S1)和3 000 μm(S3)、下方1 000 μm(I1)和3 000 μm(I3)的脉络膜厚度。 所有脉络膜厚度的测量均由一名有经验的眼科技师单独完成,并且对每个部位的脉络膜厚度测量3 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数据。

1.3 诊断方法

根据国际标准视力表及电脑验光仪(TOPCON RM - 8000 型全自动电脑验光仪)配合睫状肌麻痹下检影验光对就诊的青少年儿童进行检查。所有研究对象均用托吡卡胺充分散瞳, 5 min/次,连续滴4 次,30 min后做屈光检查。 眼压测量采用日本拓普康(TOPCON)CT-80A 电脑非接触眼压计,连续测量3 次,取其平均值,记录检查结果。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 检验;脉络膜厚度与屈光度、年龄和眼压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不同方位脉络膜厚度对比

对于正常对照组和轻度近视组: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最厚,其次是距黄斑中心凹颞侧1 000 μm 处,最薄为距黄斑中心凹鼻侧3 000 μm 处,黄斑中心凹处厚度与距黄斑中心凹鼻侧3 000 μm 处厚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中度和高度近视组:距黄斑中心凹颞侧1 000 μm 处脉络膜最厚,其次是黄斑中心凹处,最薄处为距黄斑中心凹鼻侧3 000 μm 处,距黄斑中心凹颞侧1 000 μm 处厚度与距黄斑中心凹鼻侧3 000 μm 处厚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在不同方位脉络膜厚度对比[(±s),μm]

表1 各组在不同方位脉络膜厚度对比[(±s),μm]

组别 F T1 S1 I1 N1 T3 S3 I3 N3 NC(n=60)LM(n=58)MM(n=76)HM(n=26)347.7±12.3 316.2±10.8 234.5±19.2 183.7±25.1 310.3±18.8 300.3±9.8 280.3±14.6 228.5±18.2 277.4±13.1 273.7±13.9 217.7±18.2 163.7±22.3 284.3±11.2 269.8±17.6 211.4±20.8 180.5±21.6 267.5±16.9 262.6±15.4 182.9±26.6 160.7±22.3 285.1±18.5 290.9±17.8 180.3±29.1 178.1±21.8 265.4±14.8 270.1±18.4 176.4±26.7 160.4±17.3 264.3±14.4 267.6±18.7 174.8±23.5 159.6±25.7 181.2±24.6 164.3±29.5 145.6±21.9 105.8±16.1

2.2 影响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的临床因素

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与屈光度绝对值呈负相关(r=-0.430,P<0.001),与性别、年龄和眼压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 见表2。

表2 影响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的临床因素

3 讨论

在我国,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近视眼已成为儿童发病率最高的眼病之一。 以往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近视的发生发展不仅受遗传因素影响,而且与环境因素也密切相关,但具体发病机制比较复杂[10-14]。随着OCT 技术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脉络膜在近视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该研究利用OCT 对儿童不同程度近视眼脉络膜厚度进行了测量分析。该研究儿童近视眼的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比正常眼要薄,其中高度近视组(183.7±25.1)μm 与中度近视组(234.5±19.2)μm、轻度近视组(316.2±10.8)μm、正常组(347.7±12.3)μm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近视组与轻度近视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近视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在近视发展初期,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改变并不明显,近视度数越高,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变薄越显著。 杨倩琪等[15]对45例近视儿童的89 只眼研究发现,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中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该研究结果一致。但其研究没有测量正常儿童脉络膜厚度数据,因此无法确定其轻度近视组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是否比正常儿童显著变薄。 江先明等[16]研究发现: 轻度近视组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无明显改变,中度和高度近视组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明显变薄,这与该研究结果类似。

该研究发现, 儿童脉络膜厚度在水平方向的不同区域是有差异的,大致规律为,对于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脉络膜以距黄斑中心凹颞侧1 000 μm 处最厚分别为(280.3±14.6)μm 和(228.5±18.2)μm,其次是黄斑中心凹处分别为(234.5±19.2)μm 和(183.7±25.1)μm,距黄斑中心凹鼻侧3 000 μm 处最薄分别为(145.6±21.9)μm 和(105.8±16.1)μm;对于正常对照组和轻度近视组,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最厚分别为(347.7±12.3)μm 和(316.2±10.8)μm,其次是距黄斑中心凹颞侧1 000 μm 处 分 别为(310.3±18.8)μm 和(300.3±9.8)μm,距黄斑中心凹鼻侧3 000 μm 处最薄分别为(181.2±24.6)μm 和(164.3±29.5)μm,黄斑中心凹处厚度与距黄斑中心凹鼻侧3 000 μm 处厚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与田雨等[17]的研究结果类似。 这个趋势说明,脉络膜最厚点的变化与近视的严重程度有关。尤其是黄斑中心凹处的脉络膜厚度变化更大,表明黄斑中心凹处的脉络膜受近视程度的影响更大。各个方位脉络膜均逐渐变薄,脉络膜最厚点从黄斑中心凹处逐渐转移至颞侧,该研究推测:这些变化规律可能与脉络膜的血管分布、巩膜厚度的分布不同、视神经的解剖因素有关。 但在垂直方向脉络膜厚度的差异,该研究目前尚未发现明显的规律。

该研究还发现,儿童近视眼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与近视屈光度的绝对值呈负相关(r=-0.430,P<0.001),近视度数增加1D,脉络膜厚度减少约18 μm。田雨等[17]研究发现,儿童近视度数增加1 D,脉络膜厚度减少约17 μm。 胡红梅等[18]研究发现,儿童近视度数增加1D,脉络膜厚度减少约20 μm。 这些与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可能与脉络膜自身具有调节功能有关,脉络膜通过调节增加自身厚度,使视网膜向前移动。

该研究表明,儿童近视眼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与年龄、性别和眼压均无明确相关性(P>0.05)。 既往研究表明,年龄和性别对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的影响还存在争议,可能与研究对象年龄阶段不同、屈光度的构成不同、种族不同及OCT 设备不同有关[18]。

该研究的不足在于:由于前期研究过程中,该院尚未引进眼轴生物测量设备,没有把眼轴纳入分析研究,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不断完善;该研究的样本量偏少,希望今后进一步开展大样本的观察研究。

综上所述,儿童近视眼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较正常眼明显变薄,儿童近视眼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存在明显的解剖位置差异。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的厚度与屈光度绝对值呈负相关,与年龄、性别、眼压无明确相关性。 脉络膜的厚度改变可能与儿童近视眼的发生、发展有关。

猜你喜欢
脉络膜黄斑厚度
近视发生发展中脉络膜变化的研究进展
大厚度填土场地勘察方法探讨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超声影像分析
大厚度SA-516M Gr.485钢立焊位熔化极气体保护焊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来龙去脉
莫让“黄斑病”迷了你的眼
老年黄斑变性该怎么治疗?
原发性房角关闭性疾病患者脉络膜厚度的临床研究
诗要有温度,有厚度